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攻坚阶段的中国改革:形势、特点与任务(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11:30 商务部网站

  (六)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协调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已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但是,收入分配问题牵扯面广,其体制创新必须统筹兼顾社会各个方面群体的利益,必须考虑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同时要在公平和效率间寻求合理的协调。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我们仍然要高度重视效率。但当前我们要把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
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从现实出发,在体制建设上,有必要把握这样几点:第一,对大多数人说,目前条件下的收入差距悬殊主要是过程不公或机会不公造成的,注重公平从总体上说应把重点放在维护过程公平和机会公平上,同时兼顾结果公平。即坚持机会公平优先,兼顾结果公平。而机会不公主要是行业垄断、岗位垄断、身份垄断等体制性障碍造成的,因而,应把重点放在打破这些垄断上。第二,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把控制的重点放在运用公权、动用公共财力提高部分人群、部分行业、部分地区收入水平方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运用公权把整体利益和公众利益合法却不合理地转化为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问题。第三,应该把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关注与关怀的重点始终放在农民和城镇贫困人口身上。对这两类人群,既要重视机会公平,又要重视结果公平,要建立起稳定的支持、扶助机制。第四,始终把尽可能实现劳动者就业作为解决收入差别和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应地,在城市要不断改善创业和就业的制度环境;在农村必须重视对农民土地的保障,通过维护农民对最必要土地的经营权,保障农民的就业和维持基本生活的收益。(七)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下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调控随着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向纵深领域的迅速拓展,以改善产权结构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制度建设的深入展开,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在一些地区已占据主体地位,并将逐渐在全国占据主体地位。政府在自主性很强、缺乏外部直接约束依据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面前,如何继续实施有效的管理和调控,从而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实质上是一个政府管理和调控方式的改革问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从直接的指令性管理和行政干预转向间接调控,从直接办企业转向通过市场引导企业。要实现这个转变,并确保政府对能动性的微观基础实施有效管理和调节,必须推进这样一些改革:一是建立灵敏、协调的经济手段调节体系。配套运用税收、信贷、补贴、转移支付、价格、风险担保等杠杆,积极调节市场活动和规范企业行为。二是依事前约定、违约严办的精神,进一步健全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强化市场主体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对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分析与监督评价。四是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加强政府、企业间的有效沟通。(八)关乎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机制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政府的职能已得到了科学的界定。但是,在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政府在内的高调改革呼声之下,实践中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状况仍然严重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这样难,难在改政府,更难在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不仅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本身的改革,更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从政府管理体制本身来看,要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间的职能分工。改革行政体制,减少行政层级,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运用法律手段。从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来看,主要的,一是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使混合所有制成为经济成分的主体,从体制机制上割断政府对企业或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二是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业绩考核体系。三是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在科学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建立与之匹配的财政支持和税收分割体制。四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体系。(九)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实现自我保护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通行规则逐步实现联接融通,这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尖锐的挑战。由于实力上的原因和进入国际社会较迟的缘故,很多国际规则早已在中国对外开放前形成,而这些所谓的国际规则实质上是西方大国制定的规则。当前总的格局,也还是西方大国把握着规则制定的主动权。以我们的经济发展程度、管理体制基础和操作经验而论,按国际通行规则行事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何况,在一些国际组织规则的多边和双边协议中,一般还有专对中国的不利条款,例如世贸组织规则中,关于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确认和特殊保障措施等。因此,在扩大开放中实现自我保护并建立起有效的制度保障,是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大体上说,要把握好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切实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通行办法运用的主动权,抓紧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标准与技术贸易标准,利用反垄断、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手段,合理保护国内产业。充分利用多边规则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打破贸易壁垒,应对贸易摩擦。积极参与多边经贸活动和世界重要经济政策制订,完善与西方大国的对话机制,推动建立新的多边经贸规则。二是有效运用资本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法,增强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有效利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外汇等多种政策手段,构建扩大开放与合理保护的自主调控机制。三是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建立非政府机构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四是强化对商品进出口、资源性产品转移、资本跨境流动的监测,建立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十)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相互衔接基于传统体制的突出弊病,改革直接从经济领域展开,以传统经济体制为主要对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触及其他领域的改革,越来越要求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与之相配套。例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需要改革全国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等等。改革越向深层推进,其各方面、各领域的联动性就越强,而其他方面的改革能否协同配套推进,不仅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且决定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因此,从整体上考虑,在出台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时,要从落到实处和务求实效着眼,积极配套推出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与此同时,在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国情、区情特点,把握好相关改革措施出台的力度、时机与节奏,充分考虑改革措施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切实做好应对准备。我们说,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于体制建设本身来说,就是要攻克上面这些影响巨大,但处理起来又必须前后兼顾、左右平衡,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社会风险的两难体制问题,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就是要通过破解这些难题,真正走出深层矛盾与突出问题久治不愈、不时反弹的怪圈,实现持续的发展和全面的进步。攻克这些难题,应该是我们下一步面临的主要任务,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