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厅酒类监督管理处)为了贯彻落实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从2004年9月开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四川省商务厅会同省工商、省质监局开展了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当前,全省各地已全面完成检查验收工作,此次整治活动取得良好阶段性成效。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省商务厅会同省工商局、省质监局成立了四川省酒类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酒类专项整治工作。各市、州、县(区)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分管领导
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认识统一到位、职责分工明确,部门密切配合,上下整体联动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四川省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方案》印发全省。确定了酒类批发市场、农贸集市、城乡结合部、大中型餐饮娱乐场所和周边渡假村为重点整治区域,制售假冒国家名优酒和劣质酒、擅自加工兑制液态白酒为重点整治内容。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在对所属区域内生产经营企业全方位排查、梳理的基础上,采取追源头、查流向、堵渠道、端窝点的方式和联合执法、交叉检查的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了扩大专项整治活动的社会影响,各地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酒类管理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文件精神逐渐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达50万余份,培训企业人员共计7830余人次,接受相关咨询服务30000余人次,展示各类真假酒对比样20余种5000余瓶。同时,公开曝光了10余起酒类违法的大要案件,集中销毁了一大批假冒伪劣酒类产品。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各市、州及县、区自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共集中开展酒类产销市场大检查1238次;出动执法人员18078人次,执法车辆2313台次;检查酒类批发市场及农贸集市531个、生产企业5700余个、批发企业10719个,零售门店(含宾馆饭店)34300余个;依法查处无证生产企业287个、关闭不合格白酒生产小作坊312个、取缔擅自加工改制液态白酒企业93个、责令限期整改散装白酒生产企业823个、捣毁制假窝点32个;查获各种假冒国家名白酒19208瓶、假冒优质酒11057瓶、假冒其他普通酒16242瓶、劣质瓶装酒7508瓶、劣质酒精36620公斤、水解酒精25公斤、劣质啤酒25839瓶、商标标识1800套;查封劣质散装白酒53658公斤;销毁过期葡萄酒5983瓶、过期啤酒4377瓶、劣质酒精勾兑白酒2500余公斤;现场封存无卫生、质检合格报告的散装白酒5615公斤。案值总额达570余万元。通过整治,全省酒类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得以好转,各种酒类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毒假酒市场流向及时得以堵塞,全省酒类产销安全隐患基本消除。以点带面,强化督查。省商务厅先后派出督查组,分赴酒类产销重点地区进行专项整治导、检查,并将整治成果和经验做法及时简报全省。各市、州督查组也组织县(区)酒类执法人员开展巡回交叉执法检查,并有意识地加强部分工作基础薄弱县(区)或边远区、乡的督导工作,现场交流推广整治工作经验、提高酒类行政执法技能、纠正监管缺位现象,基本上清除了专项整治中的盲点和死角。标本兼治,立足长效。各地在专项整治中,积极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严格酒类许可审批制度,强化证照管理,并着重搞好“专项整治与日常检查、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市场监管与引导企业自律、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的四个结合,加大了动态监管和治本力度,做到打防结合。
(信息来源:四川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