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石油储量及地质勘探工作
按照国际通行的分类分级标准,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超过80亿吨,排在沙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之后,居世界第七位。从1992年至2002年俄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比重从4.28%上升到5.73%。十年间新增探明储量15.75亿吨,增长了23.7%。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可保证正常开采17-22年。
目前俄罗斯已探明石油储量已不能满足石油长期开采的需要,勘探资金缺口制约了勘探工作的发展。例如,目前俄罗斯对北极大陆架油气的勘探工程每年需要1.73至2.42亿美元,而实际投资额仅为3450万美元。
俄罗斯约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地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部长特鲁特涅夫曾表示,为保障国家的战略利益,使地下资源开采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不致减少,俄政府必须保证每年用于地质勘探的费用不少于40亿美元。
为吸引投资,俄政府准备采取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对策。目前自然资源部正在进行俄北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项目的拍卖售标准备工作,打算吸引私人投资参与海洋资源的地质勘探。计划在2004年出售包括12个区块的5个标,其中包括巴伦支海2号油气项目和萨哈林3号油气项目。
俄罗斯确定其最有前景的油气开发地区是北冰洋大陆架,同时也要在鄂霍茨克海和里海开发新的油气田。
按照俄石油天然气开采规划,其大陆架规划年产量为:2005年——1000至2000万吨,2010年——3500至4500万吨,2015年——8000万吨,到2020年大陆架的天然气产量要达到2000亿立方米。
今年年底俄自然资源部将向政府提交大陆架和北极科学考察船队发展论证报告,2005年自然资源部要编制出几个大型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报告,这些项目将于2006年开工建设。
2002年夏俄自然资源部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着手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分级方案。分级制度的任务是实现能源储量统计的标准化,使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科学地制定资源管理战略。俄现已掌握了35000个石油天然气矿床的信息资料,需要参照国际通行的以下三个标准进行分级分类:即经济开发效益、可进行工业开采的程度和地质探明程度。俄重新拟定的分类办法用工业开采程度和地质探明程度两项指标将矿产资源分成大类,再用经济效益指标对资源进行分组。
二、石油生产
1985至1991年间俄石油产量一度居世界首位,从1992年起落到沙特和美国之后排第三,从2002年起升至第二,2003年底日产量开始超过沙特,重新回到全球第一产油国的位置。1987年俄产油创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记录,达5.695亿吨。2003年产油4.2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1.5%。2004年1-7月已产油2.63亿吨,预计全年产量可达到4.5亿吨。西西伯利亚石油资源量占俄全国的53.5%,之后依次是乌拉尔-伏尔加河地区(14.2%),东西伯利亚(10.5%),俄欧洲部分北部(4.6%),远东(3%),北高加索(1.6%)。2003年西西伯利亚石油产量达3.04亿吨,占俄原油总产量的72.2%。汉特-曼西自治区(占全俄石油总产量的54%)、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和托姆斯克州是该区内产油量最大的三个联邦主体。
三、俄罗斯在世界石油出口市场中的地位
俄石油出口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比重从 1987 年的25.7%降至2002年的11.8%,1994-1999年间到达谷底,仅为9%左右。目前俄石油出口量在沙特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16%。2003年俄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1.55亿吨,同比增长12.4%,向独联体国家出口3750万吨,同比增长13.4%。俄出口石油6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约20%出口到独联体国家,7%出口地中海国家,5%出口波罗的海国家,4%出口亚太地区国家,1%出口美国。2004年头7个月俄已出口石油1.5亿吨。
俄石油生产和出口受国际市场石油需求影响较小,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相关度也不高,不过随着俄石油生产与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增加,石油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这种情况将成为过去。俄国内石油市场消费增长缓慢(年均增长0.5-1%,2003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为1.85亿吨),因而其出口量主要取决于产量。
四、炼油工业
俄罗斯有27个大型炼油厂和46个小型炼油厂,2个凝析油冶炼厂,年加工能力2.76亿吨。2003年俄共生产汽油2930万吨,航空煤油710万吨,柴油5380万吨,燃料重油5430万吨,润滑油296万吨。工厂生产负荷较低,产量只占其产能的69%。
五、石油存储和运输系统
俄石油管道运输系统由48700公里的原油主管道(393个加压站)和20000公里的石油产品运输管道(100个加压站)组成。石油存储能力为1320万立方米,石油产品存储能力为463万立方米。50%以上的输油管道服役期已超过25年(标准工作期限为30年),石油产品运输管道和存储设备损耗率已超过70%。由于增产主要是靠加大现有油井产量实现的,石油生产设备折旧加快,目前超过50%,炼油设备的折旧更高达80%。
六、石油工业体制、管理和市场化发展状况
石油天然气在俄能源燃料初级产品中占70%以上。石油公司的生产管理呈勘探开采加工销售垂直一体化,一些大公司还拥有自己的石化生产体系。俄石油公司在国外,如乌克兰、白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立陶宛等国拥有自己的炼油厂,同时都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独联体各国、中欧、东欧和美国等国大力发展自己的石油产品批发和零售网络。
经过近些年一系列的联合、兼并、重组和股票市场交易,俄八大石油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及另外150多个较小的油气公司已成为包含外资参股和混合资本在内的产权股权关系比较复杂的经济组织。大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提高了企业资本化程度和资本运作透明度,增强了投融资能力,利于加快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近几年俄石油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和参与境外石油开发,使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
俄石油工业生产的集中和资产的重组过程仍在继续,预计未来可最终形成4至5个超大型的垂直一体化公司,控制俄95%以上的石油生产和加工,并在国外形成各自的石油生产运输加工销售体系。俄只有两个大型石油公司尚有联邦国家股参股(“俄罗斯石油公司”由联邦100%控股,卢克石油公司有7.6%的联邦股份,最近准备出售)。联邦政府还握有天然气工业公司38.37%的股份。另外,由地方政府控股的有鞑靼石油公司和巴什基尔石油公司。大部分石油公司都隶属于一些金融工业集团(包括外资)或由其控股。俄罗斯在鼓励企业联合兼并扩大规模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与反垄断、反腐败、反偷逃税款和削弱石油企业政治影响力之间寻找着平衡点。由于俄85%的石油由私营公司生产,国家只能通过税收、费率(运费)、反垄断(输油管道的建设和使用)、许可证管理以及价格和投资政策来对石油工业进行调节,对私营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
作者:商务部驻俄罗斯联邦经商参处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