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衍生新群体 玉米虫靠网络域名为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17:40 北京晚报 | ||||||||
CN域名如果没有续费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被删除,平均会在4分钟之内被抢注,这些抢注者就是“玉米虫” 前不久,国际著名搜索引擎Google的CN域名以百万美元成交的爆炸性新闻成为业界的焦点,在互联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CN域名身上演绎的一夜暴富神话也让一个一直沉默的群体浮出水面,这就是“玉米虫”。
“玉米虫”网上猎手 “玉米”是“域名”的趣称,注册域名被网虫们叫做“煮玉米”,这一行业的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玉米虫”。“玉米虫”首先是“网虫”,他们是一群网络的投机者,几乎每天挂在网上,穿梭于域名交易网或者讨论区,搜寻还没有被注册的好域名,一旦发现了目标,就赶紧在网上实时抢注。北京吉普公司在2003年开始注册并使用jeep.cn域名,注册期两年,截止日期为2005年3月17日。域名注册到期后北京吉普公司没有及时续费。该域名被注销5个小时后被“玉米虫”抢注了。有数据显示,目前CN域名如果没有续费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被删除,平均会在4分钟之内被他人抢注。 “玉米虫”无利不起早 “玉米虫”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两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群体。正所谓“无利不起早”,it.com.cn和114.com.cn这两个域名几十万元的成交金额一度掀起CN域名投资的高潮,最近Google的CN域名以百万美元成交,大大坚定了“玉米虫”的投资决心。2000年开始接触域名投资的“玉米人生”(网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当年他一掷万金注册了几百个域名,但那批域名基本无人问津。“玉米人生”解释说:“刚开始做域名投资,对域名的价值判断不准。”后来“玉米人生”在CN域名中发现了不少好域名,收入很让他的朋友羡慕。 怎样炼成“玉米虫” 时下新兴的“玉米虫”多是兼职,利用业余时间炒炒域名。在某网站工作的小李就是这样。“域名投资需要智慧和创意,我只选择在深夜来‘创作’我的域名。我从来不去抢注别人的商标和品牌,一是不道德,二是不值得。我相信一个有创意的域名更值钱。” “玉米虫”:CN域名是金矿 如同每个家庭都拥有门牌号一样,网站的门牌号就是域名。COM属于国际域名,CN域名是中国国家顶级域名。现在投资于CN域名的“玉米虫”已经渐渐增多。据估算,一个域名体系下的优秀域名大概有400万个左右,CN域名目前的注册量为50万,里面大有好域名可挖。 链接: 恶意注册不受保护 最近,美国在线公司、欧莱雅、米其林、宝马等均纷纷提出过相关的商标或品牌的中国域名争议案,最终获得相关域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对恶意抢注有明确的界定。互联网行业著名律师、北京盛邦法律公司于国富介绍说,域名注册是一种商业行为,存在商业道德问题。域名注册者要注意遵守商标法等相关的法规。域名投资是允许的,而恶意抢注是为了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提示:企业要增强域名意识 一个企业的域名一旦被抢注,损失会很大。因此企业要提高互联网意识,加强网上域名保护。特别要提醒的是,域名保护是一个连续和长期的过程,注册域名只是完成了品牌保护的第一步。(记者 贾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