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贷运行为何出现收缩现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11:31 上海证券报 | |||||||||
当前货币信贷运行中出现的收缩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货币流动性比例下降,货币流通格局出现收缩趋势。通常使用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来表现货币流通格局。我国货币供应量按照流动性划分为M0、M1、M2三个层次。其中M0为流通中的现金,流动性最强。M1为M0和活期存款之和,流动性次之。M2为最大口径的广义货币,为M1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准货币之和,流动性最差。流动性
如果货币流动性比例提高,说明居民和企业持有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意愿增强,居民和企业会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消费和投资,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的形式。反之,如果货币流动性比例下降,则说明居民和企业持有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意愿增强,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4月末,货币流动性比例由年初的37.66%下降到35.43%,低于2000年以来各年的同期水平。流动性比例下降可从侧面反映出以货币为现实购买力的有效需求出现下降。 其次,银行"存差"在扩大。"存差"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资金利用效率在降低。4月末,人民币存贷款差额达到71993亿元,比去年末扩大8831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9068亿元。"存差"的扩大主要是由于储蓄存款的增加和贷款收缩造成的。4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5.7%,增幅比去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前4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储蓄存款557亿元,同比多增254亿元。2004年初,由于CPI持续走高,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居民储蓄意愿下降,储蓄存款持续少增。但2004年10月末的加息对居民心理和储蓄行为有较大影响。进入2005年,随着CPI的下降,居民储蓄意愿增强。 在储蓄存款恢复增长的同时,人民币贷款增速在持续下滑。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降到12.5%,已降至2002年8月份(13.3%)以来的最低水平,分别低于2003、2004年同期水平8.15和7.4个百分点,略高于2002年同期水平0.9个百分点。前4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8795亿元,同比少增1551亿元。一般来讲,一年的前四个月是各商业银行集中放贷的时候,今年的反常体现了各商业银行明显的信贷规模控制。 今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屡创新低。而国家七部委联合出台"稳定房地产价格意见",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居民购房需求也会受到影响。此外,4月份CPI同比增幅出人意料地出现1.8%的低水平,全年CPI控制在3%以内的可能性很大。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判断,储蓄存款将继续恢复性增长,存款稳定性将增强。 与此同时,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将导致银行更加"慎贷"。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积极准备上市。要顺利上市,首先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的水平。而今年银监会已明确要求,2006年底各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距此目标仅剩两年。目前在全国约130家银行中,达标银行仅22家。商业银行要在2006年底达到或接近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需要弥补资本金缺口,具体有五种调整办法: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具有资本性质的债券、通过银行利润补充、发展表外业务、调整资产结构。 目前来看,调整资产结构,控制风险资产的规模,成为维持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最容易操作的办法。现实中,调整资产结构,控制信贷规模,也确实成为多数银行的选择。目前,商业银行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已纷纷减少贷款规模,贷存比由2004年底的73.24%下降到2005年一季度末的72.57%。特别是占据金融资产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人民币存差达到8735.40亿元。 凡此种种,当前引发货币信贷运行中出现的收缩现象及原因值得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