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国企改革 > 正文
 

国企改革为何表现为数量缩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 02:02 每日经济新闻

  王忠明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何谓国有企业改革?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国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战略要求,所谓国有企业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将过多数量的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少数或极少数国有企
业,甚至就是将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非国有企业。据统计,截至2004年8月,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由1998年的23.8万户减少到15万户。

  那么,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何在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直观地主要表现为缩减其数量空间?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制度安排决定了国企在转向市场经济后必然竞争乏力(除非有垄断保护),难以解开低效率的消耗性死结,因而难以使设立之初国家大额资本投入所形成的规模优势持续性地最大化,相反普遍呈走衰态势(除非政府不断“输血”)。二是因为量大面广的国有企业数量、规模为我国的财政实力难以长期承受,任由其大量存在,或搞数量规模扩张,最终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三是因为国有企业大量存在,会导致监管成本过高,而监管不到位,又会严重滋生腐败。

  对应于国有企业数量空间的缩减,就企业层面的布局与结构而言,国企改革有两个着力点: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或相对控股,这类企业数量必须控制在“关键的少数”,并且主要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至于大量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里的国有企业,则“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

  经过战略性调整,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的布局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非常直观的脉络,就是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将通过破产、关闭或解散,特别是改制转型等途径有序退出,变成股份制企业、混合经济型企业等,从而使国有企业在总量规模上大幅度削减。

  数量的压缩,将有助于“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更好地谋定自己的价值空间,同时也使更多的非国有企业在非“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里加快成长,以增强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活力。预计若干年后,我国类似俄罗斯普京政府界定的国有战略企业(514家)和国有战略股份公司(549家)那样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大约还将减少到约上千家这样的一个总量规模。

  世界银行研究,举凡世界上成功的国有企业治理,均为国企数量或所监管国企数量相对较少的体制———政府控制的企业越多,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就越低。比如,新西兰仅监管16家国企,瑞典59家,新加坡约20家。而且,这些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和财务制度,对国有企业实行较小的“控制跨度”,反倒便利了国有企业的良好治理。随着我国全国范围的国有中小企业基本完成改制转型,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属下的监管企业均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有企业,而且从总体上看,其数量空间也呈逐渐缩减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市场活力显著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这些发展,显然都与国有企业的布局、结构,实现从相对单一的国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抓大放小”等战略性调整密切相关。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