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借读费:有关歧视,无关资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03:18 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深圳市的一份调研提出,对外来工子女入学不能取消借读费。来自《南方都市报》5月13日的消息说,对于居住满5年的外来劳务工子女的借读费能否减免问题,广东省政府委托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到深圳开展农民工管理服务问题的专项调研。在调研会上,代表们并不赞成减免借读费。

  缴纳借读费的主要理由,是外来劳动力过多。截至去年底,深圳外来劳动力办理就业
登记手续的为417万人,外来劳动力流动就业人口与户籍员工的比例约为5∶1。近4年来,深圳各公办学校非深圳户籍在校生的比例均呈两位数增长。2001年为27万人,2004年已达到47.1万人。代表们认为,不论是土地还是资金,全市教育资源的供给已达极限。由于深圳特殊的人口比例,如果取消其子女的借读费,将刺激深圳教育需求的恶性增长。

  依我看,深圳方面不愿意取消借读费,无关资源短缺,而有关身份歧视。

  首先,有关方面继续收取借读费令人费解。其一:土地和资金的供给规划,是按户籍人口确定的,还是按实际区域人口确定的?如果是后者,根本就不存在“极限”问题;如果是前者,这样的规划本身就是不公正不合理的。以一个不公正不合理的规划,如何反证另一个不公正政策的合理性?

  其次,有关方面在面对外来子弟入学的问题上,强调不论是土地还是资金,教育资源供给已达极限,可是在向外地人出售房屋时,却根本不提土地供应已达极限,照卖不误。这种“经济上吸纳(赚外地人的钱,收外地人的税),社会上排斥(不给外地人提供公平的公共基础服务)”,明显地证明了歧视的存在,却无法为资源紧张作证。

  本来是城市住房有多少人口容量,相关政府就应该与之相适应地建设多少学校。如今,不少城市管理者却把诸如校舍的建设等任务都推给了房地产商。外来子弟务工人员为孩子的义务教育要三次交税:第一次是缴纳和当地户籍人口一样的工资收入、消费税等税收;第二次是买房(或租房)时无形中交了一笔建校费;第三次是借读费。同样的税收却无法享受同样的共同服务,这是变相的经济剥夺。

  有关方面抱着“户籍人口”不放,自然可以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却为城市发展埋下长远祸患。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来看,移民第二代基本上都是“回不去了”的扎根的一代,他们的素质是高还是低,都得由流入地的未来来承受。如果因为身份歧视把他们挡在了正常教育的门外,城市的未来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通常而言,移民第一代是忍辱负重求生存,第二代则直接要公平求发展。如果这个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在他们心中种下的就是怨恨。不久前的一份“北师大报告”证明了这一点:打工子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最突出的表现为对外界严重敌对。数据显示,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社会、他人等外界因素抱有严重敌对态度的所占比例是普通学校初中生的12倍!原因就是感到前途渺茫,远非他们的个人努力所能解决,“很多在这里上学的初中生毕业之后无法继续读高中。想要继续学习就要回老家,而这又是他们所不愿意的。”

  资源紧张是一个全国范围的难题,建立基于公平的经济税收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是化解整体资源紧张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作者:萧剑 时评家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