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沪港城市峰会论坛 > 正文
 

金融分论坛演讲嘉宾接受记者采访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 17:40 新浪财经

  沪港城市峰会论坛5月21日在上海四季饭店举行。峰会立足上海、借力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力量,隆重推出沪港竞争力研究报告,与沪港两地商业精英共同展望沪港两城未来在金融、地产、物流和旅游等行业的机会与未来。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媒体支持,对此次盛会进行了全程直播。以下为金融分论坛演讲嘉宾接受记者采访实录:

  巴曙松:有请陈先生来讲一下,香港和上海哪些是竞争的?

  陈先生:内地的各种产业和区域的发展,给香港带来了很多的机会,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且要改良很多地方。我想在过去一段时间,包括我们的成本结构,都进行了很多的调整。我想很多的变化,在于政府做什么措施,什么政策,我觉得在于人的想法的改变。可能在过去有些人觉得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实际上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内地有很多的变化。大家都承认经济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也要面对竞争,也要提高自身的优势,才会掌握自身的命运。

  巴曙松:实际上在中国本土有可能存在两个金融中心,如果大家都做得足够好的话。

  施海宁:在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我们还是比较愿意接受国外的经验和意见,我想恶性的竞争是不存在的,是良性的,互动的竞争。现在上海和香港之间,可能还没有成熟,没有这种竞争的架式。而这种竞争是在金融方面的竞争,一个金融方面的竞争,最活跃的市场,是限制最小的市场。至于你讲的第二点,上海要成为金融中心,是不可能的。这点我是不同意,我觉得道路是漫长的。但是我们都很有信心。

  周志雄:如果说上海和香港之间竞争力来看,有可能出现的创新的企业。纯粹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上海周边工业环境的设施、人才、包括大陆市场,上海的投资价值要比香港高得多。

  嘉宾:上海投资价值高,香港是金融中心,投资跟金融中心是两回事,上海的金融是没有效率的,香港是有效率的。

  周志雄:我觉得有些东西不是上海可能定的事情,他受国家的限制。

  施海宁:我觉得上海是一个体制制约的问题。对于跨行业的限制,这样一来,对上海很显然是不利的。如果一个外资企业设一个代表处,他都设在北京。上海确实在金融政策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嘉宾:在这个地区方面,对你们公司来说,投资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当然他投的公司并不是香港本身的公司,是作为一个中心地区,由于它的法规、它的整个贸易可以辐射很多地区,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包括金融服务,我们100多个银行,也不可能只服务香港地区,在不同的城市里面,都是透过市场力量形成的,都是形成自己专门的一些竞争力和优势的。也不可能每一种是最有实力的一个产业。香港服务对象及也不仅仅在于香港,我们也希望这个辐射能力能够对内地各个产业的发展带来好的发展。我们可能拓展国外品牌,做上市,做贸易推广方面比较成熟。所以我补充这样一点。

  嘉宾:施海宁先生说上海落后香港20年,竞争是一种动力,没有上海,哪有香港呢?我是香港工商银行的董事,所以就是为什么我们做这个示范?因为如果是工商银行,希望在海外尝试我们在香港的银行可以做企业短期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所以我觉得有上海、有国内民营的发展,我们香港的金融地位会比较巩固一点,好一点。我们觉得竞争力是一个动力。谢谢。

  巴曙松: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现场提问。每个人只能提一个问题。

  嘉宾:我是东方早报的记者。香港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中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你们在法规的感受上面,是不是可以感受到法规的区别?

  周志雄:我觉得整个大陆的金融体制要落后十年、二十年,原因不在于上海。因为香港作为一个一国两制可以运行一个自己的体制,他是可以决定很多事情的,上海有很多事情要由中央政府决定的。所以从金融服务的角度讲,的确可能有100多家VC有办公室,上海金融服务做的好,做得到位,因为上海有很多事情都做不了的。

  施海宁: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在香港和上海相比的时候,还没有把法律体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进行比较。我想应该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海比香港落后二十年,我是认为从上海自己的角度讲,要建成一个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讲还要二十多年,建成之后到底有多大差距,我现在也不敢说。

  记者:我是全球财经观察的记者,我想问施先生,关于浦东金融中心的建设前阵子在淡化上海金融中心的定位,但是刚才听您的谈话,确实有淡化的倾向,我想问一下上海在金融中心的定位方面是不是有一些转变?

  施海宁:你提到上海市政府我就没有资格回答你了。我是浦东服务部的,我讲的主要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从我本人觉得建设金融中心的做法,和战略上不会有什么变化的。根据一些环境和情况国家可能会做一些调整,但是对于我们浦东服务部的工作人员,我们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使得一些企业愿意留在浦东,为浦东的发展作出贡献。

  嘉宾:我是东方早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上海现在建金融中心,上海建设是本土的金融中心,这个金融中心都是有很多的金融中心的总部在这里有的,我们现在看的四大银行的总部,都在北京,重要的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很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巴曙松:基本上本土最大的银行是东亚银行。一个地方是不是成为金融中心,和总行和分行没有直接的关系,现实生活的无限多样性,可以找出任何一个全部是由分行组成的金融中心。我不能简单的做这个回答。。

  施海宁:四大金融银行不在上海对上海来说,确实有一些影响。

  巴曙松:最后一个问题。

  嘉宾:我是上海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你的文章说,说未来香港和上海的金融会走得更近,两地的金融开放的程度是明显不一样的,如果两地走得很近的话,是不是产生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巴曙松:前几天香港把汇率制度做了一个调整,未来人民币在香港角色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现实,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香港在内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交通银行在这边上市呢?对我们上海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我想最后台上的嘉宾每个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结束今天的会议。

  周志雄:其实从我的立场,我只关心金融大的课题,今天的话题是上海如何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我想提一个希望也好,要求也好,实际上你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是非常没有效率的。股市上,股市不流通,作为投资人是没有办法。实际上有很多企业,是需要资金的,但是现有的体系是没有办法。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不是国有企业,越是高科技的企业越是没有钱。如果上海作为一个金融的中心的话,能够在这些各种中央政府提出的各种限制的条件下,上海地区的金融机构也好,如果能够想出一些方法,就可以让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一个条件。

  施海宁:从中国内地的发展的势头来看,我相信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上海和香港之间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而上海的进步对香港也是一个促进,我相信沪港城市之间是可以相互交通的,共同进步。

  巴曙松:现在加上我们香港和长三角,七个全球的城市是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的区域。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在晚上卫星的地方里面,哪个地方的灯光更璀璨,哪个地方的金融就更发达。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嘉宾的精彩演讲。到这里2005年沪港城市峰会结束了,我们今天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走向明天的一个动力。如果这种融合继续发生,还将产生巨大的创造力。最后我代表东方早报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沪港城市会议,谢谢大家。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