近几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已入佳境,中国与东盟在互为对方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的同时,双边的经济技术合作也得到了拓展,东盟国家已经是中国重要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市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既可以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又可以带动设备和材料的出口,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一、现状与特点
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承包工程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企业不但建设了一批质量好、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还引进了适合其经济发展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了技术人员,在当地产生了良好影响,赢得了良好声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南洋分公司和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加坡颇具影响;中国企业在泰国承包业务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中国公司在马来西亚承建的槟城水坝、巴贡水电站、古晋燃煤电站等项目得到了当地业主的信赖和好评;现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中国地质工程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等已在老挝承包工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中资公司在柬埔寨承包工程市场已站稳了脚跟;中资公司的工程承包实力也为缅甸所认可,在缅甸承揽的大型项目也较多。
中国公司在东盟各国开展的合作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如2000年上海隧道股份公司与瑞典、新加坡的公司联合承建了目前新加坡市场最大的土建工程地铁滨海线C825标,合同金额3.44亿新元。1990年代特别是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前夕,我企业在泰国承揽到的项目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转变,业务领域涉及房地产、公路、桥梁、冶金、水利、码头、航道疏浚、钻井等领域;合同内容也呈多样化,如设计、咨询、建设、设备材料供应、合作管理等。
我国对东南亚派出的劳务人员素质开始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东南亚劳务合作业务由开始时以派出建筑工程劳务为主逐渐向多领域扩展,外派劳务人员既有普通工人、技工和农民,也有工程师、医生、护士、会计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有飞机修理、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咨询、项目监理和经营管理领域的人才,如在柬埔寨,除在柬投资和承包工程带出劳务外,随着柬制衣业的发展,我向柬输出了大量服装加工等技术劳务。
承包工程项目档次和技术含量有所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等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内龙头企业具备了承揽EPC、BOT项目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由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和中国成达工程公司以BOOT方式兴建、总投资1亿美元的印尼巨港电站于2004年8月并网发电成功,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以BOOT方式承建的境外工程项目,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承揽大项目上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此外,2003年5月,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与越南化学总公司签订海防磷酸二铵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承包(PMC)合同,这是中国公司在同外国公司竞争中所签订的第一个完整的PMC项目。2002年底,由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以BOT方式承揽的柬埔寨基里隆一级水电站修复工程项目竣工,这是我国公司在境外第一个以BOT方式建设完成的项目;同年印尼东加里曼丹化肥公司3号尿酸仓库BLT项目竣工,也表明我国企业的项目经营方式逐步向项目管理承包、BOT等高层次方式发展,项目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在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也以菲律宾政府鼓励的BOT方式积极参与,对于促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方式的多元化意义重大。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受东南亚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当地承包劳务市场出现萎缩,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终止或取消了上百亿美元的建设项目,给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承包工程领域,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滞后负面效应尚在延续。如马来西亚自从危机爆发后,许多项目缺乏资金,无法继续支付甚至长期拖欠工程款,致使我公司困难重重,尤其是经营房地产的承包公司损失惨重;在泰国,由于缺乏资金,带资承包成为承包工程市场的主流,传统经营的承包方式受到挑战,提供出口信贷越来越成为企业夺标的前提条件,我国企业经营环境渐趋严峻;在缅甸,绝大多数项目需要承包商解决融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对缅甸提供了11亿多美元的出口信贷,主要用于支持我机电产品出口和我在缅承揽工程项目。目前,缅甸对我已到期的贷款拖欠达1亿美元,因此,在缅甸从事工程承包业务信贷风险很大;越南同样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对于申请到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项目,越方均要求外国承包商与越南企业联合投标,而对于自筹资金项目,一般要求外国承包商提供信贷或带资承包,这无疑加大了竞标难度。新加坡在进入2001年后,伴随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其经济也受到很大冲击,建筑业急剧萎缩,工程招标数量明显减少,合同金额大的工程项目更是凤毛麟角,令在新加坡的我工程承包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2、泰国和菲律宾是世界劳务输出大国,两国对外来劳务控制严格,政府不给外来普通劳务发放工作准证。我国对泰输出劳务规模受限,每年在2000人次徘徊,我国在菲律宾的劳工还不足300人。印尼劳务的总政策是保护本国的劳动力,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因此印尼目前只允许引进外籍专业人员,一般劳务人员不予引进。马来西亚目前也没有向我国开放普通劳务市场。马来西亚普通劳务主要来自印尼和孟加拉国,对于中国劳务,即使专业管理人员也较难获得当地的工作准证。我劳务在柬埔寨更是混乱一片,各种非法中介活动频繁,我劳务经常被骗,尤其在制衣、农业开发、建筑工程以及服务业被骗事件时有发生。
3、承包工程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暗箱”操作盛行、围标现象屡见不鲜。柬埔寨工程市场环境较恶劣、法律环境不理想,各种不良中介活动频繁,我有关企业防不胜防。在越南,中国工程承包公司在许多领域难与其他外国公司竞争,主要是因为越南迷信西方的技术设备,不相信中国的技术设备,没有给中国公司平等的竞争机会,导致中国公司在很有希望的招标中连连失利。马来西亚工程项目则由于政府过分照顾马来人土著公司的利益而运作复杂,招投标不规范。
4、工程技术含量不高。多数中资公司以承接一般土建项目、房屋住宅项目及分包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涉足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综合性项目,整体来说,中资承包工程公司的经营范围较窄,大多数公司从事的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工作。如20世纪80年代,我企业在泰国主要承包或分包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土建项目;我在马来西亚开展承包工程的公司有30多家,除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等少数几家有一定专业优势外,其余均为在马搞一般土建的工程公司。
5、公司资质偏低,如大多数中国公司在新加坡建筑业的承包工程资质较低,有的甚至没申请资质。新加坡共有近百家拥有A1级资质的公司,而中国公司只有中建南洋发展有限公司一家具有此资质。资质低严重阻碍了中国公司在新加坡的发展。
三、蕴藏的新商机及对策
近几年,东盟的内外环境发生新的变化,经济有了新的起色,东南亚经济正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期。2004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十分强劲,GDP增长率达到6.2%,明显高于2003年的4.8%。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05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将在5.7%以上。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恢复,建设项目增多,劳工短缺,为我带来有利条件。如泰国从2003年开始经济发展良好,带动了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成为东南亚的亮点;马来西亚和印尼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两国决定投入巨资,重新启动金融危机期间因资金困难而停建、缓建的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有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柬埔寨政府每年也有近亿美元资金投入到公共项目的建设中。老挝每年获得2~3亿美元的援助,援助大多投向交通、通讯、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不论大小,老政府大多采用招标方式进行。
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形势的好转,东南亚各国纷纷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基础能源的投入。基础能源与基础设施方面的工程,特别是电力、交通运输项目等在今后几年中将会保持明显的增长势头。据有关资料表明,2001-2005年,越南准备投资169亿美元发展交通运输,计划到2010年增、扩建62家发电厂,使发电功率达到13220兆瓦;而据印尼国民建设规划署透露,在2005-2009年期间,印尼在基础设施方面大约需要投入72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修建公路、铁路、机场、码头、港口等以及提高发电能力、增加通讯设备等。随着今后几年印尼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加,印尼每年的承包工程国际发包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未来几年新加坡一般土建项目会越来越少,但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工作,如填海、污水处理、地铁等项目将会逐步推出,这些项目技术含量较高,我国工程公司在这些领域尚有一定的优势,我对新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可望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多,马将陆续兴建一些水电站。由于马当地企业的大型水电站及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能力缺乏,为我工程承包公司进入取得应有份额提供了商机。
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与东盟国家建立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将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工程承包方面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与东盟国家确立的“10+1”合作机制已经启动,10年后将实现商品贸易自由化;我国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机制正在稳步推进,将为我国企业在能源、交通、通讯、农业、原材料等领域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东盟内部建立自由贸易区,也为中国企业进军东盟市场提供良机。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具有一定实力,2003年有47家企业踞身于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行列。因此,我国要以“入世”以及近年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与东盟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努力提高在东盟市场的占有率。
1、积极培育民营企业,壮大对外承包工程队伍。对外承包工程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一体,不仅是一项综合性的涉外商务业务,而且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几年我国国际经济合作总量能否实现大幅增长,关键要看对外承包工程能否迅速上升。为此,应继续扩大队伍,增加实体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国内扶植一批有规模、有能力的民营施工建筑企业,并给予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壮大对外承包工程“走出去”队伍,争取获得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民营企业逐年增加,并加大对已有工程承包资质企业的扶助力度,创造条件使其在东南亚承揽项目。
2、在巩固普通劳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技术劳务,重点开拓高层次劳务,实现劳务由低级到高级、由量的扩充到质的提高的转变。
我国人口众多,但这仅是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潜在优势,要把它转化成现实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务合作的技术含量,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开展这一活动的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且也是为了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变化,特别是东南亚劳务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如果劳务输出的水平和档次不高,劳务合作的数量和规模就难于维持和扩大。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技术劳务,一方面要加强对各行各业有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改革、更新培训的课程设置,提高劳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努力开拓劳务合作的新领域,注重拓展对东南亚高层次高效益的劳务市场。
3、根据东南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公司的协调和指导,在保证承建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用好用足企业内功,切实解决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通过带资承包、延期付款、BOT方式获得项目,是当前和今后国际承包市场的主流方式,对这一发展趋势必须认真对待。为迎接这种挑战,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要用好、用足企业的内功。首先要尽量做好内部挖潜,催收欠款,加强管理以缓解资金不足。对东南亚有关国家的欠款,应加大清偿力度,今后实行信贷总量控制,突出重点,效益为先,要以中小项目为主,对投资少、收效快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如条件允许,应更多地承担一些科技含量和含金量高的项目,承揽一些规模大的工程,并注重做好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这不仅是确保工程赢利的基础,也是赢得金融机构对项目信心和给予资金支持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推动我国有实力的设计咨询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积极参与东南亚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的设计咨询工作,争取通过设计咨询获得项目。另外,根据东南亚国家当前的经济现状,特别是印支三国和缅甸经济发展情况,应更多地采用在当地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下接受实物支付的方式,实现资源互补。
4、国际工程承包正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及合约管理型转化,东南亚承包市场同样面临这一转型。这就要求企业自身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含量。一方面,企业要在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的施工工艺,提高整体技术管理水平,确保企业核心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技术资源,为工程管理服务。积极关注国内、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新技术和新动态,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开拓市场服务,使企业的工程管理办法与国际接轨,如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引进相关的专业软件,进行工程设计、投标报价和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运用国际电子商务系统,扩大公司国际采购的网络,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等等。
5、努力开拓工程承包市场,重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公司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具备了“走出去”在东南亚承揽项目的条件和资质。近几年,中国与印尼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两国合作的北苏门答腊电站、马都拉大桥等都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今后几年将是印尼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今后印尼工程承包市场的重点领域。2005年1月17~18日在雅加达召开的印尼基础设施峰会上,印尼政府推出了9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25亿美元,涉及道路、石油管道、电力、机场、供水、铁路、通讯等。我公司不能错失这一合作良机,在我国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国公司开拓印尼工程承包市场可利用我国政府信贷,有选择地在印尼开展带资承包。在印尼电力建设领域,我国公司竞争力较强,除了参与有资金保障的国际招标外,还可选择一些中小电站项目和输变电工程,以卖方信贷或以设备投资为主的方式参与竞标。在公路、铁路和港口项目中,我国成本低、效率高、施工经验丰富,竞争优势明显。在通信和石化工程中,中国企业的技术和价格优势都比较突出。马来西亚原来一些被搁置的项目,如公路、铁路、电站、填海和港口疏浚已重新上马,由于资金缺乏,马政府要求承揽此类项目的外国承包商采取实物支付、部分现汇和部分实物、买方信贷以及要求承包商带资承包等方式。我企业应密切跟踪以上马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关信息,并根据项目特点,积极引导有专业特长的实体公司在马承揽此类项目。
作者:吴崇伯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05年 第5期
《国际工程与劳务》(月刊)简介:
《国际工程与劳务》创刊于198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
本刊以宣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方针政策,传播国际工程承包先进管理、技术和前沿市场信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为已任。以中国驻外经商机构、国外驻华使馆、国外企业驻华机构、国际经济组织、国内外大承包商为资源依托。
本刊主要栏目:专栏、战略、市场、论坛、在线、管理、金融、案例、实务、资讯等。
《国际工程与劳务》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