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我国扶贫政策五六年内转向救济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 14:41 经济参考报

  “造血式”扶贫效果接近极限 仍属赤贫的人口需直接“输血”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合5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扶贫政策将在未来五六年内有所调整,由现在的主要是开发性扶贫,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

  刘福合是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产业扶贫开发论坛2005年会”上接受采访的。刘福合说,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贫困人口已经从2.5亿人减少到了2610万人,扶贫事业取得很大成就。但这2610万贫困人口中,大部分是在民政部挂牌,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等,另外一部分人口尽管具有劳动能力,但受恶劣的环境因素等影响,仍然很难脱贫。

  刘福合表示,对于这2610万赤贫人口,目前“造血式”的扶贫基本上到了极限,能够开发的贫困地区和人口已经脱贫,剩下的由于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很难再通过项目自我发展。如果继续传统的开发式扶贫,已经很难起到什么作用。相反,只有建立直接瞄准机制,采取“输血”方式,救济到户,才符合实际,真正管用。

  据介绍,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然而近几年来,我国扶贫效率逐渐降低,2000年后的3年间,贫困发生率徘徊在3.0%至3.1%之间,没有继续下降。

  我国目前剩下的2610万贫困人口多生活在缺土的西南大石山区,缺水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秦巴贫困山区以及积温严重不足的青藏高寒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投入与产出效益反差大,很多措施难以奏效。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脱贫致富方面的投资,存在“边际效益下降”的规律,越到最后工作越困难。由于这个原因,即使发达国家也有一部分绝对贫困人口不能被轻易“消灭”。“对于这个边界内的贫困人口,只能通过常年救济的办法,使他们享有一种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使他们的子女能接受正常的教育。”

  刘福合同时表示,新的扶贫政策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而且救济性扶贫政策在具体操作中也会产生一些困难,比如救济对象的判定十分困难,如果仓促上马,将会带来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

  作者::方烨 李圆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