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天津市金融运行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15:02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04 年,天津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
值完成2931.9 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 个百分点,是近20 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4 年,天津市金融运行态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牢牢把住信贷“闸门”,在调控信贷总量的同时,注意把握调控的重点和力度,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为天津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针对上半年贷款增长较快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认真组织贯彻执行总行的金融调控政策措施,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控制对过热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发放贷款。下半年,针对贷款投放波动较大的实际情况,多次召开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和金融形势分析会,引导金融机构保持贷款均衡适度投放。全年各项存款平稳增长,贷款总量适度增加,信贷结构趋于合理,贷款质量大幅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明显改善,金融体制改革进展顺利。2004 年末,天津市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39.7 亿元,同比增长17.9%。各项贷款余额为4146.5 亿元,同比增长9.6%,考虑处置不良贷款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6.1%,基本满足了经济增长对信贷的需求,企业资金总体上没有出现紧张的情况。

    当前天津市经济金融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很重。从全年运行情况看,信贷投放波动较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结构错配、信贷资金过度集中等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金融运行情况

    (一)银行业

    2004 年,天津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各项存、贷款增幅持续回落,现金投放基本与去年持平,利率水平总体有所上升,票据业务稳步发展。

    1、银行机构不断增加。截至2004 年末,天津市共有中外资银行机构36 家。其中,政策性银行分行2 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行4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9 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总部各1 家、外国银行分行以及代表处19 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8家)。此外,还有天津市农村信用社市级联社1 家、区县联社12 家、信托投资公司2 家及财务公司1 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总部、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华夏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天津分行等新机构于2004 年在津落户。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共有3101 个,金融从业人员4.5 万人,资产总规模达到6938.6 亿元,比上年扩大11.9%。

    2、各项存款平稳增长。截至2004 年末,天津市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139.7 亿元,比年初增加779.3 亿元,增长17.9%,同比少增224.5 亿元,增速比上年下降12.0 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4750.3 亿元,比年初增加709.7 亿元,增长17.5%,同比少增313.7 亿元;外汇存款余额47.1 亿美元,比年初增加8.4 亿美元,增长21.8%,同比多增10.8 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结构看,企业存款年末余额为1843.3 亿元,比年初增加280.7 亿元,增长18.8%,同比少增154.6 亿元。其中,定期存款比年初增加75.1 亿元,同比少增63.8 亿元,活期存款比年初增加205.7 亿元,同比少增90.8 亿元;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2117.0亿元,比年初增加291.3 亿元,增长16.0%,同比少增47.9 亿元。储蓄存款少增的主要原因是在存款出现负利率的情况下,基金、债券和保险等金融投资产品对居民储蓄的分流作用明显增强。10 月底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储蓄存款增势有所回升。

    分机构看,政策性银行存款比年初减少4.1 亿元,同比多减少63.0 亿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款比年初增加288.1 亿元,同比少增165.9 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增加211.6 亿元,同比多增39.7亿元;地方性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6.0 亿元,同比少增164.6 亿元。

    随着人民币业务的逐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较快,存款余额达20.7 亿元,比年初增加11.3 亿元,增长120.6%,同比多增3.2 亿元。

    3、各项贷款保持适度增加。截至2004 年末,天津市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146.5 亿元,比年初增加359.3 亿元,增长9.6%,同比少增553.7 亿元(2004 年部分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全年利用核销、剥离、打包处置等方式共处置不良贷款254 亿元,若考虑这一因素,全年实际增加贷款613 亿元,增长16.1%)。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838.6 亿元,比年初增加387.1亿元,增长12.1%,同比少增512.7 亿元;外汇贷款余额37.2 亿美元,比年初减少3.4 亿美元,下降14.3%,同比多减少5.0 亿美元。2004 年,天津市贷款增长速度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减缓,但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反映了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在天津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另一方面其它渠道的资金增加较多,相应减少了对信贷的压力。

    专栏1:企业资金总体上未出现紧张状况

    2004 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完成2931.9 亿元,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02.3 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1560.2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1269.4 亿元,增长11.7%。

    2004 年,天津市企业存款增加370.2 亿元,增长22.7%,与1998—2002 年相比,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企业定期存款增加157.3 亿元,同比多增16.5 亿元。

    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效益同步大幅增长。2004 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436.7 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增速分别比2002 年、2003 年上升7.0 和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95.6 亿元,增长26.5%,完成总产值5375.1 亿元,同比增长31.8%,增速分别比2002 年、2003 年上升9.0 和5.7个百分点。年末,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4,比上年上升32.1 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2%,比上年提高2.2 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2.5 亿元,同比增长8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0.6 个百分点。

    企业资金总体未出现紧张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资金来源较为充裕,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增强,资金占用比较合理。据调查,2004 年天津市用于基本建设和企业挖潜改造的财政支出97.8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7 亿元;全年累计出口退税126.7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8.8 亿元;实际利用内资额238.8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12.2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05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9 亿元;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18 亿元,比上年增加14 亿元;私营经济新增注册资金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1%,个体经济新增注册资金6.3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2.7%。2004 年10 月末,天津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2086.2 亿元,比年初增加212.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2 次,同比加快0.12 次,相对节约资金117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657 亿元,比上年增加88 亿元,增幅为15.4%,比上年提高了3.5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192 亿元,比上年增加16 亿元,增幅为9.1%,占存货的比例为29.2%,比上年下降了1.7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664 亿元,比年初增加了89 亿元,增幅为19.3%,但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率为14.9%,同比下降1.1 个百分点,处于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资金结构性紧张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行业企业资金结构性紧张,八大行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有比较大的差别。建筑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较低,处于不景气区间,其它行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较高,处于景气区间;二是从企业类型看,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资金较为宽松,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及私营企业资金相对紧张;三是不同规模的企业资金松紧程度不同,大型企业资金较宽松,中小型企业资金相对紧张。

    从贷款投放节奏上看,一季度继续保持了2003 年下半年以来贷款增加较多的势头,新增本外币贷款共计208.1 亿元;从二季度开始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量逐步减少,7 月份和10 月份贷款出现了负增长,当月贷款分别减少22.0 亿元和2.9 亿元。进入四季度,贷款增量开始出现回升态势,当季贷款新增141.9 亿元。

    在总量得到控制的同时,新增贷款的投向、结构进一步改善。

    12 月末,人民币短期贷款余额1766.3 亿元,比年初增加122.4 亿元,增长5.1%,同比少增60.9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46.4 亿元,比年初增加336.3 亿元,增长25.7%,同比少增248.6 亿元。基本建设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有较大的回落,而农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势较好。全年,基本建设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仅新增140.6亿元和41.7 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53.5 亿元和100.8 亿元,占同期各项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量的69.2%。个人消费贷款增加88.2 亿元,同比多增28.1 亿元;农业贷款增加43.0 亿元,增速达32.5%,比贷款的总体增速高20.3 个百分点,在短期贷款中增速最快。

    从机构分类看,中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377.0 亿元,增长11.9%,同比少增519.8 亿元。其中: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104.9亿元,同比少增61.7 亿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51.6 亿元,同比少增355.4 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增贷款69.1 亿元,同比少增87.9 亿元;地方性金融机构新增127.9 元,同比少增20.3 亿元。

    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年末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2 亿元,比年初增加10.2 亿元,增长143.8%,同比多增7.1 亿元。

    4、现金投放与上年持平。2004 年天津市中资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8689.8 亿元,增长32.4%;累计现金支出8779.7 亿元,增长32.0%。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89.9 亿元,与上年持平。

    5、票据签发量增长较快,票据贴现余额下降。截至2004 年末,天津市金融机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52.4 亿元,比年初增加118.8 亿元,增长35.3%;当年累计签发1047.1 亿元,增长54.0%,同比多签发367.3 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签发649.1 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签发量的比重为62.0%。年末票据贴现余额160.0 亿元,比年初下降23.6 亿元。

    表1:2004 年天津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贴现
             银行承兑汇票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季度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1      357.7        240.4   241.4        163.6    1.9          3.9
    2      443.9        519.7   162.6        344.5    0.8          4.4
    3      437.1        780.8   152.1        498.7    6.1         11.1
    4      452.4       1047.1   151.5        665.3    8.5         18.4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资金管理系统-再贴现及相关数据统计月报表

    6、利率总体水平上升。10 月底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后,天津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实际执行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但因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率上行幅度。根据利率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全年新发放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占全部新发放贷款的28.6%,实行基准利率的占26.6%,实行上浮利率的占44.8%,在上浮利率的贷款中,上浮0-30%、30-50%和50%以上的分别占64.0%、19.3%和16.7%。

    2004 年末,天津市一年期美元小额存款利率水平为0.875%;一年期美元贷款固定利率加权平均水平为3.1371%,一年期美元贷款浮动利率加权平均水平为3.1418%。

    专栏2:利率水平上涨情况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天津市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505 亿元,其中,实行下浮利率的占比34.3%,基准利率的占比28.7%,上浮利率的占比37.0%,低于中资金融机构平均水平6.8 个百分点。上浮利率主要集中在0-30%幅度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的重点对象为大型、优质企业,贷款利率以下浮或基准利率为主。

    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447 亿元,其中,实行下浮利率的占比34.0%,基准利率的占比34.8%,上浮利率的占比31.2%,低于中资金融机构平均水平12.6 个百分点,上浮利率主要集中在0-30%幅度内。相对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利率上浮更为审慎。

    天津市商业银行累计发放贷款276 亿元,实行下浮利率的占16.8%;实行基准利率的占32.4%;实行上浮利率的占50.8%,高于中资金融机构平均水平7.0 个百分点,上浮利率全部集中在0-30%幅度内。该行贷款利率上浮占比较大主要是因为贷款对象以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居多,企业风险相对偏高,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通过风险溢价来覆盖贷款风险。

    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812 亿元,实行下浮利率的占3.7%;实行基准利率的占8.4%;实行上浮利率的占87.9%,高于中资金融机构平均水平44.1 个百分点,在中资金融机构中上浮比例最高,利率上浮0-30%、30-50%和5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0.5%、35.6%和31.8%。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收缩乃至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贷资金供不应求,且支持“三农”的贷款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农村信用社为将有限的信贷资金创造更高的资金回报,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

    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中,将企业规模、效益、信誉、贷款低风险以及带给银行的综合效益综合考虑,一般对大型优质企业下浮利率,以较低利率水平争夺贷款客户。中小企业则由于其资信、效益、风险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贷款利率相对偏高,尤其是对小型企业贷款大多执行上浮利率。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明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对大型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327 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58.8%,其中,实行下浮利率的占49.9%,基准利率的占32.6%,上浮利率的占17.5%。

    对中型企业累计发放贷款642 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28.5%,其中,实行下浮利率的占23.7%,基准利率的占35.7%,上浮利率的占40.6%。

    对小型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87 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12.7%,其中,实行下浮利率的占12.5%,基准利率的占25.3%,上浮利率的占62.2%。

    7、金融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已账务处理的不良贷款本金余额106 亿元,不良资产压缩14.1 亿元,核销非信贷资产12.8 亿元,不良资产比率下降为6.2%,人力资源整合、机构网点调整工作稳步进行;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共处置消化各类不良资产34 亿元,人力资源改革工作正在进行;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和资金支持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制定了改革方案和资金支持工作方案实施与考核细则,确定了天津市农村信用社改制模式和资金支持方式,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二)证券业

    截至2004 年末,天津市有证券公司1 家,证券营业部74 家,证券服务部21 家,基金管理公司1 家(尚未发售基金产品),证券从业人员约2000 人,在境内上市公司23 家。全年企业发行可转债12 亿元,配股募集资金5.95 亿元。A 股市场融资额为18 亿元;投资者开户数约120 万户,与上年持平;股票债券托管市值246.2 亿元,较上年减少39.3 亿元,下降13.8%;客户交易结算资金31.6亿元,较上年减少14.2 亿元,下降31.0%;全年累计证券交易量1423.4 亿元,比上年增加347.8 亿元,增长32.3%。

    (三)保险业

    天津市现有保险法人机构2 家,保险分公司15 家,支公司103家,服务部213 家,营业部19 家,保险中介机构33 家,包括营销员在内有保险从业人员约2 万人。2004 年,共实现保费收入81.0亿元,增长7.5%;增幅比上年低8.4 个百分点。保费收入产寿险结构比为23.2:76.8,与上年的20.7:79.3 相比,财产险上升2.5个百分点,改变了2001 年以来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明显快于财产险的状况。全年赔付支出17.4 亿元,增长0.35%。保险资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为192.7 亿元,同比增长34.0%。保险密度为791 元,同比增加38 元,保险深度为2.76%,同比下降0.4 个百分点。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活跃

    2004 年天津市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扩大,供求差额缩小,需求增势明显,总体呈现供大于求。全年累计成交量折合15.9 亿美元,创七年来最高,同比增长22.2%,其中:买入成交7.8 亿美元,增长90.0%,卖出成交8.1 亿美元,减少9.0%,供大于求差额0.3 亿美元。

    (五)融资结构有所改善

    2004 年,天津市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政府部门)以贷款、股票(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筹资部分)和企业债三种方式新增融入资金总额为631 亿元,比上年减少了461 亿元。其中间接融资613 亿元(为贷款实际增加额),比重97.2%,比上年下降2.5 个百分点;直接融资18 亿元,比重2.9%,比上年上升2.5 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4 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1.9 亿元,增长15.7%,增速比上年高0.9 个百分点(见图1);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5%、53.2%和4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6.3%和3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 万元人民币,达到31550 元,折合3812 美元。其中,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2 亿元,增长20.1%。

    图1:1978 年以来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932.5 万人,社会从业人员530.2 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6.5 和19.3 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1.4 万个,比上年增加3.3万个,同比增长18.4%;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7 万人,比上年增长13.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分别比2002 年、2003 年下降0.2 和0.04 个百分点。

    (一)需求方面

    1、投资需求增速回落。2004 年,天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9.0 亿元,增长20.3%,增速比上年回落8.7 个百分点。其中,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1 亿元、941.3 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0.5%。

    进入二季度,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地方单位投资增速减缓,全年增速比上年回落26.6 个百分点;而中央单位投资增速在5 月份冲至最高点53.0%,6-11 月份也一直维持在40-50%之间,比地方单位投资增速高20 个百分点左右。

    2、消费需求趋于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7亿元,不考虑物价因素,增长14.1%,增速与上年持平,保持了自1999 年以来平稳增长的态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467 元,增长11.2%,增幅比上年上升0.8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 元,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上年提高1 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 年天津市财政收入达到502.1 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6.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46.1 亿元,增长28.9%,增速比上年上升4.1 个百分点;地方上划中央收入199亿元,增长21.9%,增速比上年上升4.5 个百分点。

    4、外贸进出口及利用外资大幅增加。2004 年天津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20.2 亿美元,同比增长43.2%;其中,出口208.7 亿美元,增长45.4%;进口211.5 亿美元,增长41.1%,逆差2.8 亿美元,逆差规模比上年减少3.3 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02 家,合同外资额55.9 亿美元,同比增长59%,资金到位24.7 亿美元,同比增长51.4%。累计借用外债33.7 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24.9 亿美元,中长期外债8.8 亿美元。

    (二)供给方面

    1、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整体效益状况向好。2004 年,天津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436.7 亿元,增长21.5%,增速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375.1 亿元,增长31.8%,增速比上年提高5.7 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完成总产值4085.7 亿元,增长36.2%,产值占比为77.4%。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及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797.7 亿元,同比增长35.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7%;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31.0 亿元,同比增长36.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5.6%。年末,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4,比上年上升32.1 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9.1%,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35 吨标准煤,比上年末下降0.02 吨标准煤。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4 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业完成总产值221.4 亿元,比上年增长5.3%。

    服务业增加值稳步增长。2004 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69.4 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129.7 亿元,增长15.6%,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0.2%,比上年提高1.7 个百分点。

    2、企业景气指数不断上升。1999 年至2004 年天津市企业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企业运行呈现良好局面,活力不断增强(见下图)。

    图2:天津市企业景气指数图

    数据来源:天津市统计局《统计报告》(2005 年1 月12 日)2004 年,企业景气平均指数127.5,创6 年来新高。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在较好和较强区间运行,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9.3,为6 年来最高点。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3.5 个点,其它各类指数均有所提高。

    企业效益大幅增长。2004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12.5亿元,同比增长8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0.6 个百分点。

    3、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较大幅度提高。2004 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6312 元/人,比上年增长32.0%,增幅比上年提高8.9 个百分点。

    (三)价格走势

    2004 年,天津市各类价格指数涨势呈前急后缓态势,总体变动趋势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但地域特征比较明显。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先扬后抑。6 月份达到2002 年以来最高涨幅4.8%,之后逐月回落,全年上涨2.3%。在构成CPI 的八大类别中,价格上涨的是食品、烟酒及用品和居住三类,其余五类均呈下降态势。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9%,是推动本轮CPI 上涨的直接因素。非食品类价格持续走低,11 月份出现全年首次上涨,涨幅为0.9%。消费需求严重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抑制了天津市CPI 的快速上涨。

    2、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总体水平起伏不大。天津市工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自2002 年11 月由负转正后,已持续26 个月保持正增长。2004 年,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4%,其中5 月份同比上涨18.1%,为

    图3:2002 年以来天津市CPI 和PPI 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近年来涨幅的最高点。下半年,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涨幅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于2002 年末由负转正,但与原材料价格一路高涨相比,产品出厂价格增长缓慢,全年上涨4.1%。

    3、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价格指数呈现较强的增长势头。2004 年四个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05.6、114.5、110.5 和104.9。其中,受国家保护价的影响,谷物(原粮)类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全年上涨26.9%。

    4、实际工资增长低于GDP 增长。2004 年,天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为399.9 亿元,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1045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3.7%,低于天津市GDP 增长。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人均报酬21763 元,同比增长15.0%,其他经济单位人均报酬21528 元,同比增长10.8%。

    (四)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

    1、房地产市场供求差额扩大。2004 年天津市完成房地产投资263.9 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比上年提高4.6 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为2866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08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52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7%。实现商品房现房销售额263.8 亿元,同比增长33.2%,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8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自2000 年以来,天津市房地产市场供求差额逐年缩小,多数年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速高于商品房竣工面积的增速,到2003 年供求差额已由2000 年的192 万平方米减少到125 万平方米,但2004 年供求差额又扩大到261 万平方米。

    2、房地产价格上涨。2004 年天津市商品房价格指数为113.5。

    商品房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建材价格上涨和小区综合环境投入增加,使新建住宅建设成本上升;二是由于拆迁引起安置型刚性需求增加;三是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四是市场供应的商品房品质不断提高。

    3、房地产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新增贷款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04年末,天津市房地产贷款余额776.6 亿元,比年初增加158.2 亿元,同比增长25.6%,高于同期天津市金融机构全部贷款增速16.0 个百分点。其中自营性房地产贷款余额637.8 亿元,比年初增加126.8亿元,同比增长24.8%。新增贷款结构变化较大,房地产开发贷款得到控制,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快。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包括公积金和自营性贷款)余额为431.8 亿元,比年初增加117.5 亿元,同比增长37.4%,占全部房地产新增贷款的74.3%。其中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06.0 亿元,比年初增加85.3 亿元,同比增长38.6%;自营性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331.0 亿元,比年初增加41.7 亿元,同比少增100.8 亿元。

    三、预测与展望

    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向好的环境下,预计2005 年天津市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会低于2004 年15.7%的水平,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据统计调查资料显示,天津市2004 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9,同比提高4.7 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7.8,处于较好水平,内在动力较强的工业增长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三星通信的手机扩能、一汽丰田的花冠轿车扩能等141 个项目建成投产,将对全市工业加快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在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和主体税种增势强劲的双重作用下,2005 年财政收入预计增长16%。在消费方面,由于市政府加大对居民增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居民预期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增势平稳。从投资方面看,国务院把发展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天津港(资讯 行情 论坛)在环渤海区域的重要地位。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改善京津交通瓶颈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高标准的城市规划项目建设,将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8%-20%。受外贸出口形势的惯性作用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影响,2005 年天津市外贸出口将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水平。

    价格方面,2004 年因粮价上涨所引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因素将在2005 年有所缓解,但2004 年政府暂缓出台的涨价项目,如果在年内陆续出台,将对全年物价形势形成较大的压力。目前煤、电、运供需紧张比较突出,国际原油价格仍在高位,全国工业原材料、动力燃料、建筑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连续26 个月上涨,极有可能以成本推动形式传导到下游产品。因此,2005 年天津市CPI 的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涨幅在3%以内。

    2005 年天津市将加快建立与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会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天津市金融保险业将保持平稳增长。根据全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以及天津市金融业的运行实际,2005 年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增幅在15%左右,不良资产率降低2 到3 个百分点,金融生态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附录:

    (一)天津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1、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在天津开业。2004 年2 月15 日,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在津开业,这是第一家由中德双方共同投资的住房储蓄银行。投资外方是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投资中方是中国建设银行。它集中外双方的优势资源为一体,为中国的住房市场和社会保障领域提供了全新的金融产品。

    2、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市场。3 月8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市场。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成员单位从14 家发展到43 家,业务合作范围扩展到东北、华北、西北、贵州、安徽等地区和省份,并与湖北、福建、江苏、广州、深圳等省市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产权交易平台。

    3、《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实施。3 月26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天津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天津市的对外开放。

    4、第十一届天津春季全国商品交易会隆重开幕。4 月18-22 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天津春季全国商品交易会隆重开幕。本届天交会现场直接交易额2.3 亿元,合同协议额165 亿元,重点合作意向额超过100 亿元。交易会期间还组织安排了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咨询会、中商联会展联盟成立大会等14 个高层论坛和项目发布活动。

    5、津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开业。7 月27 日,天津市津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开业。津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500 万元,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对活跃天津市的资本市场,促进金融保险业发展,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6、环渤海区域中日韩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津举行。8 月30 日,环渤海区域中日韩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以商贸与投资合作为主题,环渤海区域内的京、津、冀、晋、鲁、辽、吉、黑、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论坛同时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商务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举办。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参加论坛,并到天津分行进行了调研。

    7、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研讨会。9 月12 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了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在天津市率先成立金融稳定协调小组,金融稳定协调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就建立地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意义、基本框架、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8、“天津·香港周”隆重开幕。10 月28 日“天津·香港周”隆重开幕。CEPA 实施以来,天津与香港两地合作不断加强,来自香港的投资迅速增长。

    9、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南开大学举行。12 月11-12 日,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南开大学召开,国内外经济学界共有400 余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来自北美、欧洲和东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50 余位著名学者。代表们围绕“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两大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10、天津市举办银行卡应用发展研讨会。11 月17 日,金融时报社和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联合举办了“银行卡应用发展研讨会”,探讨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2003 年以来,天津市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银行卡发卡量大幅增加,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受理环境明显改善,跨行交易金额和交易量成倍增长,交易成功率稳步提高,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11、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建区20 周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成就显著,累计合同外资201.9 亿美元,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258 亿元,累计上缴国家利润310 亿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从昔日的盐碱荒滩变成中国北方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区域。

    12、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开业。12 月28 日,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在津正式开业。

    13、渤海银行筹建方案获得批准。12 月30 日,渤海银行获准筹建。渤海银行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渤海银行的建立,是发展环渤海区域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14、京津冀经济圈金融合作迈出新步伐。2004 年,京津冀经济圈一体化步入实质性合作阶段,三地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金融合作与协调迈出新步伐。跨区域票据交换已覆盖了天津、北京及河北省廊坊、唐山、沧州和涿州等市,6 月30 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与人总行营业管理部、石家庄中心支行共同组织召开了“京津冀区域支付清算研讨会”,在建立协调机制、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管理、扩大票据交换的覆盖范围和业务种类等方面达成共识。

    15、天津市“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首期项目工程投入运行。此项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牵头,财政局、地方税务局、海关和各商业银行参与,是全国首家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搭建的横向联网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天津市金融城域网,信息平台搭建在中国人民银行,把财政、税务、海关、国库和银行等部门财政资金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统一,使其成为政府资金的“收支中心”、“核算中心”和“信息中心”。

    (二)天津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表1. 天津市主要经济指标

                                             2004.01   2004.02   2004.03   2004.04   2004.05   2004.06   2004.07   2004.08   2004.09   2004.10   2004.11   2004.12
                                                     绝对值(自年初累计)
    地区生产总值(季度累计)(亿元)            ——      ——     597.4      ——      ——    1334.1      ——      ——    2089.8      ——      ——    2931.9
    第一产业                                    ——      ——      10.8      ——      ——      40.8      ——      ——      64.8      ——      ——     102.3
    第二产业                                    ——      ——     337.5      ——      ——     734.6      ——      ——    1138.6      ——      ——    1560.2
    第三产业                                    ——      ——     249.1      ——      ——     558.7      ——      ——     886.4      ——      ——    1269.4
    工业增加值(亿元)                          92.1     190.6     302.3     416.9     530.7     651.3     758.9     877.4    1000.6    1126.5    1257.1    1395.6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62.3     163.3     264.5     351.9     499.5     599.3     701.1     813.2     894.5     979.8    1132.3
    房地产开发投资                              ——      12.5      39.8      61.5      81.9     122.7     137.0     153.7     177.8     193.1     215.9     26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4.6     181.1     266.9     350.3     435.8     523.0     607.3     690.5     777.3     871.1     959.8    1052.7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39700    536700    884700   1249700   1587200   1949700   2290700   2638300   3031000   3381400   3788100   4201900
    进口                                      123400    272900    451000    643800    818900   1009000   1186300   1366000   1566300   1727000   1920800   2115400
    出口                                      116300    263800    433700    605900    768300    940600   1104400   1272300   1464700   1654400   1867300   2086500
    进出口差额(出口—进口)                    -7100     -9100    -17300    -37900    -50600    -68400    -81900    -93700   -101600    -72600    -53500    -28900
    外商实际直接投资(万美元)                 15300     40000     64000     86500    108400    128900    145900    167700    192400    208900    228300    247200
    地方财政收支差额(收入—支出)(亿元)       8.5     -18.8     -24.9     -32.6     -33.1     -56.0     -64.5     -73.1     -88.6     -91.4    -109.9    -185.4
    财政收入                                    42.2      37.8      57.1      79.8     100.9     118.5     143.8     162.7     178.6     206.9     227.1     246.1
    财政支出                                    33.8      56.6      81.9     112.4     134.0     174.5     208.3     235.8     267.2     298.3     337.0     431.5
    城镇登记失业率(%)(季度)                 ——      ——      ——      ——      ——      ——      ——      ——      ——      ——      ——       3.8   ——   ——   ——
                                                                           同比累计增长率(%)
    地区生产总值(季度累计)                    ——      ——      15.8      ——      ——      15.9      ——      ——      15.7      ——      ——      15.7
    第一产业                                    ——      ——       5.7      ——      ——       6.0      ——      ——       5.8      ——      ——       5.1
    第二产业                                    ——      ——      19.0      ——      ——      18.8      ——      ——      18.9      ——      ——      19.8
    第三产业                                    ——      ——      12.1      ——      ——      12.9      ——      ——      12.3      ——      ——      11.7
    工业增加值                                  20.8      24.2      25.2      26.3      25.7      26.0      25.1      25.7      25.7      26.4      26.7      26.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      47.1      40.3      47.3      39.2      28.9      30.1      29.9      25.3      24.1      24.2      21.3
    房地产开发投资                              ——      30.4      30.4      33.3      27.3      22.4      21.1      21.0      20.7      19.7      21.3      24.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8      13.6      13.6      15.0      17.6      16.1      15.9      15.3      14.9      14.7      14.6      14.1
    外贸进出口总额                               4.6      28.7      35.6      38.4      41.7      47.8      47.1      47.7      45.8      45.1      44.8      43.2
    进口                                         5.5      30.1      38.0      40.4      44.9      50.7      49.0      49.8      46.4      43.9      43.7      41.1
    出口                                         3.7      27.4      33.2      36.4      38.5      44.8      45.1      45.5      45.1      46.5      45.9      45.4
    外商实际直接投资                            67.3      84.4      74.0      71.3      52.2      34.3      30.1      31.2      35.0      40.3      44.4      51.4
    地方财政收入                                20.2      21.8      26.7      21.2      20.2      19.0      23.0      23.7      23.9      27.0      28.4      28.9
    地方财政支出                                13.2      14.9      14.8      16.1      15.7      16.8      16.6      16.8      15.3      15.2      17.2      23.3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月报》

    表2. 天津市各类价格指数

                                                                                                      天津市房屋销    天津市房屋租      天津市土地交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售价格指数      赁价格指数        易价格指数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季(年)同比   当季(年)同比   当季(年)同比
    2000        ——       -0.4       ——       ——       ——        4.5       ——        2.8              0.0              0.1              0.5
    2001        ——        1.2       ——       ——       ——       -1.2       ——       -4.1              1.2             10.1              1.6
    2002        ——       -0.4       ——       ——       ——       -4.1       ——       -4.1              1.6              6.0              2.8
    2003        ——        1.0       ——       ——       ——        8.7       ——        2.5              4.1              0.9              3.0
    2004        ——        2.3       ——       ——       ——       15.4       ——        4.1             13.5              1.2             16.3
    20041        0.6        0.6       ——       ——       13.3       13.3        3.0        3.0             ——             ——             ——
    2            0.0        0.3       ——       ——       13.5       13.4        2.6        2.8             ——             ——             ——
    3            0.9        0.5       ——       ——       13.8       13.5        2.2        2.6             14.2             -0.4             18.1
    4            1.4        0.7       ——       ——       17.4       14.5        3.6        2.9             ——             ——             ——
    5            3.2        1.2       ——       ——       18.1       15.2        2.8        2.8             ——             ——             ——
    6            4.8        1.8       ——       ——       17.7       15.6        4.2        3.1             16.7             -0.4             21.6
    7            3.7        2.1       ——       ——       16.7       15.8        4.0        3.2             ——             ——             ——
    8            3.2        2.2       ——       ——       15.7       15.8        4.2        3.3             ——             ——             ——
    9            3.2        2.3       ——       ——       16.8       15.9        6.1        3.6             13.4              2.7             12.6
    10           2.6        2.3       ——       ——       17.1       16.0        6.9        4.0             ——             ——             ——
    11           2.1        2.3       ——       ——       14.6       15.9        6.3        4.2             ——             ——             ——
    12           1.5        2.3       ——       ——       10.1       15.4        2.9        4.1              9.5              2.8             12.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天津市统计局《统计月报》

    表3. 天津市主要存贷款指标

                                             2004.01   2004.02   2004.03   2004.04   2004.05   2004.06   2004.07   2004.08   2004.09   2004.10   2004.11   2004.12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4395.0    4488.2    4633.1    4778.3    4830.6    4865.0    4888.5    4878.8    4927.8    4948.5    5036.4    5139.7
人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34.6      93.2     144.9     145.2      52.3       7.3      23.5      -9.8      49.1      20.7      87.9     103.4
民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               30.1      32.5      32.0      34.4      32.3      27.3      24.8      21.3      17.6      16.8      17.8      17.9
币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3861.5    3929.9    3995.3    4019.9    4025.0    3932.4    3910.4    3934.5    4004.6    4001.7    4038.0    4146.5
    其中:短期                                1825.1    1888.1    1893.4    1913.9    1907.3    1829.9    1828.3    1855.8    1870.1    1870.2    1855.1    1923.3
    中长期                                    1603.2    1601.1    1670.2    1684.2    1703.6    1698.9    1682.9    1695.3    1753.4    1775.7    1827.3    1850.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75.4      67.5      65.4      24.6       5.1     -92.6     -22.0      24.1      70.1      -2.9      36.3     108.5
    其中:短期                                  48.7      63.0       5.3      20.5      -6.6     -77.4      -1.7      27.5      14.3       0.1     -15.2      68.2
    中长期                                      28.8      -2.1      69.1      14.0      19.4      -4.7     -16.0      12.4      58.1      22.3      51.6      22.7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               34.5      36.7      34.1      31.3      27.0      18.5      13.9      11.2       9.0       7.5       7.7       9.6
    其中:短期                                  12.7      15.7      15.3      15.1      11.5       4.3       2.7       3.2       0.9       0.5      -0.7       6.1
    中长期                                      62.8      61.3      56.1      51.0      48.2      36.7      26.3      21.4      18.8      17.6      20.0      17.5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4067.4    4173.9    4321.4    4395.3    4427.7    4505.5    4473.2    4484.8    4518.2    4537.6    4623.3    4750.3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898.5    1930.4    1959.5    1969.0    1977.6    2000.0    2007.1    2009.0    2029.6    2040.7    2067.7    2117.0
    企业存款                                  1524.1    1555.0    1630.4    1672.4    1697.6    1759.1    1707.3    1729.4    1756.5    1761.5    1772.5    1843.3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26.9     106.5     147.5      73.9      32.5      50.8     -32.3      11.6      33.4      19.5      85.7     127.0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72.8      31.9      29.1       9.5       8.6      22.3       7.1       2.0      20.5      11.2      27.0      49.3
    企业存款                                   -38.4      30.9      75.4      42.0      25.3      38.0     -51.8      22.1      27.2       5.0      10.9      70.8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               34.3      36.2      35.3      35.9      32.4      28.1      23.8      20.3      16.2      15.4      16.5      17.5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4.1      24.0      23.8      23.5      22.4      21.5      20.2      18.4      16.6      15.7      15.4      16.0
    企业存款                                    40.6      43.9      38.5      41.9      36.7      31.4      23.6      20.3      16.1      17.2      17.8      18.8
本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3529.9    3598.1    3656.2    3677.3    3680.1    3631.9    3608.6    3637.2    3705.1    3698.7    3723.1    3838.6
外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260.2     262.8     271.0     285.4     292.3     294.5     299.8     308.3     319.0     324.1     333.2     347.1
币  房地产贷款                                 625.9     636.2     646.0     664.3     677.3     673.9     681.2     692.3     716.8     731.7     752.4     776.6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79.6      67.2      58.1      21.1       2.8     -48.2     -23.3      28.6      67.9      -6.4      24.5     115.5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1.3       2.6       8.2      14.4       6.9       2.1       5.3       8.5      10.7       5.2       9.1      13.9
    房地产贷款                                  -4.4      10.3       9.8      18.3      13.0      -3.5       7.3      11.1      24.5      14.8      12.7      24.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               38.7      41.2      38.0      34.9      30.2      22.3      16.7      13.7      11.1       9.3       9.1      12.1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26.3      26.7      25.3      29.9      31.0      27.6      27.5      28.6      30.1      30.0      31.6      32.8
    房地产贷款                                  58.9      60.6      55.0      54.5      50.1      37.3      25.0      25.9      24.8      25.7      26.1      25.4

    数据来源:《天津市金融统计月报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天津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