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扫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韩 俊 谢 扬 徐小青 崔传义

  潘耀国 于保平 罗 丹

  在分析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更多深入农村、惠及农民;通过深化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李善同 侯永志 冯 杰

  在新的历史时期,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思路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和谐社会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适当发挥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促进地区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以及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地区经济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处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市场需求增大,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将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将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储蓄继续维持高水平,都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也将面临贸易摩擦增加、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内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各阶层差距扩大等矛盾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的

  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张军扩 李佐军 赵怀勇 刘培林

  改革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和发达国家相比,甚至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程度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而未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潜力还很大。从我国现代化过程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发展阶段及国际背景来看,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所面临的任务不仅十分艰巨,而且十分紧迫。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与对外开放的战略任务

  张小济 隆国强

  未来5-15年,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十一五”期间要针对我国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的新形势,解决好保障国际资源供给的稳定性、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健全开放经济风险防范机制等问题。为此,本报告从七个方面对未来我国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取向提出了建议。

  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十一五”时期

  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冯 飞 杨建龙

  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预计“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出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提出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措施。

  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

  郭励弘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这三条主脉络,为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及其绩效评估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包括法律、政策、政策咨询、机构与管理四个层面。文中简介了对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一次内评估。

  关于大力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建议

  李剑阁 张军扩 刘 锋 刘向东

  发达国家大多已把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列为基本国策。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更为必要和迫切,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共识、缺乏资金、缺乏统一和高层次的推进协调机构以及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为此,要将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纳入“十一五”规划当中,尽快设立较高层次的领导和协调机构,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提高学习和教育质量。

  网络融合与广电监管体制

  马骏

  广电网络与电信网络具有相似的技术经济特性。电信业重视网络的经济监管,广电业重视产业的社会政治监管。二者传统上采用分行业纵向监管的体制。网络融合改变了广电业的特性,削弱了传统体制的监管效果,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建议根据网络融合的趋势,逐步改革广电监管的体制,建立电子通信业的统一监管框架,并改革内容监管的方式,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