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要用战略性的眼光判断自己面临的将会是特保还是反倾销。如果是特保那么还可以继续生产、出口;如果是反倾销,那么很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市场。叶中平
四大原因造成出口激增
欧美相继宣布对中国纺织品设置进口限制和进行特保调查,都基于中国产纺织品出口
增幅过高。激增原因,笔者认为有下几点:第一,根据《WTO纺织品及成衣协议》(ATC)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和服装取消配额,国内一些企业抓住这次机会,在去年下半年大量纺织品已被生产出来作为库存,在今年年初大量到达欧美口岸,投入当地市场,这样一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量在一、二月份急升。美国公布的3月份对华贸易数据纺织品入口下降了20%也充分反映这一点。第二,在取消配额以前,全球有多个免配额地区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其中不少是港澳台的中国人开办的工厂。这些企业在近年大量地搬回国内,致使国内纺织品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出口量的增长。第三,取消配额是一个10年时间表,原则上是在10年内分3个阶段取消配额,所以,在最近这些年里,国内纺织行业纷纷加大投入,同时非纺织行业资金也看好此前景,加入进来,准备在2005年大显身手,这无疑会使出口数量上扬。第四,纺织制衣业非常适合劳动力资源多和各项成本较低的中国现状。
欧美手中的两件武器
自从1961年《短期纺织棉纺织品协定》(STA)生效以来,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纺织品配额一直为欧美这个夕阳行业护航保驾,使之拥有了大量企业与从业人员。这类企业在一系列保护性措施的呵护下,极度缺乏竞争力。而在1995年《WTO纺织品及成衣协议》(ATC)生效后至今,纺织品保护主义渐渐寿终正寝了。在1995年到2005年配额取消过渡的这10年里,欧美纺织行业仍旧没有大的改变,在配额正式取消后,这些企业肯定会受到无情的冲击,甚至破产倒闭。而其他一些没有配额保护的传统行业则早已纷纷改变自己的模式以适应市场,相对于纺织行业来讲,这些行业的贸易摩擦相对会少很多。从纺织品贸易纷争来看,欧美的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特保,一种是反倾销。如果实施特保,这就迫使中国生产纺织产品的企业,重回配额制时代直到2008年。虽然具体办法未出台,但我的理解是可能会实行自动配额(出口国行业协会设立)或被动配额(入口国到限即停)。相对于特保来讲,反倾销的成本要高,但限制性更大。如果真的要启动这一程序,我认为在2008年特保期结束后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出口企业应对之策
中国与欧美的纺织品行业摩擦是必然的、长时间的,发生的几率也会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笔者曾经在2004年11月广东(顺德)首届反倾销论坛上的演讲中说,纺织品行业在后配额时代将是反倾销重灾区。面对如此形势,国内出口企业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了解并遵守WTO的游戏规则。虽然中国加入WTO已经几年了,但是对于中国的一些企业来讲,虽然它们多多少少了解一些相关规则,但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遵守这些规则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了解并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至少你要清楚在特保之后还可能会有反倾销。而反倾销如果成立,对企业的影响将会远大于特保。其次,充分理解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尽力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沟通职能。如果我们注意按照产品海关编码来组织全国性的分会并加强沟通,将可能一改往日在反倾销案件中中国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更好的维护本行业的利益。再次,在对外出口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某些生产环节转移至香港澳门等地区,所生产产品作为港澳产地的纺织品出口。这样利用原产地规则,能尽量的避免对中国内地纺织品特保造成的损失,在这点上港澳投资企业更具优势。另外还可以尝试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在签定的合同中附上免责风险条款、分批签单分批出货等等方式,力求尽可能的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后,生产企业要用战略性的眼光判断自己面临的将会是特保还是反倾销,如果是特保那么还可以继续生产、出口。如果是反倾销,那么很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失去市场。但是无论面对的是哪种情况,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加以调整,尤其是后者,更加要在市场、品种等相关方面做平衡工夫。有理由相信,在我们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的森林里,将会有更多的企业会在国际贸易摩擦实践中吸取养分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