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后股权分置时代壳资源吃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10:16 证券时报

    随着近期管理层关于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出台,笔者以为,购买“壳”资源将很有可能成为国内外资本玩家获利的新途径。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原因,上市公司60%以上的股份是不流通的,而这部分不流通的股份价格通常是以大大低于流通股股价的净资产作为定价的依据,这就使得资本玩家们“空手套白狼”成为可能。玩家们的一般做法是:先以净资产左右的价
格购买非流通股控制上市公司,然后将股权抵押给银行贷款,收回投资。随后通过关联交易或者担保贷款等方式套取上市资金,待掏空上市公司后再将股权转让后“金蝉脱壳”。但随着监管的加强,类似这样的操作越来越难。而在全流通的预期之下,购买“壳”资源的浪潮可能又将兴起,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买过来的“壳”资源既能再融资,还能全流通获利。

    笔者认为,购买“壳”资源后全流通能否获利关键是看上市公司在为取得全流通而支付对价以后,理论的除权价格相对于公司的净资产价格要有客观的溢价。而符合这样条件的上市公司还是不少的。以此次推出的试点四家公司为例,以前日四家公司的收盘价计算,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清华同方(资讯 行情 论坛)、紫江实业和金牛能源(资讯 行情 论坛)四家公司以目前推出的试点方案的理论除权后的流通股价,相对于各自净资产的溢价分别为67.8%、130%、22.9%和260%。从静态的眼光来看,溢价就是买“壳”的盈利。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考虑到全流通公司的股价很有可能在全流通之前会逐步向理论除权价格靠拢(但也不排除上升),扣除这一因素,盈利依然还是非常可观。

    显然,依照这个模式,要求所收购的壳公司基本面要优良,经营相对稳定,这样溢价就相对较高,那些股价跌破净资产和ST类绩差公司应不考虑在内;还有就是总股本规模要适中,且非流通股规模相对流通股要较大。当然,这样的盈利模式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如壳公司的基本面的突变引发股价的大幅下挫,将导致溢价不多甚至没有溢价,还有就是全流通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全流通所处市场的不确定性等。

    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对于那些持有大量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公司,如百联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就持有其它28家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大众交通(资讯 行情 论坛)持有其它24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 东方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持有锦州港(资讯 行情 论坛)和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的大量非流通可能成为这一变革中的大赢家。另外,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生以全流通为主要获利方式的收购,但类似先前美国新桥投资入主深发展,和刚刚结束的国际金融公司(IFC)收购张裕10%非流通股股权的外资收购,又有谁能说外资不是觊觎国内全流通下的获利机会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股权分置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