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 08:38 商务部网站

  2004 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又一个快速增长年。在 2002 年增长 21.8%、2003年增长37.1% 的基础上,2004 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了 35.7%。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达到1154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 2003 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年度进出口增量在 2002 年超过 1000亿美元、2003 年超过2000 亿美元的基础上,超过了 3000 亿美元。

  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出口 5934亿美元,增长35.4%。出口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从政策层面看,中国修订了《对外贸易法》,全
面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激发了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民营企业出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 1010 亿美元,增长68.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7%。改革了出口退税机制,不仅当年发生的出口退税没有形成新的拖欠,而且还清了历年累积的欠退税,改善了出口企业的现金流量。

  进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进口 5614 亿美元,增长 36%。进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 2003 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进口需求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旺盛。另外,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进口额增加;进口关税总水平进一步下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进口需求。2004年下半年,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逐步取得成效,进口需求受到抑制,进口增幅比上半年明显回落。上半年进口增长43%,下半年增长30.3%,如果剔除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因素,进口回落幅度更大。基于同样原因,从 9月份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扭转了逆差的局面,全年实现了320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出口 3234亿美元,增长42.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 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1655 亿美元,增长 50.2%,高于总体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7.9%。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是集成电路、手提电脑、手机和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信息类产品。进口方面,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明显增加,原油进口量增长了34.8%,成品油增长34.1%,煤增长 73% 毛,铁矿砂增长 40.5%,棉花增长 1.2倍,机械设备增长了28.2%;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了 36.7%。

  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04 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较高水平,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松下等离子、索尼爱立信研发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相继落户。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亿美元,增长 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57.1%,较上年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进口 3246亿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 57.8%,较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实现全面增长。东扩后的欧盟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额1773亿美元,增长 33.6%。美国和日本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中美贸易额 1696 亿美元,增长 34.3%,中日贸易额1679亿美元,增长25.7%。美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贸易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 1059 亿美元,增长了 35.3%。

  二、2005 年一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2005 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 29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1%,其中出口 1558.9亿美元,增长34.9%;进口 1393.1 亿美元,增长12.2%。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

  (一)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增速明显放慢

  
一季度,出口延续了 2004 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增幅与去年同期的 34% 和去年全年的35.4%基本持平。在国内投资增速回落、部分产品国内产量增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明显放慢,增幅同比回落了30.1个百分点。原油、食用植物油、钢材、铜材、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商品进口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配额取消和关税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由于国内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回落,汽车和汽车零件进口分别下降了48.8%和 31.7%。受出口较快增长和进口放慢的双重影响,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 165.8 亿美元,而近两年同期均为逆差。

  (二) 加工贸易出口稳定增长,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加快

  
一季度,加工贸易出口 843.3 亿美元,增长 29.6%,其中 3 月当月增长了33.7%。一般贸易出口659.3 亿美元,增长 42.3%,增幅同比提高 15.3 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加工贸易增幅12.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加快,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国内产能扩张较快的钢铁、电解铝、煤焦炭、水泥等产品出口大量增加。

   (三) 国有企业山口提速,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势强劲

  
一季度,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 22% 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16.6%,同比提高了 13.9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56.7%,但同比回落了 14.5 个百分点。

  2005 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企业性质一览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

出口

进口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1558.9

34.9

1393.1

12.2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659.3

42.3

611.0

3.8

加工贸易

843.3

29.4

560.1

21.9

其他贸易

56.3

34.3

222.0

14.3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370.6

22.0

427.6

3.5

外商投资企业

901.7

34.0

807.1

16.4

其他企业

286.6

59.8

158.4

16.9



  (四) 纺织品出口平稳增长,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在所放缓

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总体平稳。一季度出口额224亿美元,增长 19.1%,同比回落了 5.6 个百分点,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增长24.8%,服装增长15.9%,增幅均有所回落。机电产品出口 854.3 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437 亿美元,分别增长34.4% 和32.3%,均略低于总体出口增幅。初步分析,一是由于今年IT产品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二是由于去年年初计算机、手机和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后,一度出现了部分跨国公司转移订单和投资的现象。

  200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

出口

进口

金额

增减(%)

金额

增减(%)

总值

1558.9

34.9

1393.1

12.2

一、初级产品

109.1

35.1

309.4

18.8

0类 食品及活动物

49.2

18.2

22.2

45.3

1类 饮料及烟类

2.3

-13.5

2.4

94.6

2类 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17.5

50.4

151.6

12.7

3类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39.7

61.7

126.1

27.1

4类 动植物油、脂及蜡

0.4

48.9

7.1

-30.6

二、工业制品

1449.8

34.8

1083.8

10.4

5类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79.9

53.7

179.6

22.6

6类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278.2

53.9

180.1

0.7

7类 机械及运输设备

707.7

32.4

598.8

9.7

8类 杂项制品

380.4

24.1

119.8

12.3

9类 未分类的商品

3.6

146.2

5.5

48.6



  (五) 高能桂、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量增价升

受近年来国内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一些商品的出口量由去年同期下降转为大幅增长,生铁及镜铁出口93万吨,增长 10.8 倍;钢坯及粗锻件 286 万吨,增长 9.7 倍;焦炭 397 万吨,增长 70%;成品油 340万吨,增长45.7%;纸及纸板 32 万吨,增长 64%;水泥 260 万吨,增长 1.5 倍。钢材出口 519 万吨,增长2.2倍,而去年同期仅增长 6.7%。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量分别增长 34.3%和30.7%,保持了去年的快速增长态势。上述 9 种商品合计出口 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 倍,增加 54亿美元,占出口总增量的13.4%。不少商品出口价格与出口量同步攀升,成品油、钢坯和钢材的出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了 34.3%、30.4%和20.6%。

  (六) 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较快,自美国进口小幅下滑

  
一季度,中国对韩国、东盟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 43.1%、41.1% 和72%,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8.5、9.2 和 32个百分点。自台湾省、韩国、东盟和日本的进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渐放缓的趋势,分别增长8.4%、20.8%、16.1% 和4%。在主要逆差来源地中,对东盟和日本的逆差分别下降了 19.4% 和49.5%,对台湾省和韩国的逆差也仅增长了 1.2% 和6.3%。中国自美国进口下降了2.1%,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自美采购的大豆、棉花、汽车等商品集中到货,抬高了基数,也与在华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扩大在华销售有关。

   三、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 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
2004 年世界经济增长 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 4% 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 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
。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 58 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将继续在高位波动。美国过高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难以持续,美联储有可能在连续7次提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欧元和日元升值对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冲击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当前,中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月环比涨幅逐月扩大。价格上涨出现了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情况,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船舶、集装箱、家电等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应该享受的权利,但是一些国家仍然试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措施。美国频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国会和一些行业协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等问题横加指责。欧盟也可能对中国产品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更加突出。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财政负担加重。据测算,今年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将是2004年的 3.3 倍。为减轻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开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资项目的引进,将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外贸易连续 3 年快速增长形成的较高基数,也将使今年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预计 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 1.3 万亿美元,增长 15% 左右,其中出口约 6820 亿美元,增长15%左右;进口约 6510 亿美元,增长 16% 左右。

  中国进出口增长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2001

5096.5

7.5

2661.0

6.8

2435.5

8.2

225.5

2001

6207.7

21.8

3256.0

22.4

2951.7

21.2

304.3

2003

8512.1

37.1

4383.7

34.6

4128.4

39.9

255.3

2004

11547.9

35.7

5933.7

35.4

5614.2

36.0

319.5

2005(注)

13330

15

6820

15

6510

16

310



  商务部 研究院 规财司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05年春季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