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情已发生改变 中国经济呈现出六大悖论现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11: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30日电《经济参考报》今日刊载评论指出,当前中国的经济国情已经远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的国情。中国在社会类型、市场机制、产业、资源、资本市场等综合国力构成要素方面,明显地呈现出六大悖论现象,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制约着综合国力水平的提升。

  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并存的悖论

  与整体性的单一社会类型不同,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社会凸显出多种系统、多种技术时代并存的混合型社会特征。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并存: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工业社会,后工业(信息技术)社会。与此相适应的是三种不同技术的经济的共存:仍旧主要依赖人畜力的农业和农村手工业、使用无机能源的城市和城镇工业、以及后工业时代的信息产业。这种并存本身就是一种悖论现象,这也是今天中国需要面对的最基础的新国情。

  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并存,还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悖论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多元化分层,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割裂式并存。

  国际惯例与中国特例的悖论

  引进国外先进智力成果是国家现代化少走许多弯路的重要途径。审视26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两类盲目提倡与国际接轨、不顾中国特殊性的引进法亟需反思。

  一种是盲目的引进国际惯例热,忽视国际惯例的适应性,忽视中国特例。一种是奉西方经济学理论为经典、先进或前沿,硬套于中国实际,忽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待世界先进智力成果的态度只能是:一,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盲目崇拜,只能借鉴,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寻求符合中国现阶段实际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国奇迹孕育了中国经验,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才是真正的中国理论。二,既不要让自己的发展跟先进的国际惯例脱节,也不要任国际惯例束缚了发展的手脚。接受不接受某种惯例,与各国发展阶段、体制特征、文化传统都有联系。国际惯例是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理性甄别和扬弃,不能脱离中国实际而生吞活剥国外做法。要深入研究中国特例,该接轨就接轨,该打破就打破,勇于破除其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水土不服的国际惯例,

  市场经济与官场经济的悖论

  20多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其核心内涵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中国目前的现实昭示:官场经济色彩仍很浓厚,市场经济发育得不够成熟。

  官场经济是指政府部门主导资源配置权的经济。在中国的经济运动中,一些地方政府仍是事实上的资源配置主体、投资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掌握的资源配置权仍太多,本来应该由市场配置的资源,很多还是由政府部门通过他们的官员来配置,资源配置权被异化成官场经济下的权力寻租。

  在官场经济背景下,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民营企业在社会阶梯上通过正当路径向上攀登发展的可能性小,靠近政府官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治经济学情结日盛。他们选择主动回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伞之下,积极向地方政府寻租,以便使自己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不少私企业主甚至成为了行贿的主力军,老板跟着官员一起倒,成为近几年反腐浪潮中一道蔚为壮观的景象。

  产业发展的悖论

  在产业发展规律上,盲目扩张现象仍在加速演绎。在产业国际比较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时机,加快建设世界性工业产品加工基地,迈向世界工厂化,而西方发达国家则瞄准知识经济,加快发展知识型产业。中国面对知识经济新趋势出现战略慢拍,自主创新的思想至今未得到实质性贯彻,走了一条跟随、模仿、引进,用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知识鸿沟、技术鸿沟呈不断扩大趋势。

  全球资源获取力的悖论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瓶颈效应日趋显现,战略性资源约束日益强化,虽然资源获取的全球视野已经打开,但对全球资源的获取能力较弱。

  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铜、大豆等许多大宗原材料的大买家,却没有大宗原材料的国际定价话语权,要随时无奈承担国际市场投机涨价的风险。中国对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却没有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场竞争的主场权,对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影响大但影响力薄弱。中国成为全球的加工、生产中心,但主导了生产,主导不了贸易,中国企业处于产业低中端加工生产环节,成为遭受境外企业、国际炒家两头夹击的三明治:一头是境外对中国外贸企业所需能源、资源、原材料的价格战,一头是境外对国际市场和营销渠道的掌控。

  股市发展的悖论

  中国股市发展凸显结果悖论和原因悖论。这也是观察中国股市的重要视点。

  结果悖论表现为,在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本该是经济晴雨表的国内股票市场却呈反向运行。中国股市出现连续四年熊市现象。

  原因悖论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从资金流视角看,在中国经济的金融体系中,经济发展靠投资,而投资主要的资金来源在银行贷款,经济快速增长在过去往往表现为银行贷款发放量大。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股市的比重并不大,股市的融资功能在经济增长中似乎成实质性忽略部分。因此中国股市从整体上来说既不可能影响经济,也不可能反映经济。从股市主体视角看,一方面,持续多年强劲的经济发展催生了不少杰出的企业,但中国股市并没有把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全部涵盖进来,许多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也很难上市;另一方面,许多上市企业并不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来上市的,甚至背离主业和以股谋私现象普遍,使得中国股市仍然是资金推动型,而不是利润推动型,中国股市的升降主要不是由上市公司的利润来决定。

  原因悖论恰恰表明,反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问题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股市问题,却成为观照中国经济生态本色的一面镜子:缺乏诚信的圈钱文化泛滥,基本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缺失,必要的监管乏力,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和发展中国股市不能头痛医头,而应从打造中国经济大格局的健康基础着眼一点一滴地做起。(黄庭满)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