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峰会 > 正文
 

杨东宁:从优秀环境绩效到卓越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 11:49 新浪财经

  2005年5月24-25日,第八届科博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循环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引擎”。以下为本次会议实录:

  杨东宁: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我是北京大学WTO与中国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我不是循环经济的学者,我是一个学生。今天刘院士、吴教授从宏观方面为我们提供非常高深的知识,刚才丸林先生从精湛的制造角度讲到循环经济的实施途径。我今天的题目“从优秀环境绩效到卓越企业”,优秀环境绩效是指企业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成绩。

  优秀的环境绩效和企业竞争力都是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为了夯实这个微观基础,我们必须要理解怎么样才能使优秀的环境绩效驱动企业持续发展。基于这种理解,我下面会谈一些具体企业融入循环经济的竞争策略和商业模式。

  循环经济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形态的运动,一个是价值形态的运动。物质形态的运动是循环经济的目标模式,不能自动实现,在高度计划的体制下,通过对生产、流通、消费的协调可以实现,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必须得有价值驱动力才能实现,价值驱动力必须使得循环经济的参与者能从中获利,这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和具体的市场条件。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讲,任何封闭的体系都没法实现有序的循环,吴教授刚才从知识经济的角度说可以用知识替代其它硬资源的投入、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中国知识经济还没有达到循环经济的层面,主要是价值驱动力,作为微观基础有两难的处境。第一方面,产品的价格中没有包括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使得环境资源遭到透支性、破坏性的使用。另一方面,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局面,如果再把环境资源的价格独立纳入到自己的定价体系,连自己的生产都没法进行积累,更不上知识经济、循环经济。

  企业的环境绩效好象是一个冰山模型,在冰山以上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在冰山的水面以下是比较掩藏的信息,信息成本很高。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得显性的环境绩效得到物质形态的循环,必须有政府的行政命令和直接控制。显性的环境改善在价值层面得到循环持续,必须得有创新性的市场刺激,比如利用现有市场,比如改革生态、环境资源税制,也可以利用新的制度,比如排污水权的交易,另外需要企业和私人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协议。在潜在环境下,要在价值形态上循环,必须确立循环经济的政策重点,最重要的是加速促进专门信息服务商和专门运营服务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是循环经济很重要的政策重点。

  对于任何企业的决策来说,肯定有一个具体的决策情境,肯定有一个比较适合的策略组合。有的是关注成本和收益的,有的是关注短期长期风险防范的,这样的策略是在动态的引进中,要遵循动力学的原理,这些才能取得成功。我简单介绍一下环境绩效如何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学原理。

  企业在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下经营,目前的价值驱动力并没有驱动中国实现循环经济,原因在于价值驱动力的缺失。这种驱动力的缺失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在技术环境下,取决于是不是能比对手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更优良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经营企业必须要顺应各种驱动力对它的要求。一方面,在制度环境,企业经营的外在驱动力一般有三种,强制性驱动力、规范性驱动力、模仿性驱动力。我通过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以后发现,在中国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外部的驱动力很难发挥作用,比如环境标准很高,但是执行不利,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强烈,即使是强烈,传达的也是政府的意志,所以外部驱动力是失效的。300多家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内部的驱动力可以在改进环境绩效的同时使得企业获得很好的经济收益。内部驱动力包括战略导向驱动力、学生能力驱动力、经验传统驱动力。驱动力在企业内部的传导作用有一个过程,企业在外部作用的要求下投入更多的财政资源改进环境绩效,比如用更清洁的生产技术等等,这个过程有点像循环经济的静脉过程。当然还有一个动脉过程,企业通过发掘环境绩效中不易被察觉的收益改进机会,从而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或者是巩固了现有的竞争优势,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这是一个内部驱动力作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如果能耦合起来,形成一个循环,这时候企业通过推进环境绩效的改进,能创造性的改进经济绩效,在微观层面上提供环境和经济双赢的局面。

  持续改进的政策建议,我们现有的环境,特别是环境方面的法规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不是不完备或者是不够严格,问题在于标准超前高,而且在执行上没有配套的措施,这引起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如果标准没有办法被执行的话,对所有的政策对象会产生很坏的预期,这种标准和法规不需要执行,所有的企业就不会努力改进。美国市场在比较早的时候出现过这样的错误,欧洲做的比较好,一开始把标准定得比较低,比较容易执行,但是一定要严格执行,同时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改进时间表,给企业提供一个改进的预期,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一定要扶植能弥合循环经济链条的机构,比如专门的信息服务。企业通过创造性的进行改进环境绩效过程,能够在经济上取得递增的效果,很多财政资源的投入往往收益是递减的,但是如果企业创造性的解决环境绩效问题,可以取得递增的收益。如果递增的收益能够实现,将会给企业提供参与国际竞争的竞争优势。既然可以通过这样途径取得环境表现和财务表现的双赢,具体的竞争战略和可选择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

  竞争战略,灵活的利用现有的商业原则运用到改善环境绩效,企业改进环境绩效的同时可能会降低成本。如果低成本必须伴随着短期成本上升,怎么办?那就要差异化,当然有过程的差异化和产品的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比普通的食品价格高,这种差异化可以使得企业从市场上回收成本增加的部分,这也是一种科学的策略,但是万一成本降低还无法差异化,尤其是有些过程差异化在终端消费者不认帐的情况下怎么办?这时候就要管理你的竞争者,这很有意思。比如美国的化工行业在几十年前面临着公众对环境表现的普遍质疑,但是每一个化工企业想独自改善环境绩效又面临很大的问题,原因是往往伴随着长期资本投资,而且这种产品最终是比较均质的,没有太大的差别,很难在消费者那儿得到认可。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主动进行了改善环境绩效,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让大家必须采纳这样的改进措施,使得相对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变化,对于领先者而言有一个先动的优势,所以这种策略也是很好的。即使你不能进行差异化,也不能降低成本,也不能领跑市场,至少你可以从风险防范的角度上改善环境绩效。比如去年川化对沱江的污染,川化每天的利润几百万,因为污染了沱江以后被停产好几个月,损失很大,实际它只用投入一千多万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讲,改善环境绩效也是很好的策略。

  各种策略不是互相排斥的,是可以综合利用的。特别是破坏性技术,最开始个人计算机对大型计算机的替代,个人计算机当时的性能很差,但是它有一个好处,便于携带,虽然在性能上不如大型机,但是便携性很高,同时很快的提高了性能,最终能跟大型机分庭抗礼,甚至颠覆了大型机。北京水泥厂在制造水泥的过程中同时焚烧其它企业有害的废弃物,比如宝洁公司从广州空运他们的废弃物拿到水泥厂进行消解,这给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收费,其次它变成一个环境保护的专业机构,在整个水泥产能被限制的很利用的情况下,这个工厂还拿到了“双优一高”的扩大产能的指标。

  不同的策略要针对特定的商业模式。不管是在资本循环,还是在人力资本的循环方面,现在都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是在自然资源循环上目前还是空白的。目前有一本《自然资本论》,提出了企业的几种商业模式。第一种,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力,比如我们每单元GDP耗水量是日本的几十倍,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第二种,闭合循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闭合的,闭合的自然规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商业模式的范本,一种是逆向物流,另一种是工业生态。逆向物流,消费者把产品使用完以后再回收回来重新使用。对于其他的企业,鲁北化工整个企业的生产基于工业共生、相互利用,比如对海水的阶梯利用,比如在制造肥料的过程同时生产硫酸、水泥等等,是一个闭合的生产模式,非常成功。第三种,模仿生态功能,一棵树长在那儿制造氧气,你不需要把它砍下来拿到屋子里给自己制造氧气,你不一定拥有它,但是可以拥有它的功能。复印机销售出去并没有进行资产转移,资产还在公司的帐户,只是租给了客户,公司及时了解客户使用复印机的信息,通过这样了解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巩固了分销渠道。第四种,演替进化模式,对自然资本的再投资,比如加州大学的森德尔教授提出无形交易的概念,在美国就有二氧化碳削减和排污权的交易,对于很大二氧化碳排量的企业可以花钱植树,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替代了边际成本比较高的削减,获得排污权。中国很多产业布局都已经形成了,比较重要的是跨越空间的生态产业链的构筑,这就需要信息服务商和专门的运营服务商进行专业的服务。

  中国企业的制度、所有制等跟国外不同,施振龙先生曾经描述过一个“微笑曲线”,两端一端是设计和研发,另一端是品牌和服务,两端的利润价值很高,中间做的很辛苦。我们现在还在微笑曲线的底部,依靠自然资源的初期开发、初级加工,或者是附加值不高的制作,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底部做的很辛苦,但是如果长期在底部,自然资源肯定会透支,生产成本也得不到收回,肯定支持不了循环经济。企业内部通过创造性改善环境绩效,同时提高竞争力,高处不胜寒,他们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很不容易,需要平衡,需要互动,环境绩效和竞争力能够互动循环,就会对底部的产业环节产生离心力,再加上外部作用,可能会形成循环上升的局面,在价值最高的地方获得一席之地。中国的制造企业通过创造性的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利用独特的生产方式,进一步使中国循环经济的模式得以实现。

  我在循环经济方面是学生,而不是学者。谢谢大家!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