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友 本报记者 刘凌林/文
前不久在广州举办的“广东外经贸知识产权实务研讨会”上,就如何应对越来越频繁的非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等问题,中外专家向国内企业支招儿。
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李顺德教授指出,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强化三种意识等有效保护形式来应对各种非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
李顺德认为,在目前及今后国际贸易中,国内企业首先必须要有三种意识: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包括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和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二是树立知识产权发展意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推动和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会永远一成不变的。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竞争意识,应该学会自觉、有意识地将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工具;提高对滥用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抗争意识。
其次,国内企业应该注意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在我们的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特别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时,将会面临来自知识产权的风险。这种风险从国际范围来看,主要有知识产权被侵害的风险、知识产权侵权指控的风险和知识产权构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风险。
再者,国内企业应该重视限制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的滥用。滥用知识产权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可以构成非法垄断行为,严重危害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在这一点上,国内企业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容忍,否则吃亏的只能是企业自己。
李顺德认为,突破知识产权瓶颈的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一般可以理解为是指自己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取得的、不受他人制约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但是,这种自主知识产权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即所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应该满足某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全部法定条件;依法履行了取得该项知识产权必要的法定程序;在该项智力劳动成果中,不存在受他人知识产权制约的情况和因素。
李顺德强调说,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特别是知识产权方面还要受到外国公司的制约。在产品开发、产品制造和产品营销这3个环节之中,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这个环节,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这两个环节还很薄弱。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的“制造强国”必须在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这两个环节上有所突破,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如何获取国际知识产权“护身符”
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或海外投资时,应如何理解并运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为自己争取和创造更多的优势呢?英国著名商务法律公司沃克·莫里斯公司知识产权部门主管帕特里克·坎垂尔在会上指出,中国企业一定要完全地接触和融会贯通,才能为自己“走出去”获得“护身符”。当然,中国企业也可以在国际上聘请知名律师所为自己服务,缩短这一时间和更具针对性。
帕特里克·坎垂尔表示,其实在欧共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里,中国企业同样处于同等地位,也可以获得很多的有利条件,以英国为例,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机制就有民事法院、民事赔偿、刑事赔偿、贸易标准部门和其他政策。民事赔偿中,就有临时禁令、未经通知的禁令、最终禁令等形式。
另外,中国还要了解到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关和进出口规定,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国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