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学随笔)抓住自主创新的着力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14:42 经济参考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提出“以市场换技术”,但实践证明那些核心技术、战略技术是换不来的。就拿大连引进的美国“熵立得”技术来讲,确实在当今世界居于领先地位,连我国青藏铁路铺设中所遇到的冻土层这样的世界性难题,最终都是用“熵立得”的技术才解决的。但从工艺上看,人家到中国来也只是利用你的铆焊等传统技术,真正的高新、核心技术部分仍然掌握在美国人手里,我们并不掌握。不仅是“熵立得”,也不仅是在大连,其实类似情况在全国也很普遍。就连我们的“两弹一星”技术,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依靠自主创新干
出来的,而不是用市场换来的。因此,像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跻身世界技术强国行列,不但要走国际化道路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同时还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为此我们需要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超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基本上是采取了一种以跟踪模仿为主的“追赶”式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上某些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但是一味地采用跟踪模仿式的追赶战略永远不可能超越他人,更不足以使中国跻身世界技术强国行列。科技创新本身就应当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既要超越自我,也要超越他人。而且从当前国际竞争态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也应当从以往以“追赶”为着力点,转向以“超越”为着力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指示,实际上就预示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由过去的“追赶”到新的“超越”时代的到来。因此,我们必须以实现“超越”为着力点,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发展主线、发展布局、创新方式、创新体制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和有效调整。

  二是“自主”。自主创新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也还是要扩大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同时它所强调的是必须坚持自主原则。所谓自主原则,关键是要做到以我为主,如果只是承担一些非关键性技术为别人配套,那就做不了主,就得由人家说了算,也就谈不上自主。在引进国外技术或与国外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自主原则。坚持自主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可以在利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系统集成。二是可以在掌握核心技术基础上控制相关配套技术,从而达到控制整个技术体系的目标。三是可以在拥有战略控制权基础上打出自己的技术品牌,提高知名度并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

  三是“协作”。由于我国技术创新的协作体系尚不完善,所以创新协作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不仅设计研发缺少统筹协作,许多企业和科研单位也还是“大而全”、“小而全”,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尤其不能适应重大技术的创新要求。因为重大技术的研发通常需要解决成千上万个技术课题,其开发需要经过设计、研究、试验、制造等多个步骤,需要跨学科、跨部门、跨院所、跨企业的众多精英协同作战,这就决定了重大技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加工必须加强协作。不但要扭转目前我国技术研发体系散、乱、弱和过度竞争的局面,对于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还应当发挥当年研制“两弹一星”的协作精神,举全国之力进行联合攻关。在加强国内协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国际间的协作,要在坚持自主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国际协作或合作来提高我国在某些技术领域里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扶持”。没有政府扶持我们在许多技术领域里都很难与国外竞争,更不要说“超越”,所以政府的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必不可少。政府应当成为自主创新的“推手”,不但要改革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对自主创新项目的投入,还应当推进整个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的扶持也应逐步与国际接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谈扶持就是给钱给政策,今后应更多地采用政府采购等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做法。例如,若能在项目招投标上为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多机会,这比给钱更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应当尽快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加快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