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普及教育、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但目前,中国的博物馆面临资金匮乏、体制问题等诸多困扰,造成对民众缺乏吸引力。
2/3的博物馆生存困难
据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文彬介绍,全国2200个博物馆中,大约有2/3生存困难,这其中又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以中小博物馆居多。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1991年建馆时,其建筑、内部设施都堪称全国博物馆之最。但目前,“展馆、库房十多年没维修了,基本陈列也10多年没变了。”办公室秘书科曹科长说。换基本陈列需要1300万元,陕西省几年前就将此列为重点工程,但至今没有解决。现在,该馆每天光库房水电费就需7000元,不包括武警,还有300多名职工要靠博物馆吃饭。
“目前博物馆欠款1000万元。每年门票收入有1000多万元,仅能维持正常运转。作为自收自支的单位,陕西省政府每年拨款仅83万元,包括文物征集和维护费用。这简直是杯水车薪,每年资金缺口近200万元。”曹科长感叹。
即使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国家级博物馆,也同样面临经济难题。据博物馆研究员潘路说,国家在“十五”期间投入了3985万元,其中有3200万元用来购买了分析、检测仪器。“然而,3000多万元还是很不够的,只能主攻一些方向。展品的环境控制,不同展览的环境控制等,现在还因缺乏资金没法做到。”
“在日常维护上,博物馆每年申报资金200万元,实际上很难批下来这么多。而且现在设备都还在保修期内,无需仪器维护费,过了保修期后,每年得几十万元的维修费。”潘路说。据媒体报道,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藏有1.8万件各国政要送的国礼,琳琅满目,但这个博物馆至今没有自己的展出场馆。
地市博物馆更苦不堪言
在中西部一些县市级的基层博物馆,很多文物都是随便地堆在地上。比如湖北某地出土了大量秦简,按科学的处理方式,应当进行脱水处理,但因为没钱,当地博物馆只能用水将秦简泡在塑料盆里。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陆建松说,安徽省的县级博物馆一年经费不到两三万元,湖北十堰市某县博物馆,每年包括工资不到5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征集、保护工作从何谈起?搞陈列更没有钱。“黑龙江某博物馆的羊皮画因为没钱保护,就被虫子毁掉了。”
据了解,2002年,全国文物系统1500多个博物馆的总支出约17亿元,其中工资就占了近7亿元,博物馆事业经费平均到每个馆,每年只有60多万元。除故宫博物院、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有限的几个博物馆经费充足外,全国文博系统以及档案系统几乎都囊中羞涩地撑着,很多珍贵文物和历史文化资料都面临保护不力甚至消失的困境。
有些博物馆连发工资都困难,只好把展厅租出去搞创收。据报道,安徽省博物馆8000平方米展厅的3/4已经撤展,成为举办各种展销会的卖场,有媒体惊呼博物馆变成“购物嘉年华”了。
体制缺陷造成人浮于事
困扰博物馆的体制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博物馆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但国家却没有制定专业标准,没有指标体系的考核,没有责任考核,所以博物馆工作人员没有压力,缺乏专业人才,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
据统计,全国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只有38%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历史、文博、考古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就更少了。有的地方博物馆,因机构改革裁下来的人能安排进博物馆,专业技术人才反而进不了。某些大博物馆,因为编制问题,很多专业人才也进不去。
据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保护中心只有33个专业人员,其中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只有14人。而像中国古代钱币博物馆这样的小馆,搞业务的只有一两个人。而另一方面,因为待遇低,有些地方博物馆现有的一些专业人才正在流失。
《市场报》 (2005年05月24日 第二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