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有色资源进入循环大周期 再生金属产业前景看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14:48 商务部网站

  循环经济追求的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轻微的环境污染,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战略性资源行业的有色金属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各国重视金属再生资源产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

  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到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增加到6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可达到18000亿美元。美国共有5.6万家企业涉及这一行业,每年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提供110万个就业机会。德国冶金行业95%的矿渣和70%以上的粉尘、矿泥得到重新利用,2002年利用了2000万吨废钢。

  我国再生金属资源增加迅速

  随着我国各个产业的迅速发展,有色金属社会保有量和再生资源都在迅速增加。根据社会保有量和使用周期估算,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国内回收利用废杂铜为20万~30万吨/年,回收利用废铝也为20万~30万吨/年;90年代后半期到2003年,回收利用废杂铜为40万吨/年以上,废铝为40万~50万吨/年以上。在再生金属领域,废杂铜约60%直接使用,40%再生电解为精炼铜;废铝全部制成合金应用。

  同时,我国在很多领域已进入资源循环的大周期,仅以汽车、家电、电脑、手机为例,其每年的淘汰量相当大。同时,电力、电缆、机电设备、电子、通讯、交通、建筑、装修业产生的再生金属资源也与日俱增。

  再生有色金属节能降耗显著

  我国能源消费迅猛增长,形成尖锐的供求矛盾,水资源也极为短缺,因此首先要从原生资源的开采和生产中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同时发展金属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能耗、水耗结构。同样,我国的环境负荷迅速增加,现代化建设不能建立在环境透支的基础上。有色金属工业是硫化物、氮氧化物、固体废弃物以及重金属离子排放量很大的行业,一方面要从原生金属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减少排放污染,另一方面靠发展循环经济、改变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根据2003年实际坑采、露采量加权平均计算,再生有色金属每吨平均节能是铜3.328吨、铝8.199吨、铅1.360吨、锌2.632吨标煤,节水为铜734吨、铝70吨、铅223吨、锌143吨。生产原生金属大量产生固体废弃物和二氧化硫,而再生金属的固体废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样以2003年实际坑采、露采量加权平均计算,生产每吨再生金属少排放固体废弃物为铜420.5吨、铝29吨、铅0.06吨、锌0.12吨。

  2003年,我国利用国内外再生金属资源257万吨,节能1262.6万吨标煤,节水10.25亿吨,少排固废5.64亿吨,少产生二氧化硫25.62万吨。

  废金属回收初具产业发展基础

  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再生金属行业明显的优势。国内再生资源的回收,需要一支庞大的队伍。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废金属回收的专门网络。废金属作为价值高的重要再生资源,成为大多数回收企业经营的主要品种。全国已有各类回收企业5000~6000家,回收网点15万个左右,从业人员1500万~1800万人,其中约有1000万人从事个体回收,承担再生资源社会回收量的80%,使各种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回收。每年约50多万吨废铝、40多万吨废铜、近30万吨废铅(均为金属量),都经这支队伍回收。

  我国从事进口废金属拆解的企业解决了超过100万人的就业。例如,浙江台州有20多家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第七类金属废料定点加工利用企业,有4万多人从事废电机的拆解回收,年拆解量达到200万吨,每年获得废铜16万~20万吨、废铝12万吨、废钢140万吨,成为世界上进口、回收拆解废电机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些金属大部分就地加工利用,大大推动了金属资源匮乏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防治二次污染是重要课题

  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在解决资源供给、大幅度节能节水、大幅度减轻环境负荷、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方面的巨大作用,已逐步被社会各界认知。但是再生金属资源回收、拆解、冶炼、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要通过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加以有效解决。否则,必然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有关部门的不断整顿,不能健康稳定发展。

  再生金属行业污染主要来自部分企业对人工难以剥皮的细电线的焚烧,废蓄电池冶炼过程的铅毒和废酸的随意排放,废线路板金属回收过程中的废液缺少治理,废油、含氟制冷剂、发泡剂、溴化阻燃剂以及不可再生的垃圾未能统一焚烧利用和掩埋等。

  目前,我国废金属拆解、冶炼、加工企业的现状,一是小而分散,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是作坊式的,手工为主,机械为辅,无法建立环保设施,管理难度也很大;二是已经发展起一批初具规模的大中型拆解、冶炼、加工企业,具备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三是已经建设几个再生金属专业园区,为解决环保问题打下初步的基础。

  为解决再生金属行业的污染问题,必须逐步走向集约化生产。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再生金属园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园区管理政策法规,引导企业进入园区,共用园区统一的环保设施,并逐步通过企业重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向规模生产,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另一方面支持已具规模的再生金属企业,完善环保设施,实现三废处理达标。再生金属循环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