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在2005年将精细化工的产量提高到化工总产量的45%的战略,普华永道据此对未来中国化工业的发展和对外国同类产品生产者产生的影响作了分析。首先,这一战略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战略而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措施如降低关税及投资优惠政策等,中国国企结构的改变,以及中国企业本身由于全球化竞争的压力而不断寻找投资机会等因素,都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战略选择。同时报告指出,中国化工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将造成国际价格普遍下降和对其他竞争者市场份额的威胁。因此只有同中国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的外国
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大多数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是化工产品销售增长最快的国家,在进口、加工、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因此,普华永道(德国)化工业顾问VolkerFitzner认为,对化工企业来说,进入中国市场是必然之举。大企业已开始在中国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以化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如上海化学工业园为企业提供了良机。化工企业进入中国可采用汽车工业的模式,即战略联盟。本地生产企业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外国企业也将借此获得新的机遇。但该报告也指出了许多不利因素。投资中的侵害知识产权问题仍较为突出。虽然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但执行难度较大。物流和销售渠道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水平和标准。在石化领域投资较为困难。目前仅有几个大项目获得政府批准。精细化工企业由于担心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有所保留,同时中国大企业已掌握了几项关键技术,并通过国外收购及建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一步获得新的技术。(高琳)
(信息来源:驻瑞士经商参处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