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获奖落榜作家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7:05 《财经时报》

  莫言:作家要面对良心写作

  莫言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正在打包准备去韩国。他说茅盾文学奖仿佛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他已不想谈论它,因为他有太多事情要做。获奖与否对他并不重要,他认为作家最重要的是要面对自己的良心写作。

  《檀香刑》为什么落选连评委都说不清楚,他更说不清楚。他认为获奖既不会影响他的小说销量,也不会影响读者对他作品的评价,何况他也不是为了获奖写作。所以这些对他都不重要。“获奖的作家既不要得意忘形,不获奖的作家也不要妄自菲薄,因为获奖不是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只有读者的支持才最重要。”这么多年,他的小说一直受读者欢迎,他认为这才是他创作的动力。

  柳建伟:获奖是对创作的肯定

  提到《英雄时代》遭至争议最多,柳建伟认为这些批评者根本就不懂评奖条例。因此不具备批评的资格。“《英雄时代》完全是按程序评选出来的奖项,而非‘增补入围’。他认为作为一个小说家,作品能获奖当然高兴。因为茅盾文学奖是国家最高文学奖、也是最权威的奖项,获奖就是对他创作的一种肯定。”

  他非常感谢出版社和读者对他的支持。他说获奖后,小说有不凡的市场表现,现在已经销售到6万册。市面上已出现了3种不同的盗版。他现在还在构思新的小说,并且有宏大的规划,计划写90万字的历史小说《大明悲歌》。

  他的电视剧《石破天惊》播出后反响不错。《突出重围》在被改编影视前一年卖了不到2万册,但是电视一播销到10万册。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作带来了空间。他不喜欢批评家给他冠以主旋律作家或者宏大叙事的作家。他认为只有好的作品和不好的作品,市场经济时代,文学也能带来名和利。茅盾文学奖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是很大,但带来的名也许更能持久。这两种都是一种人生体验,很难说孰轻孰重。可能严肃的大奖更重要的吧。作品被影视改编后,有读者找你签名,与你合影,但这种欢呼持续一段时间,读者可能就去追逐新的东西,冷与热速度太快,落差太大。我认为茅盾文学奖还是会持久一些。

  熊召政:名利是用时间换来的

  熊召政是从商业转入小说创作的。他由于不喜欢应酬而转入文学创作。“在商海中,我一年能赚到的钱比我花5年写一部小说要多。但我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称得上奢侈的爱好就是打高尔夫。《张居正》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所以说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名利这个东西,可能就是你坐了10年冷板凳换来的,如果因此而沉醉,那就像一条没法养家的狗,不一会儿就会跑了。只有继续抱着坐冷板凳的心态,名利才会如影随形。”

  说到评奖的遗憾,他认为从历届的情况来看,茅盾文学奖对优秀作品应该说都有体现。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也没有给托尔斯泰颁奖嘛,这不是他的错,也不是诺奖的错,总有些人与奖有缘,有人无缘。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如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定》等都在这个奖中,所以没有更多的理由去指责它,每个奖都有挂一漏万的现象出现。他希望大家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它。

  徐贵祥:获奖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徐贵祥说获奖当然高兴。但要感谢出版社编辑、发行等很多人的努力,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可能获奖。另外,作为一个军旅作家,他的获奖与广大的军队文学创作环境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他们多年的探索,才为他铺就了成功的道路。

  还有电视剧对小说的推动,由于有编剧的加工,使小说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他认为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推动,才让他摘取了桂冠。获奖也使他带来了收益,他表示以后要写出更好的作品,因为获奖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采写/本报记者 吴小曼)

  【时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奖

  □吴力

  茅盾文学奖在揭晓之前,负面消息持续不减,大家不仅就评选作品提出质疑,其程序和过程,也被放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媒体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权威性受到挑战。

  其实茅盾文学奖引发争议已不止本届。以前的批评主要是将茅盾文学奖视为一个纯艺术的文学大奖,对其权威性的质疑和批评是以纯粹的审美原则为出发点。此后,更多的质疑则指向了评奖的现实操作层面。认为在各种利益妥协后评选出来的作品,很难代表读者的立场,从而加大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使得关注度下降。

  有人认为是由于电视、电影等强势媒体的出现,让文学渐渐沦为“边缘”地位,小说奖自然会受到冷落。但有趣的现象是,上世纪80年代全民关注的百花、金鸡电影奖,在今天同样吸引不了大众眼球,而变成了影视圈中人的较量。所以说面对文字的冲击并不完全成立,国内的重要奖项都在“边缘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同样的文学大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却在上升,对应的品牌价值在向全球蔓延,一本书获奖可以带动全球销量,历经岁月,依然能散发人性的光芒。正因为作品的恒久价值才使得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全球影响力。而茅奖注重的“宏大叙事和现实主义”就使得评选作品比较单一,而且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脱离现实、与当前生活不发生关系,自然不会让读者对奖项和作品产生兴趣。

  评委的观念不仅滞后,而且已经老化,自然会让部分好作品被排除在外,而程序的不合理使评委无法代表大众的立场,因此引不起读者共鸣。

  更有人把它归于市场因素。目前国内各种大奖都在商业化,不然就无法生存,因为缺少“基金会”支持,只能是自筹资金,难免会受到影响。实行地方承办,其商业化的推广措施本可以增加眼球,可最后却引不起观众兴趣。

  国内几百个文学奖,最后只剩下79个奖项,国家大奖则只有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可不论是评委会大奖,还是大大小小的民间文学奖:大家、红河、百花,热闹开场,最后总是悄然落幕,最后变成几个写作者和杂志社、出版社的利益角逐场。

  与之相比,茅盾文学奖在国内的关注度还算较高,因为有政府财政的支持,可近年来却变成了地方政府官员、出版社社长考核政绩的标准,其文学性自然会丧失,获奖作品由于无法代表大众的阅读趣味,就变成了评委会和出版社的游戏。使得部分奖项在瞬间成立,又在瞬息倒闭。

  据说,法国大大小小的文学奖居然有1000多个,著名奖项就有10多个,读者以阅读自己的文学作品为傲,而据有悠久文学传统的中国却只有这么寥落的几个奖项。其原因是这些奖项评选不够公正、不够透明,还是读者已不需要文学奖。

  据说布克奖等其他地区的文学奖,其评奖过程都是面向公众敞开。即或是诺贝尔奖也要留档,50年后评委的讨论将一一公开。这些奖项在大众的监控下,评委难以被左右,观众自然会欢迎,因为是他们审美的价值体现。可茅盾文学奖,其评选过程的讨论从来就不会对外公开,而结果又差强人意。时间久了,自然没人关心。

  这恰恰说明读者不是不需要文学奖,而是需要一个程序设置合理、公开、通明、公正,能代表他们审美趣味的奖。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