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春季大拍如火如荼,尤其是书画的火爆气氛使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但是与其他的投资门类相比书画投资的风险更大,一旦走眼便等于将钱扔进了水里。如何才能迈开书画投资的第一步呢?专家建议,不妨从书画刊物开始。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荣宝春拍上,吴冠中《黄土高原》被一海外藏家以1870万元的天价拍得。虽然拍卖行在拍卖目录对于这件拍品的著录情况介绍地非常详细,但对它究竟在哪些
拍卖会上出现过却付之阙如。但在一本2001年9月出版的《艺术新闻》杂志中,我们却可以查到这件作品曾在2001年10月14日举行的台北佳士得拍卖会上成交过,估价约合人民币50-75万元,成交价近225万元。
除了了解书画拍品以往的成交价之外,是否在专业美术书刊上发表出版过,也可以作为判断绘画作品真伪的线索,这就好比传统所谓的著录书。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版的各类画辑、画选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代一些造假者往往会不惜重金让出版社将有关赝品汇集成册,而在七八十年代年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一些作伪者常常参考当年画辑、画选中的一些作品进行造假。像有关媒体曾经披露过的徐悲鸿赝品《猫石图》,实际上就是模仿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81年6月出版的《徐悲鸿彩墨画》中的第8幅作品《猫》临摹的,将这两只两头猫进行比较,你就会立刻发现破绽了。
书画的日益火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这类书刊,使其身价倍增,其中一些珍品更是走上了拍卖台,这两年表现最抢眼的就是《艺苑掇英》,从2004年现身朵云轩春拍之后,《艺苑掇英》(1-65)就屡创佳绩:第一次成交价就达到了34100元;到秋拍时成交价更是达到了41800元。《艺苑掇英》创刊于1978年,从创刊至今跨越30年。这份铜版纸精印的8开杂志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非常罕见的,但更让业界垂青的是其选材精审。翻开近年来大型拍卖公司的图录,往往会特别注明曾经《艺苑掇英》发表,这份杂志已经为权威的著录书籍。有些人或许会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在目前的旧书市场花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一本,但事实上就连书商也不得不承认,要凑成一套《艺苑掇英》非常难得。此外,更关键的是品相。由于当年《艺苑掇英》创刊时的售价是3元人民币,普通书画爱好者难以承受,因此现在许多旧书市场上的早期《艺苑掇英》,不是有图书馆收藏章就是有图书馆的借书单,大大影响了品相,有些甚至将整套合订成一本,这与拍卖会上的整套《艺苑掇英》有天壤之别。在即将举行的上海嘉泰200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中,就有一套从创刊号到第70期的《艺苑掇英》,而且估价比去年的成交价低了许多,这就有了一个让买家拾遗补缺的机会。
搜集现代美术书刊并不是难事,但是如果希望在阅读之余更有升值的空间,就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品相,特别是一些估价高的参考书更要注意。要收集有价值的书画刊物,可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寻找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早期刊物。像人民美术出版社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版的一批著名近现代画家的画辑、画选。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关注像《艺苑掇英》、《艺术市场》、《艺术新闻》等艺术期刊,其中不仅含有相关的著录信息,更有助于把握整个市场的行情。最后,就是所有书刊必须完整且品相完好。只有这样的刊物在今后才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作者:袁翱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