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日举行的科博会“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表示,未来两三年中,欧美已经娴熟运用的“两反一保”将成为阻挡中国纺织品进入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大势已难以逆转,短期内出现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与欧美围绕纺织品问题展开的纷争正急剧升温,但是,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观点称,中国与欧美“唇齿相依”的经贸关系将消除短期内发生大规模贸易战的可能。在“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的夹缝中,中国纺织品出口仍有增
长空间。柴海涛表示,未来两三年中,欧美已经娴熟运用的“两反一保”将成为阻挡中国纺织品进入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大势已难以逆转,短期内出现贸易战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柴海涛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则上,贸易自由化一直是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的方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权利享有一定的贸易自由度。而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因素”几乎成为每一个国际经济研讨会的题中之意,中国与欧美的经贸关系正越来越紧密。柴海涛表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尤其是出口,连续3年零4个月保持了15%-30%的月增速,举世罕见。而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战已经成为双刃剑”。中国纺织品行业配套能力极强,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在长三角、珠三角,服装制造从原料、辅料、纽扣、加工能力,可以在以50公里为半径的一个地区全部完成,外商几万件的成衣订单,要求一周交货,全世界只有中国做得到。”柴海涛表示,解决纺织品贸易纷争的方式只能是双方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下找到平衡点。不过,柴海涛也对中国外贸的未来提出警示:尽管中国的传统产品竞争力非常强大,但核心竞争力不足,日益高涨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呼声”同样不容忽视。正如纺织品争端所昭示的一样,竞争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中国必须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信息来源:纺织服装频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