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15:02 中国人民银行

    [内容摘要]

    福建省自2001 年经济发展走出低谷,步入上升通道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结合福建区位特点,于2004 年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目标,制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通过寻求“承珠接长、连接中部”,明确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提出构建九大体系的任务,即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稳定可靠的社会公共安全支撑体系、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以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等六大举措。全省经济金融发展的信心、氛围、意识增强,发展的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和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福建经济金融发展有六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增长市场力量较强,三资企业、民营经济和私营个体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较发达,2004 年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撑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二是经济外向度高,2002-2004 年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7%、33.4%、40.2%,均高于全国水平。三是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经济发展开始从轻工业拉动为主向轻、重工业双向拉动转变,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2003 年开始超过轻工业。四是生态资源和港口资源优势明显,第三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有潜力。五是国有银行在金融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实力相对较弱。六是储蓄率较高,社会资金充裕,民间融资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除银行信贷、利用外资以外的重要补充渠道。

    金融运行方面,2004 年银行业运行平稳,存贷款在上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回落,存款增幅回落快于贷款,存贷比上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利率稳步上行。证券市场交易较活跃但直接融资比重有待提高。保险业对经济保障作用增强但市场潜力有待开发。民间融资活跃。

    经济运行方面,2004 年福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呈恢复性增长,投资增长的市场力量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城乡消费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对外经贸增长强劲,对经济拉动作用加大。三个产业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生产增长趋于平稳,粮食生产势头良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与上年持平,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经济结构影响,企业效益增幅回落;服务业增长加快,结构稳定。价格方面,物价整体上行,压力加大。各类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受食品和居住价格影响;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加工工业和农业生产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一、2004 年金融运行情况

    2004 年福建省金融业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以发展为共同点,以诚信为结合点,以服务为切入点,以创新为突破点,以效益为最终点”的要求,创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密切政银企会商,紧紧围绕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为福建省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一)银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福建省银行业机构门类较全。2004 年末共有政策性银行一级分行2 家、政策性银行代表处1 家,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4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1 家、一级分行6 家,城市商业银行3 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922 家,城市信用社26 家(含停业整顿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4 家,信托投资公司2 家,以及邮政储蓄分支机构;外资银行机构21 家,其中总行3 家、分行12 家、代表处6 家。营业网点5900 个,从业人员81999 人,总资产(不含外资)7407 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399.3 亿元,占比59.4%;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90.7 亿元,占比25.5%;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33.7 亿元,占比3.2%;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883.4亿元,占比11.9%。

    1、存款增幅下滑后企稳回弹。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6450.6 亿元,增长13.3% ,比上年回落5.7 个百分点;当年新增759.5 亿元,比上年少增151.7 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少增105 亿元。1-9 月,受经济活跃、资金面趋紧和民间借贷、房地产升温、证券市场交易较活跃等因素综合影响,全省存款增长幅度持续回落,9 月末增速为12.6%,比1 月下降7.1 个百分点;四季度随着投资和物价高增长势头的减缓及10 月加息政策的出台,存款增幅开始回升。

    2、贷款受宏观调控影响明显。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4745.2 亿元,增长17.3%,比上年回落4.5 个百分点;当年新增717.8 亿元,同比少增118.9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367 亿元,增长16.2%;当年新增660.2 亿元。宏观调控影响突出表现在:一是贷款投向结构得到调整。全年工业短期贷款(不含票据融资)比上年多增11.6 亿元,农业短期贷款比上年少增16.1 亿元,但农户贷款比上年多增3000 万元。基建贷款增加116.8 亿元,比上年多增46.4亿元(按可比口径统计),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38.9 亿元,比上年多增38.8 亿元。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增加12.8 亿元,比上年少增87.3 亿元。二是“五行业”贷款较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见表1)。初步统计,2004 年末全省宏观调控“五行业”贷款余额为148.7 亿元,增长9.8%,增幅低于同期全省贷款平均增幅7.5 个百分点。三是存贷比高,资金运用较充分。年末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75.6%(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上升1.9 个百分点;当年增量存贷比达94.5%,比上年提高2.5 个百分点。四是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年末本外币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1.9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28.4 亿元。

    近年福建贷款增长有较明显规律,在经济景气上升阶段贷款增幅一般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转为高于;在经济回落时,贷款增幅则出现较快回落,由高于全国转为低于;在经济平稳发展阶段,与全国增长态势基本一致。

    表1:2004 年与上年全省钢铁、电解铝、水泥、纺织、汽车行业信贷投放表单位:亿元

    项目        03年末余额   03年累放额   04年末余额   04年累放额
    1、钢铁           32.1           41         39.5         40.9
    2、电解铝          2.9          5.9          2.8          4.3
    3、水泥           16.4         12.4         15.1         12.3
    4、纺织           68.2         58.9         74.4         63.6
    5、汽车           15.8         17.2         16.9         29.6
    合计             135.5        135.2        148.7        150.7

    注:工行、农行、建行、交通银行不含厦门。

    数据来源:福建省各商业银行专项报告。

    3、现金净少投放。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3037.4 亿元,比上年增加3747.8 亿元;累计现金支出23071.5 亿元,比上年增加3730.5 亿元;现金净投放34 亿元,比上年少投放17.3 亿元。

    4、票据市场在逐步规范中平稳增长。全省商业汇票(含承兑、贴现)余额630.3 亿元,增长12.1%,比上年回落73.5 个百分点;商业汇票(含承兑、贴现)累计发生额1804.8 亿元,增长7.6%,比上年回落13.3 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2004 年福建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银行承兑汇票承兑                      贴现
   季度                           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1   336.3        208.1   205.9        200.3    9.7         12.3
    2   356.4        430.5   248.2        459.2    7.4         16.3
    3   380.1        662.9   249.1        644.9    6.6         24.6
    4   397.9        919.5   225.2        852.1    7.2         33.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统计。

    5、存贷款利率整体稳中有升,金融机构定价意识有所提高。据利率监测数据显示:一是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稳步上行。协议存款利率从年初的3.53%上升至年末的4.375%,利率高低差0.845 个百分点;一年期以内(含一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5%,其中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分别为5.78%、5.92%、6.28%。二是美元存贷款利率震荡上行。3-6 个月大额美元存款利率上半年在0.13%—2.2%之间波动,相差2.07 个百分点;下半年利率走势相对平稳,在1.38%—2.26%间波动;一年期美元贷款固定利率上半年在2.3%—3.07%间波动,下半年利率走势较稳,在3.28%—3.71%之间波动,特别是11 月上调美元小额存款利率上限后,一年期美元贷款固定利率小幅上扬。三是贷款利率下浮和法定利率比重逐季下降,贷款利率上浮比重逐季上升。人民币贷款利率下浮占比由上半年的34.78%下降到三季度的30.2%、四季度的27.64%;基准利率占比由上半年的21.24%下降到三季度的20%、四季度的17.4%;上浮占比由上半年的43.98%上升到三季度的49.8%、四季度的54.96%。

    6、银行业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步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中行和建行分支机构调整经营方式,规范业务流程,增强风险控制。兴业银行在福建省率先引入3 家外资股东,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试点方案已经上报,清产核资、增资扩股等多项工作启动。对外开放迈出步伐,3 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

    (二)证券业:交易较活跃但直接融资能力偏弱

    2004年末,全省共有4家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154亿元;证券公司营业部96个,从业人员1764人。

    证券交易比较活跃。2004年末投资者资金开户数171.1万户,增长5.2%;股票交易量3138.7亿元,占全国交易额比重7.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直接融资能力较弱。2004 年有3 家企业在境内证券市场发行新股,累计融资8.5 亿元,占资本市场筹资总额比重0.65%;有2 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分别募集资金1.8 亿港元、2 亿人民币。2004 年末共有境内上市公司45 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3.3%,上市公司总市值703.9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6%;共有在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福建背景企业40 多家。

    (三)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增强但市场潜力有待开发2004年新增4家保险公司主体,16家保险中介机构。年末共有16家保险公司主体(主要是财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288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主体,2839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46750个保险营销员。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86.6亿元,比年初增加59亿元,增长26.9%;总负债299.3亿元,比年初增加60.4亿元,增长25.6%。

    对经济保障功能增强。一是财产险业务快速增长。受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汽车消费增长影响,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36.1亿元,增长18.4%,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财产险保险深度0.59%,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风险保障金额10315亿元,增长20.9%。二是寿险业务增速放缓。受基金、理财产品推出影响,全年保费收入99.5亿元,增长6.8%,比上年下降25.9个百分点。三是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支出31.7亿元,增长15.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保险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全年保费收入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 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 个百分点,寿险保费收入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 个百分点;虽然保险密度389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7 元,但保险深度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 个百分点。专业服务型保险公司尚待发展。

    (四)民间金融:成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的一种重要补充渠道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当年全省民间借贷额(发生额)约在450亿元以上。沿海地区主要投向钢铁行业、房地产、修造运输(渔)船及滩涂养殖、商贸等,山区主要投向小水电开发、建材(水泥)、农副产品加工、种养植业等。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用途主要为短期流动资金周转。利率水平较高,四季度全省监测点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年利率为14.1%,高出同期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5.8个百分点(详见专题报告一)。

    二、2004 年经济运行情况

    2004 年福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53.1 亿元,增长12.1%,比上年提高0.5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5.2%和10.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5:47.6:38.9 调整为12.9:48.7:3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18 元,增长11.4%。年末总人口351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比46%,比年初提高0.9 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

    (一)需求: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呈恢复性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资需求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9.1 亿元,增长25.9%,比上年提高3.4 个百分点,扭转了1999 年来持续低迷态势,创下“九五”以来投资增长新高,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7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00.5 亿元,增长29%,其中制造业增长37.7%,交通、能源、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长32%,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 公里,八个设区市实现4 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投资硬环境明显改善。投资增长的市场力量较强,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占4.0%,银行贷款占19.0%,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占49%,利用外资占6.4%,其他占21.6%。全省投资增长机制正从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企业投资为主,投资自主性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长32%,比一季度回落6 个百分点。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均有所提高。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8 亿元,增长14.7%,比上年提高1.9 个百分点。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比上年提高0.4 个百分点;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比上年提高3.5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5.2 元,增长11.8%,比上年提高2.8 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8161.2 元,增长10.9%,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比上年下降0.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89.4 元,增长9.5 %,比上年提高4 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3015.2 元,增长10.9%,比上年提高5.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比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

    3、对外经贸增长强劲,对经济拉动作用加大。全省进出口总值475.5 亿美元,增长34.6%,比上年提高10.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94 亿美元,增长39.1%,比上年提高17.3 个百分点;进口181.5亿美元,增长27.9%;贸易顺差112.5 亿美元,是上年的1.62 倍。按报表口径,当年合同外资53.7 亿美元,增长12.6%;实际到资47.5亿美元,增长16.5%。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二、三产业实际到资分别增长39%、16%、15.1%,占比分别为3.6%、76.6%、19.8%。全球500 强企业中70 多家在福建投资。

    4、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当年全省财政收入622.8 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33.4 亿元,增长20%;财政支出505.2 亿元,增长11.7%。

    (二)供给:农业、工业、服务业平稳增长

    1、农业发展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7.3 亿元,增长5.1%。

    其中,农业生产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0.8%,粮食产量增长3.3%;林业产值增幅止跌回升,渔业增速加快,分别增长2.2%与5.3%;畜牧业增幅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2、工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8856.5 亿元,增长18%,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31.2亿元,增长26.6%,比上年下降1.8 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产值分别为2954.6 亿元和3476.6 亿元,分别增长28.3%和25.2%,分别比上年提高3.4 个百分点和下降6.7 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2532.7亿元,增长15.5%,与上年持平,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8 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外销比重35.6%,比上年提高1.4 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股份制、股份合作、集体其他经济类型等非国有经济占工业总量的82%,比上年上升4.5 个百分点。

    由于福建省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0.6 亿元,增长23.8%,比上年回落17 个百分点,但传统产业利润增长加快。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5 个百分点,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优于上年;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年低0.3 个百分点。

    3、服务业加快增长,结构保持稳定。全年增加值为2324.9 亿元,增长10.8%,创近年来新高。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增幅度比上年提高3 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地产业增幅比上年回落3.6 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结构在0.3个百分点范围微调。

    4、企业景气下半年开始回升。据省统计局监测显示,逐季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0、125.6、126.1、126,二季度下滑,三季度回升,四季度基本持平;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9.5、126.7、124.8、126.7,一、二、三季度逐季下滑,四季度较大幅度回升。分类景气指数中,工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四季度均上升;房地产业持续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略有下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下降较大。

    5、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0%,比上年下降0.1 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福建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虽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76500 元/人,比全国低,但比上年提高8178 元/人。

    (三)物价:整体上行,压力加大

    1、居民消费价格走高后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本轮物价上涨主要由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上涨驱动,而且福建省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较高,食品价格上涨成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7 个百分点。此外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居住价格也是CPI 上涨的驱动因素。虽然9 月份后食品价格开始回落,但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居住价格仍有较大上涨压力。

    2、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较快,工业品出厂价格略有上升。福建省工业结构中原材料生产行业较少,企业原材料基本上从外省调入或进口,加工工业竞争激烈,导致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总体上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较少。全年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3.3%,比上年提高7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产价格上涨2.6%,比上年提高1.9 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上涨4.3%,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2.7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略降0.2%,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0.1 个百分点;轻工业上涨0.3%,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0.3 个百分点;重工业上涨8%,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2.3 个百分点。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在高位。由于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扬,当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虽在调控上采取一系列限价措施,但各类生产资料价格仍上涨较多。从月度同比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在10%以上。全年累计上涨12.5%。

    4、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供需矛盾。2004 年第三季度福建省城镇单位平均劳动报酬为11457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全省用工短缺情况见专题报告二)

    专栏1:房地产市场运行较平稳,供需基本衔接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统计,2004 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土地开发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全年房地产投资477.8 亿元,增长32%,比上年回落13.4个百分点,比全省投资增速高6.1 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29.6%,拉动全省投资增长7.7 个百分点。全省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下降38%;土地购置面积下降6.6%;房屋新开工面积低速增长0.5%,其中,福州、厦门分别下降34.9%和27.1%。

    商品房供销基本平衡,相关价格稳步上涨。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增长10.2%;竣工房屋增长11.8%;销售竣工比率为0.9,其中住宅销售竣工比率为0.97;扣除竣工面积中不可销售房屋,两者基本拟和。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下降3.7%。根据商品房合同备案和存量房交易登记数据,全省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2969 元/平方米,增长8.6%,其中商品住宅2586 元/平方米,增长9.7 %,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福州、厦门商品房交易均价分别为3262 元/平方米、4936 元/平方米,增长4.6%、7.2%。其中住宅均价2983元/平方米、4391 元/平方米,分别增长5.6%、8.3%。

    根据福建省城市调查队监测,2004 年福州、厦门两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均逐季上升,厦门总体涨幅价格高于福州。全年两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3.6、107.3,其中住宅价格逐季上涨,非住宅价格比较平稳;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分别为108.8、110.2。从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看,福州总体比较平稳,厦门住宅租赁价格先升后降,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厂房仓库总体均逐季上升。

    房地产信贷调控成效明显,重心由投资转向消费,开发类企业信贷依存度有所下降。全年开发类贷款增加25 亿元,增长16.8%,比上年回落130 个百分点,比上年少增65.6 亿元;个人住房类贷款增加178.8 亿元,增长35.9%,比上年高3.9 个百分点,比全部贷款增幅高18.2 个百分点;流动资金类贷款减少9.2 亿元。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房地产企业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一是提高自筹资金比例,开发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比例从上年的24.1%提高到29%,其中,福州市、厦门市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占开发资金总量38.7%、47.3%,同比增长35.8%、40.3%。二是房地产公司与信托公司联合开拓新融资渠道。

    专栏2: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福建省经贸委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分析,改革开发以来,福建省纺织服装业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具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一是门类较齐全。涵盖化纤、棉纺、染整、针织、服装和纺织机械行业,产业链完整。二是产业地位较突出。2003 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值和出口交货值居全国第5 位;利税总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居全国第6位。三是产业基础好。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国际、国内先进的生产线。四是有着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晋江市、石狮市和长乐市已发展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形成了以化纤、织造染整、服装为主体的产业链,集聚了5900 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五是区域竞争力较强。2003 年行业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为:5.9% 、5.1%与5.4%、2.63 次,均居全国前2 位。

    2004 年福建省纺织服装业继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虽然纺织行业为国家宏观调控行业,但金融部门按照区别对待、有控有保的方针,从福建工业结构的省情出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据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统计,全年纺织服装业贷款增加16.53 亿元,增长19.04%,高于本外币贷款增速1.78 个百分点,促进了纺织服装业继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全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完成产值849.9 亿元,增长31.6%;完成销售产值819 亿元,增长36.2%;纺织产品销售率96.4%,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出口交货值292.6 亿元,增长31.4%;实现利润总额36.8 亿元,增长50.7%。

    三、2005 年预测与展望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经济金融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将进一步得到遏制。福建省出台的一系列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政策,包括实施项目带动、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中心城市等已经初步发挥效应,2005 年将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民营经济等方面出台相关意见,这些举措将相互促进,发挥整体效益,为2005 年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但经济发展中面临煤电油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经济结构调整的约束,会使经济发展增速会有所放慢。

    表3:2005 年福建省八项经济调控目标

    单位:%

    指标                  增长                     指标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9.5           外贸进出口总额     1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
    地方级财政收入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8

    数据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需求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下,特别是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重大项目,民营和外商投资的推动下,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当年福建省将在交通、能源、农林水、工业、社会事业、城建环保、商贸服务业等七大领域,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80 个,总投资1900.3 亿元,年度投资429.6 亿元;预备重点项目163 个,总投资约2280.2 亿元,对拉动和引导社会投资起重要作用。但若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人民币利率水平、国际石油价格继续走高,会降低企业投资意愿。房地产投资在土地、信贷、以及房地产相关价格的作用下,增幅可能会减缓。二是城市消费需求在社会保障、旅游、餐饮、住宅、通讯、汽车等带动下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特别是旅游和教育将增长;农村消费市场能否继续延续上年发展速度,取决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价格走势,农业比较效益,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程度。三是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福建省出口的增长,但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发展回调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外贸扩张难度将增大;美元汇率走势、人民币升值预期、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技术性壁垒加剧等因素,将加剧福建省出口的不确定性;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在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使福建省出口加工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供给方面。一是农业相关政策的实施将提高福建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福建农业总量小,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农业高增长难度较大。

    二是工业发展在政府科学的产业规划布局特别是核心产业的规划布局、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配合、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下,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会得到一定转变;但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价格、工业品出产价格、以及电力和交通运输供应满足率,仍然是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因素。

    三是服务业在批发零售和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金融业,旅游业的带动下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特别是四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将加快福建省生态旅游业、物流业的发展。

    价格方面。煤电油运仍处紧张状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向食品价格的传导、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传导,政府水价、电价等政策性调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水平等,将是影响2005 年全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此外,国际及国内产品价格将通过贸易影响省内物价,宏观调控将时刻关注物价水平的变化。

    附录:

    (一)2004 年福建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经济部分:

    一、《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闽委发[2004]15 号)。围绕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立足于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和管理决策体系,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闽委发[2004]13 号)。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创造良好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一大批能参与国内竞争、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起带动作用的地方性产业集群。

    三、《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试行)》(闽委发[2004]14 号)。围绕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发挥中心城市体制创新和开放先行优势,突破各种制约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体制性障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中心城市发展活力,壮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四、《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4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闽委发[2004]2 号)。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04]18 号)。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调整供应结构,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福建省省情的住房保障制度。

    六、《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闽港合作八大平台和闽澳四项合作的通知》(闽政办[2004]174 号)。推进联合招商、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金融、贸易、中小企业发展、旅游、物流、人才等方面闽港闽澳合作,促进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升闽港闽澳合作水平,加快发展福建经济社会,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金融部分:

    一、《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关于金融信贷支持福建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政文[2004]293 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管理机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福建省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政文[2004]331 号)。逐步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真正成为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

    三、《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关于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4]136 号)。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

    四、《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保监局关于加快福建省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文[2004]286 号)。以服务为切入点,开拓市场,满足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实现保险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五、《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金融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闽政办[2004]145 号)。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之间的沟通、联系、协调和合作,建立和完善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

    (二)2004 年福建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表1 福建省主要经济指标

                                        2004.01   2004.02   2004.03   2004.04   2004.05   2004.06   2004.07   2004.08   2004.09   2004.10   2004.11   2004.12
                                                                              绝对值(自年初累计)
    地区生产总值(季度累计)(亿元)           ——      ——    1104.7      ——      ——    2587.0      ——      ——    4148.0      ——      ——    6053.1
    第一产业                               ——      ——     118.8      ——      ——     268.3      ——      ——     462.5      ——      ——     777.9
    第二产业                               ——      ——     541.6      ——      ——    1337.2      ——      ——    2071.1      ——      ——    2950.3
    第三产业                               ——      ——     444.3      ——      ——     981.5      ——      ——    1614.5      ——      ——    2324.9
    工业增加值(亿元)                      119.7     237.4     373.0     514.4     662.2     825.6     974.3    1120.8    1254.7    1438.0    1623.7    2532.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38.9     249.2     353.7     471.9     657.3     792.3     917.2    1041.0    1169.7    1359.7    1600.5
    房地产开发投资                                   46.5      76.3     105.7     139.1     198.9     243.5     280.7     315.5     350.8     402.8     477.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77.6     346.8     499.0     647.0     801.2     966.5    1129.5    1288.2    1455.2    1629.9    1807.1    1995.8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91600    607900   1034900   1446000   1814000   2245900   2656400   3066700   3494900   3878200   4299100   4755000
    进口                                 114400    252700    418900    590200    729200    882900   1037400   1196300   1360800   1500000   1657800   1815300
    出口                                 177200    355200    616000    855800   1084800   1362900   1619000   1870400   2134100   2378200   2641300   2939700
    进出口差额(出口-进口)                 62800    102500    197100    265600    355600    480000    581600    674100    773300    878200    983500   1124400
    外商实际直接投资(万美元)              29900     56900    101500    150000    206000    280300    313200    342800    371800    401400    442600    474800
    地方财政收支差额(收入-支出)(亿元)       2.0      -0.7      -9.7     -13.2     -15.9     -37.1     -37.7     -51.3     -71.2     -77.7    -103.7    -171.8
    财政收入                               34.8      60.7      88.9     124.0     152.2     178.8     210.6     234.2     254.3     285.8     306.4     333.4
    财政支出                               32.9      61.4      98.7     137.3     168.1     215.9     248.3     285.6     325.5     363.4     410.1     505.2
    城镇登记失业率(%)(季末)                ——      ——       4.0      ——      ——       3.9      ——      ——       3.9      ——      ——       4.0
                                                                             同比增长率(%)
    地区生产总值(季度累计)                 ——      ——      12.5      ——      ——      13.1      ——      ——      12.6      ——      ——      12.1
    第一产业                               ——      ——       3.4      ——      ——       4.6      ——      ——       4.6      ——      ——       4.5
    第二产业                               ——      ——      16.1      ——      ——      15.9      ——      ——      15.7      ——      ——      15.2
    第三产业                               ——      ——      10.9      ——      ——      11.9      ——      ——      11.1      ——      ——      10.8
    工业增加值                              8.3      22.2      22.3      22.5      23.4      24.0      23.8      23.7      23.7      23.6      23.6      15.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45.2      40.8      35.9      34.4      35.3      37.4      36.0      31.9      28.4      29.3      29.0
    房地产开发投资                                   58.4      38.0      35.8      34.2      37.2      41.3      36.9      32.8      30.6      33.5      3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8      12.5      13.1      13.5      14.0      14.5      14.6      14.7      14.6      14.6      14.6      14.7
    外贸进出口总额                         17.6      40.5      43.0      40.6      37.2      40.6      38.3      39.4      37.8      36.5      36.6      34.6
    进口                                   13.2      42.8      44.2      46.5      36.7      37.4      34.9      35.9      32.2      30.9      30.3      27.9
    出口                                   20.6      38.9      42.1      36.8      37.5      42.8      40.5      41.8      41.6      40.3      40.8      39.1
    外商实际直接投资                       12.5      20.9      12.4      26.1      32.5      21.3      35.0      19.5      15.1      12.3      15.2      16.5
    地方财政收入                           11.5      17.0      20.1      20.6      20.3      18.0      18.0      16.8      22.9      12.8      20.0      20.0
    地方财政支出                            4.0      18.4      21.9      21.9      17.7      17.0      15.4      15.7      15.7      16.4      15.4      11.7

    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为报表口径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月报》

    表2 福建省各类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数 福州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福州市房屋租 福州市土地交 厦门市房屋销 厦门市房屋租 厦门市土地交

    赁价格指数 易价格指数 售价格指数 赁价格指数 易价格指数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月同比   累计同比   当季(年)同比   当季(年)同比   当季(年)同比   当季(年)同比   当季(年)同比   当季(年)同比
    2000         ——        2.1       ——       -2.6       ——       12.4       ——        0.5            0.3           -0.5              0            0.1           -3.8              0
    2001         ——       -1.3       ——       -1.3       ——       -3.3       ——       -1.9              1            1.7            7.3            2.2             -6            1.1
    2002         ——       -0.5       ——       -0.1       ——       -2.4       ——       -2.4            1.1           -1.4              6              3             -2            1.7
    2003         ——        0.8       ——        1.8       ——        6.3       ——        0.7            1.1           -1.3            7.7            2.8            0.3            2.3
    2004         ——          4       ——       12.5       ——       13.3       ——        2.6            5.2           -0.1           20.2            9.1            1.6           20.7
    2004-1        2.9        2.9       ——       ——       10.1       10.1        3.4        3.4             —             —           ——           ——           ——           ——
         2        2.2        2.5       ——       ——        9.7        9.9        2.9        3.2             —             —           ——           ——           ——           ——
         3        3.5        2.9       ——       ——       10.5       10.1        2.4        2.9            2.4           -0.9              2              8           -4.3            6.2
         4        4.1        3.2       11.5        8.4       11.5       10.5        3.1          3             —             —           ——           ——           ——           ——
         5        4.1        3.4       12.8       10.9       12.8       10.9        2.9          3             —             —           ——           ——           ——           ——
         6        4.1        3.5       13.5         10         15       11.6        2.3        2.8            3.1           -0.4           10.3            4.8            4.5            6.5
         7        4.6        3.6       15.4       10.8       14.6         12        2.2        2.8             —             —           ——           ——           ——           ——
         8        4.6        3.8       15.5       11.4         15       12.4        2.8        2.8             —             —           ——           ——           ——           ——
         9          6          4       16.6       11.9         16       12.8        3.1        2.8            4.1           -0.4           10.5            6.5            6.5           11.2
         10       5.2        4.1       16.3       12.4       16.5       13.2          3        2.8             —             —           ——           ——           ——           ——
         11       3.7        4.1       12.2       12.4       14.1       13.2        1.9        2.7             —             —           ——           ——           ——           ——
         12       3.5          4       13.7       12.5       14.4       13.3        1.4        2.6            4.9            0.1           12.3            9.7            2.4           16.7

    数据来源:福建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表3 福建省主要存贷款指标

                                             2004.01   2004.02   2004.03   2004.04   2004.05   2004.06   2004.07   2004.08   2004.09   2004.10   2004.11   2004.12
本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5786.9    5869.5    5997.1    6001.2    6100.6    6248.7    6152.9    6183.0    6269.7    6257.2    6352.4    6450.6
外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95.7      82.6     127.6       4.2      99.3     148.2     -95.9      30.2      86.7     -12.5      95.2      98.2
币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               19.7      19.0      17.7      18.2      17.6      16.1      14.6      15.9      12.6      12.6      12.8      13.3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4231.0    4283.7    4437.2    4472.0    4549.6    4573.0    4582.1    4619.7    4687.5    4636.5    4656.2    4745.2
    其中:短期                                2230.9    2259.2    2365.6    2379.1    2412.3    2393.8    2379.2    2399.8    2444.7    2418.4    2419.1    2430.3
    中长期                                    1699.4    1718.0    1767.7    1791.8    1812.4    1866.8    1875.8    1894.7    1928.9    1944.7    1969.3    2029.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71.5      52.7     153.4      34.9      77.6     155.6       9.1      37.6      67.8     -51.0      19.7      89.0
    其中:短期                                  23.2      28.2     106.4      13.5      33.2      78.2     -14.7      20.6      44.9     -26.3       0.7      11.2
    中长期                                      34.8      18.6      49.7      24.0      20.6      70.7       9.0      18.9      34.2      15.8      24.6      59.9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               23.2      25.0      24.1      24.8      24.3      21.3      21.4      20.6      19.4      17.9      16.1      17.3
    其中:短期                                  14.9      15.4      16.7      18.2      18.1      16.8      16.8      16.4      15.9      15.1      14.2      13.7
    中长期                                      32.9      33.1      32.1      30.9      29.9      28.4      27.5      26.3      24.7      24.5      23.7      23.9
人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              5274.6    5370.5    5503.2    5514.8    5601.1    5766.9    5669.8    5692.9    5789.2    5780.4    5898.2    5992.8
民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3112.0    3117.8    3122.6    3113.7    3139.5    3189.3    3186.3    3179.0    3202.6    3210.1    3278.5    3322.3
币  企业存款                                  1486.1    1542.7    1632.9    1638.8    1674.5    1774.8    1687.1    1702.3    1753.0    1726.7    1751.0    1842.6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96.5      95.9     132.6      11.7      86.3     165.8     -97.1      23.1      96.3      -8.8     117.8      94.6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87.5       5.8       4.8      -8.9      25.9      49.8      -3.0      -7.3      23.6       7.5      68.5      43.7
    企业存款                                   -86.1      56.6      90.2       5.9      35.7     100.3     -87.7      15.2      50.8     -26.3      24.3      91.6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               22.5      21.8      20.2      20.7      19.6      18.4      16.7      17.8      14.1      14.0      15.1      15.7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21.0      18.2      16.6      16.1      15.2      15.0      14.4      16.8      11.8      12.0      13.0      13.6
    企业存款                                    25.9      30.0      26.1      30.3      28.6      24.3      21.0      18.2      16.3      15.9      16.8      18.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3861.1    3905.1    4046.9    4070.0    4132.9    4186.4    4193.4    4223.6    4295.6    4253.4    4276.0    4367.0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574.5     579.9     605.5     617.0     629.5     658.6     657.3     669.7     688.1     692.6     703.9     716.6
    房地产贷款                                 799.9     806.8     834.0     853.3     869.9     884.5     896.9     911.2     936.0     943.7     954.0     968.5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上月增加(亿元)      61.9      44.0     141.9      23.1      63.0     145.7       7.0      30.2      71.9     -42.2      22.6      91.1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10.0       5.4      25.6      11.4      12.6      29.0      -1.4      12.4      18.4       4.5      11.3      12.7
    房地产贷款                                  16.7       6.9      27.2      19.3      16.6      14.6      12.4      14.3      24.9       7.6      10.4      14.5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               21.0      22.7      21.9      22.7      22.1      19.3      19.5      19.0      18.5      17.2      15.8      16.2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30.3      30.7      31.5      30.5      29.7      30.0      27.5      26.6      24.9      27.2      26.5      25.0
    房地产贷款                                  58.4      58.8      44.1      61.4      59.4      38.4      52.8      44.5      28.9      44.1      43.6      26.6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省金融统计月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福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