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北京古玩城古典家具市场举办的《末代皇侄爱新觉罗·毓岚文房雅玩收藏展》落下帷幕,记者见到爱新觉罗·毓岚时,他还在忙着向参观者介绍展品,据他介绍,此次所展出的展品全部是从其20多年来的收藏品中精选出的,参展总量约在800件左右。这次展出中的藏品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展出,其中数件首次面世,属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皇家后裔平日只称“金老师”
爱新觉罗·毓岚于1948年12月19日出生于摄政王府,满族,镶白旗。父亲爱新觉罗·溥任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祖父为清末摄政王载沣,伯祖就是光绪皇帝,曾祖父为第一代醇亲王。今年57岁的毓岚先生是北京某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每天仍骑着他的旧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每周代十节课,勤恳工作、朴素生活。
他告诉记者,由于“爱新觉罗”本身的意思是“金”,平日里自己就叫“金毓岚”,因为是教师,所以大家更多的叫他“金老师”。“家族中出了两个皇帝,这是历史的选择。如果不是办展览,没必要总是提起皇族身份。”金老师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平时非常不爱提爱新觉罗这个姓。他说,父亲喜好收藏,因而家里有很多藏书,也有大量瓷器、文玩、古董和各种作细摆件、古钱币,自己从记事起,就和它们生活在一起。而真正与收藏结下不解之缘,是爱新觉罗·毓岚1992年从河南新乡市二中调动工作回北京以后。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藏了文房清供、瓷器杂项4000多件,再加上钱币和奇石,有近万件之多。“这些收藏在我看来,并不代表值多少钱,它们是我这几十年来生活的记忆,时不时把玩起来,昔日好像就在眼前。”金老师的平静表情流露着一种真正的收藏情结,一种出于对中国文玩古董的珍视与延承之情。
古玩市场淘出自家紫檀砚
在众多展品中,金老首先带着记者来到一块砚台前,这是一块选材精良、工艺精湛,还残存有墨迹的紫檀木砚,据悉,目前已经很少有紫檀制作的砚台,而金老自己至今也只见过一块这样的砚台。据金老师介绍,这是他在一个古玩市场以2000元的价钱淘到的,初见此砚时他就发现木砚后面刻有“静观堂”几个字,觉得有来头。回家后,赶紧拿着这方木砚去让父亲溥任先生看,他父亲说这东西像是从前宫里的东西,因为木砚的托架底部用明黄色的缎子作衬。
毓岚想到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这会不会是他曾用过之物,可是他怎么会得到皇家之物呢?经过翻阅资料,毓岚发现,溥仪曾接见过王国维,并赐他“南书房行走”的待遇,据毓岚初步考证,这应是一方当年溥仪封赏给王国维的御赐宝物,“谁想到自己在市场上居然买了自家东西回来。”
在展会现场,记者还看到了首次展出的摄政王载沣作为特使前往德国、在途经瑞士时购买的“日月星”怀表,这块表至今仍能准确走时,并且是块可以显示秒、分、小时、日、月、年的精美怀表。在一本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良友》杂志中,还发表过溥仪仅有的两首现代诗,都是溥仪亲笔书写的影印,一首为钢笔书写,另一首为毛笔书写,落款是溥仪的英文名字Henry。
与溥仪在一起的日子
当金老师走到一个放有老照片的展柜前时,慢慢地停下了脚步。记者驻足发现了一张曾经在溥仪先生自著的《我的前半生》中出现过的全家福照片,展览的就是这张全家福的原版照片。金老师当时带着红领巾,蹲在第一排正中间,而溥仪先生就坐在其后一点的位置。
“那时我十二岁,小学四年级,我对溥仪的印象就是非常谦和,出门经常就是一身黑棉袄、黑棉裤、黑球鞋、黑帽子打扮,见谁都握手,也经常去我家里面。”金老师不由想起了那段与溥仪在一起的生活,“他最爱吃油焖带鱼,五斤那么重的,当时家里如果很偶尔吃这个,父亲一定不会让我们马上吃,他会让我们等着大伯来了一起吃。”金老师回忆那时候是溥仪经过十年劳改回来后的第二年,照片上大家的喜悦情绪跃然脸上。“大伯刚回来的时候,非常拘谨,我当时还小,很喜欢玩那种抽陀螺的小玩意儿,那时候叫‘抽汉奸’,父亲就总是提醒我,等大伯来的时候,把你的玩具收起来,千万不要说‘抽汉奸’,因为大伯曾经在伪满洲的经历,会让他心里难受。”
金老师自觉社会上有很多人对爱新觉罗家族还是怀有很友好的情感的,这次展览,其展品出售所得款项,除去支付必要的展出费用外,其余部分将捐赠给中国慈善事业。同时,金老师希望通过展览能够使年轻人珍视我们自己的历史,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其用心可谓良苦。
溥仪先生自著的《我的前半生》中出现过的全家福照片,金老师当时带着红领巾,蹲在第一排正中间,而溥仪先生就坐在其后一点的位置。
作者:深圳商报驻北京记者姜媛/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