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 > 正文
 

建立强制性个人退休金账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05:30 北京晨报

  诺奖大师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开“药方”

  晨报讯 (记者 李若愚) 未来我们的寿命能有多长?社会经济如何承受人类更长的寿命?这不是一个医学问题,也不是一个生理学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昨天,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作出了回答。“人类的最高预期寿命正以每10年
2.24岁的速度增长。”精研经济人口学的罗伯特·福格尔指出,到2110年,人类的预期寿命会增长24岁。他以技术生理理论为根据,结合快速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人类生理的实质性改变,最后得出结论:本世纪人类寿命的预期增长至少和上一个世纪一样快。在上个世纪的100年里,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达到26.6岁。

  这位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人类未来寿命持乐观态度。

  与长寿如影随形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一个“银发社会”里,经济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养活不再工作的老人。“当老年人退出劳动力队伍后,剩下的劳动力能不能有足够的生产效率来支持整个社会的需要?”福格尔列出的图表显示,只要生产效率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社会就不会出现支撑不住老龄化的情况。

  当然,应对老龄化还需要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目前全球多数国家实行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而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认为,惟一明智的选择是建立强制性个人退休金账户。

  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如果老年人不断增加,社会劳动力将承受越来越大的供养压力,导致个人从养老金获得的收益和做出的贡献不成比例。普雷斯科特说,在美国,“工作50年和35年,养老金没有多大区别”。而且,如果人口增长率为零或者为负,养老金回报率就会明显低于市场利率,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强制性个人退休金账户制度能克服这些弊端。他举例说,在这种制度下,政府要求人们将工资收入的10%进行强制储蓄,再将这些资金进行成本低且高度分散性的投资,实现市场化的回报率。这种制度既能节约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的税收成本,还能降低政府的负债,同时防止那些未为退休进行储蓄的人成为社会的负担。

  现收现付形成的个人账户“空账户”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棘手问题。中国正逐步从“现收现付”转向“统账结合”制度。“一个好的体制要有一些先行性的思考。”普雷斯科特指出,中国已采取了类似强制性退休金账户的制度,应当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个人退休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