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应走“循序渐转”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09:10 中国经济时报

  研究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经济问题可从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城市三个角度。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指通过发展接替产业——包括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摆脱对原来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的依赖,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的转变。发展接续产业是指在原有资源产业的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拉长产业链,简称“小转型”。发展替代产业是指与发展原有资源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通常也不太可能是新的资源产业,简称“大转型”。

  实践表明,利用“小转型”和“大转型”的组合搭配,实现“循序渐转”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最优方式。

  于立 姜春海

  一、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型城市

  辽宁省等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经济的突出特点是整体上资源已经或趋向枯竭。因此,研究这样的老工业基地资源型经济问题可有三个角度,并各有侧重。第一,从资源型企业角度,其重点应是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退出问题,因为资源枯竭型非国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退出难度较小。第二,从资源型产业角度,其重点应是结构调整。第三,从资源型城市角度,其重点应是产业转型。资源型企业可以退出,资源型产业可以衰败,不必强制性地“持续发展”。然而。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不能轻言“退出”或“衰败”,而是更应强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社会保障制度不建全这样的国情之下。

  资源型城市是以开发耗竭性自然资源而兴起或发展壮大,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主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中国的资源型城市“因矿而兴”,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快速兴起的。根据资源开发程度,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枯竭期。

  由于衡量标准不同,资源型城市的数量也不同。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机构的研究,截止2002年底,中国县级市以上的资源型城市约有118座,其中辽宁有7座,分别是抚顺市、阜新市、本溪市、盘锦市、铁法市、葫芦岛市和北票市。这些城市多以煤炭资源为主,有的则以石油和有色金属资源为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型城市无偿地向国家提供了大量资源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国民经济建设。但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居民收入下降、城市失业率增加、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从经济角度看,资源型城市除了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似乎没有其他选择。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内涵与特点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指通过发展接替产业——包括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摆脱对原来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的依赖,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的转变。发展接续产业是指在原有资源产业的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拉长产业链,简称“小转型”。发展替代产业是指与发展原有资源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通常也不太可能是新的资源产业,简称“大转型”。

  由于资源开发导致城市生命周期处于不同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具有主动性和被动性两个基本特点。

  资源型城市主动性产业转型是指,资源型城市在成熟期,就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由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不断向资源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方向转变;同时,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产业的优势和积累,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资源型城市主动进行产业转型,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改变原来产业结构以资源产业为主导的“单打一”状况,打破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刚性,向综合性城市发展。而且在成熟期就及早地进行产业转型,容易创造较好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掌握主动权。

  资源枯竭型城市被动性产业转型是指,在资源开采的成熟期,资源型城市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产业转型,而是到了衰退期甚至枯竭期,才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这时,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客观环境已经非常被动,因此这种产业转型是无奈之举,是“逼上梁山”。

  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所拥有的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并蜕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迟早会遇到产业转型问题。即使是处于兴盛期,也应未雨绸缪,及早积极主动转型,否则等资源枯竭了再被动转型,困难大,成本高,时间长,效果差,这方面国内外教训屡见不鲜。

  三、资源型城市“循序渐转”的涵义

  在现实中,资源型城市主动性产业转型往往表现为“渐进式”,而被动性产业转型容易导致“休克式”。

  资源型城市“休克式”产业转型的基本特点是“资源枯竭、迫于无奈、被动应付”,是处于衰退期和枯竭期的无奈选择。“休克式”产业转型的被动性决定了其实施具有困难大,成本高,时间长,效果差等特点。如果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和原苏联等国家地广人稀,可以“听天由命”,必要时废弃某些资源枯竭型城市使之变成“鬼城”,而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就应尽力避免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休克式”产业转型。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中国的阜新等城市或地区进行的产业转型“休克式”特征明显,代价很高。

  而资源型城市“渐进式”产业转型的基本特点是“资源未枯、积极主动、循序渐转”,简称“循序渐转”。主动的“循序渐转”具有困难小、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美国的休斯敦、中国的鸡西等城市走的就是“循序渐转”之路,效果都较好。

  所谓“循序渐转”,是指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采的成熟期,在财力相对充裕、外部环境比较有利的情况下,就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思想上破除“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只图眼前不顾长远的发展观,树立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和谐发展观。在具体实施上科学地制定多元化产业转型战略,必要时甚至控制主导资源产业的发展,逐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在产业规划上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一批能带动一方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逐步实现由地下向地面、由资源产业向非资源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深精加工、由掠夺性开采向有计划保护性开采转变。实践表明,“循序渐转”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最优方式。

  四、资源型城市“循序渐转”的途径与配合

  “循序渐转”实质是在成熟期,就要以资源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稳步转移,逐步替代,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与原来资源产业有无直接产业关联,“循序渐转”包括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实行“小转型”,如美国休斯敦市由石油开采城变成石油研发城。二是发展替代产业,实行“大转型”,彻底摆脱对原来资源的依赖。如日本成功地将九州町村市由煤炭工业区改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区,完全摆脱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循序渐转”的两条基本途径各有其优缺点和不同的适用条件。“小转型”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增加产业附加值,同时也有利于发挥聚集经济作用,因而产业转型难度较小。其主要缺点是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有时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所以,“小转型”主要适用于城市资源开采业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情况。“大转型”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彻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单一资源型城市向综合性城市的转变,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缺点是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政策和区域文化等因素制约较大。所以,“大转型”主要适用于资源开采业处于衰退期或枯竭期,外部环境也比较有利的情况。

  “循序渐转”的两条基本途径虽有选择上的先后问题,但二者在一定时期却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而言,资源型城市“循序渐转”过程中,首先应该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行“小转型”。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好,通过精深加工、扩大贸易,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能力,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发展多元化替代产业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资金,同时还可减轻就业压力,增强替代产业的发展后劲。

  由于资源最终是要枯竭的,因此资源型城市最终还是要在传统资源产业发展的一定时期,实行“大转型”,逐步引进替代产业。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产业在体制上应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战略上应应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在技术上应坚持科技先行,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手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替代产业,从而使资源型城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起来说,资源型城市的立市之本是资源,一般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完全抛弃传统资源产业的做法不符合“循序渐转”原则,也不现实。在“循序渐转”过程中,“小转型”和“大转型”应二者并用,但在不同时期应有所侧重。

  中国黑龙江省鸡西市在“循序渐转”方面成效较好。作为全国重点煤炭生产基地,截止2004年,鸡西煤炭探明储量64.7亿吨,可采储量15亿吨,以现有25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还可以开采60~100年。虽然煤炭资源仍然十分丰富,但早在20世纪70年代,鸡西就开始“循序渐转”,首先侧重“小转型”,发展接续产业。主要做法是:一是立足煤炭资源优势,拉长煤炭产业链,搞煤炭深加工,着重发展了精洗煤、焦炭、煤气、煤焦油产业;二是搞煤炭资源转化,集中扶持和发展煤电一体化、煤钢一体化;三是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抓了煤矸石建材和发电。与此同时,积极实施“大转型”,发展替代产业。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努力,使绿色食品、旅游、制药、边贸等非煤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鸡西煤与非煤的比重由原来的8:2调整为1990年的6:4,再调整为2000年的5:5,最后调整为2004年的4:6,逐步构建了煤炭主导产业与接续和替代产业相衔接的产业格局,摆脱了单一的煤炭经济,走上了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

  在辽宁省,既有本溪、阜新等资源已经枯竭的城市,也有盘锦等资源尚未枯竭的城市。有的城市产业转型取得一定的效果也已说明,“循序渐转”的成功经验值得相关资源型城市借鉴,以便摆脱“因矿而兴、矿竭城衰”的困境,而走成功地进行产业转型,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