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高科技产品及其它产品的进口急增,以及油价飙升驱使美国贸易赤字创下新高根据美国商务部提供的资料,美国2004年货物贸易赤字创下新高,达6,66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1.7%。货物和服务贸易的总赤字为6,17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4%。货物和服务贸易赤字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4年第四季度前所未有地增至5.8%。贸易赤字的增加表明进口急剧增长,反映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持续快速下降。2004年,美国高科技产品贸易赤字达37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8%。美国高科技产品的贸易赤字是由于从中国大量进口
高科技产品造成的。在2004年美国高科技产品贸易370亿美元的赤字中,与中国的赤字就达360亿美元。高科技产品贸易赤字的增长占非石油货物贸易赤字增长的13.5%。2004年,高科技产品进口占进口增长的19%,同时高科技产品贸易占非石油产品出口增长的24%,这表明该领域未来增长的潜力很大。美国去年进口总额为1.764万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146万亿美元,进口超过出口54%。2004年,进口增长率(16.3%)超过出口增长率(12.3%),进口增加了2,470亿美元,几乎是出口增长(1,260亿美元)的两倍。如果进口继续保持16%的增长率,那么只有在出口增长率超过24.6%的情况下贸易赤字才能减少。在美国经济增长不出现大幅持续放慢的情况下,只有美元大幅贬值,出口增长速度才能达到进口增长速度的一半多。在2004年增加的贸易赤字中,有三分之一强是由于石油产品价格显著上涨及石油产品进口数量增加造成的。原油进口平均单位价格比2003年上涨了28%。此外,2004年原油进口数量也同时增长了4%。尽管石油价格飞涨,但石油进口仍持续增长,这表明石油进口价格的攀升对石油进口的需求不起任何作用。自2002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元实际价值每年贬值14.1%,但这并没有使贸易赤字得到减少。美元对欧元贬值54%,其跌幅比其他货币要大得多。亚洲国家对外汇市场强硬干预,以防止美元兑其货币下跌。尽管美元下滑,但2002年2月以来,非石油产品进口价格仅增长5.9%,从而减少了弱势美元对进口的影响。进口价格增长低于国内通货膨胀,自2002年2月以来通货膨胀率为7.0%。因此,尽管美元贬值,在上述时期进口商品比国产商品甚至更具竞争力。尽管有迹象表明,欧洲出口商正开始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但与那些没有汇率压力或汇率压力不大的亚洲出口商进行竞争还是有压力,导致在许多方面抑制了进口价格的增长。2004年美中贸易逆差为1,62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0.6%,是美国最大的双边贸易赤字。中国拒绝人民币升值,使双边贸易赤字 拉大。中国的不妥协态度鼓励亚洲其他国家迟滞或干脆不让其货币升值。目前美国的双边贸易逆差,以美中贸易的逆差为最大。2004年美国非石油贸易赤字的增长,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国造成的。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五倍以上,从而造成与美国最不平衡的贸易关系。200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1,967亿美元(增长29%),使中国成为对美第二大出口国,仅次于加拿大(2,560亿美元)。按目前的增长率,2006年中国将超过加拿大成为对美第一大出口国。美国贸易赤字对经济造成极大风险。美国必须借助外债来为其贸易赤字提供融资。近期美元的贬值表明外国私人投资者不大愿意提供新的信贷。外国政府被迫填补这一缺口,为美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债务提供融资。美元迅猛、无控制的贬值将导致美国经济的急剧衰退。2004年前三季度美国资本流动总额的55%由外国政府提供,其中81.5%来自亚洲国家政府。2004年,美国与环太平洋国家的贸易赤字增加22.6%,显现出其与亚洲贸易结构的深刻变化。美日贸易赤字下降数年后增加了13.9%。此外,日本国际贸易顺差也明显增长。日本和亚洲其他新兴工业国家正在扩大与低工资的中国、墨西哥以及拉美其他地区的贸易,并通过多种市场渠道进入美国市场。2004年,美中贸易赤字的增长占美国与环太平洋国家贸易总赤字增长的四分之三弱,因为2004年日本以及本地区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也在继续增长。美国与西欧的贸易赤字2004年增长14%。由于2002年以来欧元升值较多,因此上述贸易赤字的增长尤其令人惊讶。尽管欧元大幅升值,但与西欧的贸易赤字增长显示了欧洲制造商的出口强势。然而,随着弱势美元的效果显现时,美国与欧洲的贸易赤字将在明后年某个阶段开始回落。美国与南美洲和中美洲国家贸易的少量赤字继续增长,2004年飙升了40%,这反映出九十年代末期金融危机的持久影响和出口供应链全球化的影响。注:本文摘自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
(信息来源:驻休斯敦总领馆经商室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