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茅盾文学奖背后的利益角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7:05 《财经时报》

  本届茅盾文学奖,从入围名单披露到正式名单公布一直争议不断。随着6月份在茅盾故乡乌镇颁奖日期的临近,对茅盾文学奖的社会关注度也逐渐超出了文学本身。《财经时报》在走访多位评委、学者、获奖和落榜作家后,试图揭示出茅盾文学奖遭到质疑的根源和背后的利益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对该奖项承载的精神价值缺失的忧虑

  □ 本 报 记 者 吴小曼 特约撰稿人 付艳霞

  “《英雄时代》获奖是对茅盾文学奖的亵渎。”同心出版社副社长、评论家解玺璋对柳建伟的质疑直接掀开了茅盾文学奖严实的幕布。过程暴露在阳光之下,也不过是由 “暗箱”变成了“毛边玻璃”,有批评家直言不讳地说。而作家王开林对茅盾文学奖“三不公”的诘问无疑火上浇油。使本届茅盾文学奖在未揭晓前就甚嚣尘上,并直捣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对评奖程序的挑战。

  解玺璋新近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再次谈到了他对柳及茅盾文学奖的真实想法。“茅盾文学奖就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作为资深的媒体人和文学批评家,解玺璋认为自己有理由坚持个人的看法。“我没有必要攻击柳建伟,只是说出了事实。且不说他的获奖是得宜于增补名单。《英雄时代》确实写得不怎样,甚至不如他以前的小说。”柳建伟则认为《英雄时代》并非“增补入围”,一切均符合评选 “游戏规则”。

  “《英雄时代》没有入围第一轮评选,《檀香刑》排名首位最后落选,这个问题太复杂。”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评委无奈地说。

  评奖体系受到挑战

  本届评委贺绍俊认为《英雄时代》增补入围,《檀香刑》落选并没有违背程序。“这一切都是按程序操作的结果。因为条例上规定得奖作品需要2/3的评委通过,《檀香刑》落选可能是没有得到2/3的评委肯定。条例同时也写着经由三名以上评委的联合提名,可在初选审读组推荐的书目以外,增添备选书目”。

  本届入围作品“三下六上”就是这一条例的结果。颇富戏剧性,且审读作品之神速也创造了历届之最。2003年6月25日,茅盾文学奖办公室向各文学团体、出版社、文学期刊社发出通知,400多部小说应征入室。10月份,审读小组开始阅读,11月份,审读结束,并透露有23部作品在入围之列。其中并没有《英雄时代》,《檀香刑》位居名单榜首。而评委会却用了1年多的时间来公布名单。取消了《活动变人形》,《第二十幕》,《日光流年》3部而增补了《英雄时代》等6部主旋律作品。

  从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檀香刑》是最没有争议的作品,得到评委一致通过。可在最终的投票过程中却遭到2/3评委弃选。变化之快,真印证了茅盾文学奖之“矛盾”。

  评委偏好之反复难免会让人对评委组成及资格提出质疑。贺绍俊介绍说,评委组成是中国作协书记处提出候选名单后,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从候选名单中产生。这一届抽取的评委名单中有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作家、作协领导、文化官员共21人。条例也规定评委每届不得重复,京外人员不得少于评委中的1/3。而从几届披露的评委名单来看,重复现象依然存在。评委的公众知名度都不高。王开林说,导致评奖不公的重要因素是评委资格经不起推敲,有的评委根本既不是作家又不是文学评论专家。“这样的评委组成怎么能指望他们评出好作品。”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教授、文学评论家赵毅衡却不认为问题出在评委身上,而是在于程序的设定。他参与过很多文学大奖评选,认为茅盾文学奖最大的问题就是过程不透明。他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评委会奖,过程发言完全记录并留档,50年后向公众开放,布克奖评委会发言、讨论过程在奖项揭晓后当场公布,甚至评奖过程进行现场直播,接受公众监督,而茅盾文学奖评委发言一直不公开,他们自然缺乏责任感。

  他同时强调,“结果的偏差其实大家都可以原谅,评委毕竟不是圣人,保留个人阅读倾向连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例外。但只要程序科学,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

  文学奖成为政绩争斗场

  “世界著名的奖项多把语言作为评选门槛。而基于版权限制的茅盾文学奖只能是在大陆出版作品的中国籍作家才能进入评奖体系,这就使得台湾、香港、澳门的中国作家被排除在利益之外,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区的汉语作家。虽然他们是用汉语写作,却无权分享这块蛋糕,茅盾文学奖的局限性在程序设定之初就凸显了出来。”赵毅衡说,这明显是保证了大陆地区出版社的利益,而作为国家文学大奖则显得狭隘。

  由于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会带动图书的销量,出版社自然会加入到利益的争夺中。赵毅衡说利益争夺是一件好事,获奖说明出版社有眼光,但如果把获奖作为政绩考核标准就不正常了。“文学奖不能异化,但这几年茅盾文学奖评奖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畴,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出版社领导,正在把得奖作为晋升的手段。”他表示担心。

  “有的出版社把获奖当成任务,一些出版社领导凭茅盾文学奖晋升为文化官员,这就使得文学奖丧失了它的独立性。”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评委指出,地方作协领导,政府官员也把茅盾文学奖当成了政治资本,于是在评奖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种运作、活动出现,最后变成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他因此决定退出评委会,认为在这么多的利益集团挤压下,不可能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更何况是在矮子中选高个子。

  经济利益成为争夺砝码

  “以前茅盾文学奖争夺的主体还是个人,因为获奖可以提高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现在除了名之外,还有更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一本书获奖后销售不仅增加,为个人创造收益,也给出版社带来利润。”有评论家指出,书店的销售额也会上升,所以在每次奖项评选前,新华书店就会出现码垛的现象。

  据人文社的副社长潘凯雄介绍,“《尘埃落定》从1998年第一版到2000年获奖之前的几年间,每年的销量是十几万册,而2000年获奖那一年则猛然增加到20多万册,现在发行到100万册。《白鹿原》获奖前发行四五十万册,获奖后发行增加七八十万册,至今发行120万册。”这给出版社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利润。在获奖作品中,人文社几乎占了茅盾文学奖的50%,有人认为这种现象不太合理,潘社长认为是人文社的资源优势和眼光使他们具备了强有力的竞争力。据北京出版社《无字》的编辑介绍,《无字》自从获奖后,订单在不断增加,新华书店的销售也有增长。

  时代文艺出版社也在北京成立了组稿中心,他们希望能找到具有宏大叙述能力的作家,然后进行产品包装、推广,以敲开茅盾文学奖的大门。这种根据评奖口味制作作品,已成了部分出版社的策略。有评论家忧虑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写作不会使小说提高只会使整体水平下降。“因为茅盾文学奖的主调是宏大叙事、现实主义,使得一些好作品被排除在外。”评委孙郁就认为这种主调使余华、格非等先锋小说家被茅盾文学奖“边缘化”。

  有多少作品会被人记住或留存下来,连评论家都不知道。几年前获奖的一些作品今天几乎被人淡忘了。

  “我们这些小出版社根本无法与大的出版集团竞争。”解玺璋向记者介绍说,他所在的同心出版社不是没有出过好书。南海出版公司的负责人也介绍说,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都是在他们社出版,但根本就不可能获奖。他认为中国的出版体制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资源垄断,使得一些个体书商无法进入主流平台。

  “茅盾文学奖条例规定评选活动经费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负责筹措,欢迎企业、团体、个人对该项评选活动予以赞助”。这使得很多地方参与到这种竞争中来,也使得奖项缺乏“独立性”,有评论家抱怨。据说初评、终评以及盛大的颁奖仪式,耗资每次在80万——100万元之间。费用出资靠拨款,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而非“诺贝尔文学奖”那样的基金,其评选标准自然不完全追求“文学精神”,而基层作协,更是将得茅奖作为“重大业绩”重奖获奖人员,集体购买获奖作品,赠送给当地的文化界领导,或作为礼品赠送,这又是一个潜在安全又巨大的市场,浙江乌镇把茅盾文学奖请回家乡就是基于这些考虑。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颁奖虽然会耗费资金,但可以借此推动当地的文化旅游,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他也担忧,茅盾文学奖关注度的下降,会使它的经济价值下跌。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评奖过程回放

  2003年6月25日

  启动。中国作协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出通知,向各团体会员单位、各有关出版社、各大型期刊征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2003年10月20日审读工作在北京开始。

  2003年11月8日

  入围名单产生。评奖办公室通过《文艺报》和中国作家网同时发布《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审读工作结束》的消息,透露有23部作品入围,但没有公布具体名单。

  11月14日

  入围名单被媒体披露。新浪网读书频道披露了23部作品的入围名单,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中称,这一消息由编辑从侧面获悉,按照得票多少排列,《檀香刑》、《东藏记》、《张居正》、《怀念狼》和《无字》分列前五位,其中莫言的《檀香刑》为全票入选。

  2005年1月25日

  茅盾文学奖官方名单公布。评奖办公室终于公布入围名单,26部长篇小说进入终评。

  4月11日

  揭晓。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宣布,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已经于2005年4月10日揭晓。《张居正》、《无字》、《历史的天空》、《英雄时代》和《东藏记》5部作品最终上榜。

  6月

  中国作家协会将于茅盾家乡——浙江省乌镇举行颁奖仪式。

  茅盾文学奖评奖体系

  评选范围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凡评选年度内在我国大陆地区公开发表与出版的由中国籍作家创作的,字数13万字以上的作品,均可参评。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也可由有关单位慎重推荐参评,通过初选审读组筛选认同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获得评委会半数以上委员的赞同后,亦可列入评委会备选书目。

  评选标准

  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

  评委组成

  聘请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出任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委员人选由中国作协书记处提出候选名单后,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从候选名单中产生。

  评奖程序

  评奖办公室聘请熟悉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组成初选审读组,对推荐作品进行筛选,提出适当数量的作品,作为提供给评委会审读备选的书目。经由三名以上评委的联合提名,可在初选审读组推荐的书目以外,增添备选书目。投票产生获奖作品,作品获得不少于评委总数的2/3的票数。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