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斥责银行在推行新的贷款风险控制方法中“走过场”。
在银监会主席会议上,刘明康总结了2003年扩大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以来的得失。他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推行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绝大部分机构还没有按照五级分类方法对非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考核。并指责一些机构“重形式轻实质”的走过场行为。
就此,刘明康提出强化贷款质量考核、完善五级分类标准等七项措施,强调将对隐瞒资产风险,推行不力者予以重处。
其实,在此次会议之前,银监会已经多次督促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并在多种场合指责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推行五级分类是银监会成立后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银行‘阳奉阴违’。”一家银行的风险控制部负责人说。
银监会在此次会议中也指出,由于绝大部分机构还没有按照五级分类方法对非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考核,将“四级分类结果简单分块划入五级分类”,以至这类资产风险底数难以全面、真实反映。“个别基层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有意放松分类标准,甚至人为调整分类结果,隐瞒资产真实质量。”
反对者认为,以五级分类的方法计算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大幅上升。
业内人士认为,推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是控制银行贷款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事关金融业改革成败。但推行中遇到重重阻力,才让银监会不得不“耳提面命”。
所谓四级分类,是根据贷款到期后能否及时还贷,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贷款。现在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制度”,则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对贷款风险进行事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