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若不提高效率将丧失成本优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14:42 经济参考报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企业没有因为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廉而赚到什么钱。若不提高效率将丧失成本优势。以啤酒为例,2004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场。然而,占市场份额35%的中国三家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的利润总额却只有1亿美元,只相当于荷兰喜力当年利润的1/7和AB集团当年利润的5%。除了管理经验不足,商务活动的高成本也造成了高销售但低赢利这一现象。过去10年来,三类成本(即经营成本、监管成本和外部成本)一直制约着中国的商务发展。连众多的经济特区也受到影响,尽管这些特区提供减税政策
,监管法规也相对宽松。如果政府不抓紧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中国的服务业得不到发展,还会错失国内闲散劳动力需要的外商投资。其一,中国制造企业在能源和原材料上的支出常常高于外国同类企业。其二,国有部门的劳动力成本存在失控风险。在广东省,工资过低已经导致该省私营部门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但在仍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3的庞大的国有部门,工资和福利却出现大幅增长。1990年,一名普通的国有部门职工每月的实得工资不足200元人民币(24美元),现在,这一数字上升到1500元(不包括单位为其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保险金),这意味着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远远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当然,按照全球标准衡量,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较低,但如果纳入人浮于事和效率低下这两项因素,其劳动力成本就不那么低了。而且,中国国有部门的劳动力成本的确存在失控的风险,因为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对其进行约束。其三,监管成本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严重负担。上世纪80年代,一名小企业主只需1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开业。而目前,地方政府的各项税收、杂费、执照要求和其它令人费解的规定,已使得小企业主的日子愈发艰难。其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损害大。比如一家企业可能认为自己发明了一种新的产品,第二天却发现十几家类似的商店都在销售一模一样的东西。稀缺资源未能运用到产品创新中,却给经营良好的现有企业带来严重问题。这些小型企业的效率或许不高,但在大幅降低产品价格方面却有无穷智慧。

  中国目前的成本优势仅限于某些简单的出口加工企业。中国要培育本国资本形成,并吸引“精明”的外商投资,就必须大力改善本国的商业环境。(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