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岚)[提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如何使顾客相信我们的企业、喜欢我们的产品?这涉及企业采用怎样的一种营销理念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是:这一切取决于企业自身。企业应从自身做起,采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营销理念,树起自己诚信的大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我们认为,采用科学的营销理念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说过一句名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见
《孟子离娄上》)。孟子的这些话得到历代明智帝王的高度重视,成了士大夫极力宣扬,并作为维护统治的警戒名言。并施之于政,以得民心,以安天下。比如,历朝历代中的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等等。他们无不在自己统治期间实施一些利民措施,如:兴水利、轻赋税、减徭役……等等,以取得民心的归附,成就了他们的雄伟事业,牢牢地握住天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现代商业蓬勃发展。在繁花似锦的商业场合中,彼此的角逐,暗中的争斗真是风起云涌。人人都欲得“天下”,个个都想称雄商场。大家各施解数,采用种种花招、方法:有的打起“薄利多销”的旗号,在价格上往下“杀”价,以让出一些利润给顾客,来换取“民心”以“多销”来换回失去的利润。殊不知这招只是卖方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市场上同行太多,大家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一人就把“民心”全收买了。本厚业大之人,一见此风,也跟着追赶上来,拼着少收入,再把价“杀”一“杀”。这样你一“杀”,我一“杀”,价格是压下来,但是利润也减少了。却不知这内中有这样一个道理在其中,从产品的成本到市场的销售价之间有一段距离,成本价是不会变更的,并且成本到销售之间还要包含各种各样的开支,将这些开支一一除去之后,方为我们的实际利润。如果成本价同开支一成不变,一味的“杀”价,利润就逐渐减少,一旦减少过了极限,就伤着了元气,谓之“亏本”这样的程度,就会受不了。这就需要认真想想办法:一个是改变“开支”;另一个就是在“成本”中想想办法。在“开支”中想办法无非就是:变更营业地点、减少工资、管理成本的支出等等,但这后果会不会影响营业呢?假如“开支”上不能变动,那只好在“成本”上考虑了。使用廉价的“替代品”,以减少成本,但这样又会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呢?如果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这将会很快就使你的顾客离你而去,即所谓“失去民心”,以至市场被竞争对手所夺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的让利、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取“民心”是可以的,君不见各家商场、超市都有特价促销商品吗?但如果只知一味“杀价”,则无疑是种“自杀”行为,因为这会使得整个业界价格大乱,乃至于大家元气大伤。如若还想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拙劣的手法来骗取消费者,以求利润的增长,那就无异于“桀纣之失天下”,必然“失其民也”,“西洋镜”终归会被识破而落得凄然收场。为此,要想在商界中站稳脚跟,扩大业务,“得其民”,那必须高竖“诚信”之大旗。树面旗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在社会上表现出好的形象,以多次的诚信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方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使人们心悦诚服——对你的产品乐于接受,并自觉自愿地在日常生活中真心诚意地互相传诵、互相推荐你的产品,那才算是取得了“诚信”。也就是说,方能赢得“民心”。我国历史上众多成功的“百年老店”,驰名商号,无不在“诚信”上痛下功夫。那么,如何才能建塑“诚信”的好口碑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保证质量是对广大消费者的最大“诚信”。在历史上,众多成功的“百年老店”都始终坚持“诚信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他们以“确保质量,独具其芳”而雄居市场,经久不衰。如象北京同仁堂的药品,尤其是拳头产品,那在原料、加工、炮制等工序上更是层层把关,处处仔细,至始至终保证药品的规定质量。使消费者用起该药来,立即感到比其他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功效更为明显。这样,消费者自然乐于接受、购买,并且大力宣传。这就可谓“得了其民”,也“得了其心”。第二、在产品推向市场、面向消费者时,宣传产品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任意扩大产品功能。否则,当消费者使用之后,产品功效不如宣传那么好。他们就会产生反感,进行反宣传。并且,舆论的力量可以使商家的名誉一落千丈。而如果商家宣传实在,那么消费者使用之后确实觉得和宣传效果一样,他们也会相互介绍、推荐这些产品。那你在市场中就站稳了脚跟。第三、在对待平时有交往的单位上,尤其是对应付款单位,一定要作到“言而有信”、“一言九鼎”。即使在特殊情况下资金周转不过来,也应事先向人家解释清楚,稍微延缓一下缴款时间,但不能拖延太久,绝不可一拖再拖。否则,一旦失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以后谁也不愿意和你打交道了,并且在商界留下不好的名声。第四、要培养员工“人人公关”的思想。要求每位职员要以企业为家,并有着熟练的业务技巧。尤其是同广大消费者直接面对面接触的营销人员:一是要求他们的高素质;二是要求他们对自己经营产品的了解;三是应该掌握市场知识,对整个市场情况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消费者是一个广大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性格各异,文化层次不一,对你所经营的产品认识有深有浅。所以,在对待消费者时,要有耐心,细心讲解,以取得消费者对你介绍产品的了解、信任和喜爱,从而进行购买。最后,对职工要“赏罚分明”。有贡献的、表现好的,需要奖励的立即兑现,大肆表扬,形成“学榜样、争先进”的良好风气。对在工作中有所失误、违反制度者,应按规定条款执行,不能去看受罚人的背景,以人情代制度。这样才会使人诚服,人人自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清朝油商于化龙为了保证自己经营的产品质量,在一次下面伙计“以劣充优”的事件中,不惜严厉处分了同自己共同创业,立下汗马功劳的结拜兄弟,并让全店所有人员去收回已卖的劣质油,还倒赔十万两银子。虽然,于化龙在这次事件中,损失惨重,但他挽回了该店的声誉,以至成为全国知名商人,并同俄国等外商都有贸易往来。总之,在当代社会中,公众出现怀疑、冷漠,对种种商家手法已是一笑置之的同时,谁能更好地、更广泛地领悟到“得其民之道”,则谁就更能获取“民心”,在商界中站稳脚跟,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作者系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教师)
(信息来源:四川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