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行上市进行时 > 正文
 

全球揽才中行改革棋至中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01:46 每日经济新闻

  张小彩 《财经》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行董事长肖钢曾在不止一个场合强调,改革的难点还是在于机制和观念的转变,而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远非一日之功。中国银行重组的未竟之路注定不会是一条坦途。

  日前,中国银行网站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25个重要职位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其中包括境内两个一级分行行长和12个总行部门级正副管理职位。这是中国银行重组改制的大动作,更是其在进入最后IPO冲刺之前的关键性步骤。中行改革已走至中局。

  按中行的说法,“这些职位既有总行部门和分行一把手,又有资深专业技术人员,涉及范围之广、招聘数量之多在国内金融业都是不多见的。”此举显示了改制之后“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强大的管理团队,以加快改革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时至今日,中国银行发轫于2003年年底的大规模改革已走至中局。从财务重组、机构重组到更为具体细致的人事、激励机制改革,中行员工正在渐次感受到自外而内、自上而下的震动。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差距

  自2003年12月30日中国银行获得中央政府的外汇储备注资以来,最突出的变化仍然在于财务重组。2004年6月底,中国银行宣布不良资产处置基本结束,不良资产率从年初的16.29%下降到6月末的5.46%。

  然而,改革的重心并不是数字游戏。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宣布改建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完整承继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所有业务。同时,中行高层发生人事变动,原董事长兼行长肖钢任董事长,原海南省副省长李礼辉任行长。

  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已有体现。李礼辉表示,作为行长,已然“能够感受到来自内外的压力,而且是随时随地的压力”。这种压力体现在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的相互制衡上。

  尽管如此,中行和建行目前的股权架构、董事会结构,以及所有者的地位体现,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所有者对于管理层的监督约束尚未形成完善有效机制,董事长与行长的分工仍有交叉地带,公司经理人员从上到下的激励机制,也远未具备与国际同行相称的水准。否认裁员传闻

  人力资源改革在中行的重组进程中一直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2004年8月,中国银行人力资源改革在总行展开。根据最终的改革方案,中行在内部取消了原来单一的“官本位”的职位体系,取消处长、科长等职位,形成新的职位体系,包括经营管理人员体系,专业技术人员体系和技能操作人员体系等,实行公开竞聘,双向选择。

  中国银行在改革之初即宣布“三不政策”:不大规模裁员,不搞强迫“提前退休”,不搞买断工龄。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中行目前有员工约23万人,按未来发展规划,只需要15万到16万员工。对此,中行发言人出面否认了这一说法,并称要继续坚持“三不政策”。

  中行行长李礼辉坦言,中行之所以做出“三不”选择,概因内部调整较之大规模裁员,成本可能会更低。但无庸置疑,在人力资源重组的同时,究竟如何解决冗员问题,依然是摆在中行面前的不小的挑战。风险内控管理加强

  2005年年初,一条爆炸性的新闻登上新闻媒体,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爆发巨额存款失踪案,其支行行长高山出逃国外,银行账面资金10亿元去向不明;随后,又爆出北京豪森公寓6.5亿元虚假个人信贷案件。中行一时间风声鹤唳,也令人们对操作性风险格外关注。

  为此,在重组中加强了风险内控管理体系的改革。到目前为止,首先中行在重组中已经调整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实施风险政策分层管理,将风险管理政策分为董事会、管理层、业务操作层面分别管理,不同层次的授信政策有相应的批准程序。其中风险政策委员会为董事会的下设机构,负责审定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并监督执行;第二,对现有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进行集中清理,确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框架、管理流程;第三,整合业务流程,加强风险集中管理。中后台支持系统趋于集中,基层行则更集中经理进行营销。李礼辉细述人事改革

  日前,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对中行人力资源、高管新酬制度及其他改革事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2万员工何去何从?

  问:关于人力资源改革,最近媒体炒得很凶的是“中行承诺不裁员”的报道。中行为什么要承诺不裁员?作为企业,裁掉冗员不是减少成本所必需的吗?

  李礼辉:我要做一个澄清:中行从来没有承诺说不裁员,我们所承诺的是不大规模裁员。我们会根据市场化的原则、集约化经营的原则,调整、优化我们的组织架构和我们的业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分支机构会被撤并,撤并时必然有一些人会作一些调整。

  问:现在,有没有一个匡算的数据,比如中国银行现有的业务量有多大,以国际标准,按人均盈利来计算,大概需要多少员工?

  李礼辉:国际标准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整个架构如何达到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这是第一位的。人多人少是相对的概念。一个机构哪怕只有10万人,使用不当,不能带来真正的业务和收益,可能也是太多了。22万人如果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给银行带来收益,也不会觉得多。高管的“金手铐”

  问: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的激励机制是最受人诟病的一个问题。有消息说,汇金公司正在制定相关办法,给高管人员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承担市场化风险,只能拿公务员的工资,享受现有的行政级别;另外一种拿市场化工资,但也承担相应风险,必须达到一定指标,并承担一定的责任。

  李礼辉: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正在拟定中国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办法,我们会尽快提请董事会的人事与薪酬委员会讨论,讨论后董事会还要研究,股东大会也要通过。

  问:这个办法大概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李礼辉:这个办法体现了激励和约束相容的要求。我们的薪酬结构大致分为两块:其一是基本薪酬,与高管担负的职责有直接的关系;其二是绩效薪酬,与银行的财务表现、高管在各自岗位上履行职责的情况相联系。财务表现要通过国际会计师审计,保证所有的数据是真实的,准确的。

  对于高管工作的考核,中行会引进、学习国际先进的考核体系来制定专门的考核体系。

  问:这些指标是量化的吗?

  李礼辉:银行高管人员现在做的工作的真正的效应,可能要滞后两到三年后才能体现出来,至少要一年后才能够体现出来。就财务指标来说,当年的指标并不表明我当年所做的工作。因此,财务指标会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占一定的比重,但并不是惟一的因素。特别是中国的银行现在正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这种情况可能更为突出。

  问:在这一考核指标体系中,有没有有关责任的界定?

  李礼辉:有。我们现在做的比较具体的工作是重新制定《员工行为守则》、《岗位合规守则》、《违规处分办法》,还有《奖励办法》等等。这些制度都在修订中,有两个制度会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其他的在三季度以前也能够完成。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