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肯民间融资积极作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02:37 每日经济新闻 | ||||||||
去年以来,受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民间融资活动趋于活跃;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肯定民间融资有积极的“补充作用”。 央行日前公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说,民间融资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紧急支付和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
当前我国的民间融资主要有四类:低利率的互助式借贷,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借贷,不规范的中介借贷,以及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 报告认为,随着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实施,民间融资在发展中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融资活动半公开化,融资行为渐趋理性,生产性融资比重高,利率水平明显上升。 报告说,在中国目前间接融资占比过高的情况下,民间融资不仅优化了融资结构,为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融资另辟蹊径,还可以减轻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不过,报告也指出民间融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入受限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另外,民间融资参与者众,涉及面广,操作方式不规范,一旦发生纠纷极易影响当地的经济金融稳定。央行对民间融资、体外循环的态度逐渐向好 去年11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体外循环的问题我们是关注的,但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认真分析。世界各国都有脱离于正规金融体系的体外投资资金,对于资金持有人来说它是一个正常的选择。” 今年3月28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央行下令各地分行对“民间融资”进行为期一月的调查。专门研究民间信贷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姜旭朝教授认为,此次调查反映了监管部门对民间融资的态度的逐渐变化。 4月16日,据《南方日报》报道,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说,“我们应该允许民间融资,不应该对民间融资有过多干预。” 作者:新华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