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目睹一个古老的中国饮食———鱼生的复苏。很多中国人认为鱼生来自日本,而三文鱼也产自日本,而我们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食鱼生的传统源自中国,而三文鱼来自挪威。古色古香的装饰,环挂的唐代仕女图,典雅的古筝乐,身着唐代服饰的模特,开放而曼妙的唐代舞蹈,这一切元素似乎要把我们带入历史的隧道,随着太白的诗和而起舞。但这时却是身处一艘豪华的现代游艇,闪烁着的迷幻光影,现代的乐器组合,妆容艳丽的时尚女郎,这些又无处不在地昭示着现代的意味。身着唐装的时尚模特们托出一道道用挪威三文
鱼制作的新式鱼生佳肴,此时,诞生于唐代的“唐风鱼宴”以新时尚的面孔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上。一直以来三文鱼成为了日本料理的代名词,实际上,就如挪威驻华使馆鱼业参赞福世博在“唐风鱼宴”的致词上所说,“今天,我们目睹一个古老的中国饮食———鱼生的复苏。很多中国人认为鱼生来自日本,而三文鱼也产自日本,而我们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食鱼生的传统源自中国,而三文鱼来自挪威。”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孔子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其中的“脍”(也写作“鲙”)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鱼生。唐朝诗仙李白的《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中有“呼儿拂几霜刀挥,红肥花落白雪霏”,诗圣杜甫有“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遥想当时当地,豪放的诗人们鱼生宴请,歌以和之,酒以兴之,唐代舞女美步翩翩,而盘中鲜嫩细腻的鱼片、鱼丝刺激着诗人们的味觉、视觉,他们诗兴大发,吟诵出这些赞美厨师运刀切脍高妙技艺的诗句。唐代是食脍盛行的朝代,人们往往以鱼生宴请好友,众人同歌同酒同鱼肉,因此为了普及制脍的刀工技艺,还出现过今已失传的《砍脍书》。广州人一向喜食鱼生。食生是人类处于茹毛饮血时代的饮食方式。火的发现,人类进入了熟食时代,但食生的习惯一直在岭南保留,以至流传于后世。《岭表录异》如实地记载唐代岭南人多食海鲜并有生食的习俗,如鲎,“腹中有子如绿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脚,和以为酱,食之”;“鲶鱼,广人得之,多为脍,不腥而美”,“脍”即后来的鱼生;“虾生”,“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兰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以热釜覆其上;就口跳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谓之虾生”。唐宋以后,鱼生仍风靡岭南,成为岭南著名的风味菜肴。
时尚的“唐风鱼宴”
三文鱼,水红色,有白色的条纹很规律地夹杂着,甚美丽。过去吃惯了只是切成薄片的日本料理式三文鱼,这次却吃到了李白们曾经享用的三文鱼鱼宴。唐风鱼宴菜谱中有六道菜。三椒鱼脍以广东薄脆为托盏,放上腌制的鲜挪威三文鱼,青萝卜丝为底,红红白白,清清爽爽。响铃三文鱼则以马铃薯片为盘,将水红的鱼丝和广东泡菜、白色的蜇头丝、鲜橙皮、梅子相拌。这两道菜完全不同于日式三文鱼,不需要调料直接就可以食用,脆脆的盏柔柔绵绵的鲜鱼肉丝,酸酸甜甜清清爽爽的辅料,这时候再加上一杯特调的冰爽果味酒,夏天的滋味尽在心头。翠绿的竹叶上一些红白相间的鱼片,古朴的竹叶筒衬起,看着不忍竟吃了———这样的艺术品。忍不住蘸一口酸甜辣椒酱,酸酸甜甜,好像爱情的味道。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吃“卷”,春卷、蛋卷,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鱼生自然也存着卷的形态———就是眼前这道酿皮三文鱼了,薄薄的三文鱼片包卷着传统的酿皮,再配上中国独有的麻酱汁,李白当年是不是这样的吃法呢?
健康的才是时尚的
太平洋产三文鱼,但是只适合做罐头,而大西洋的三文鱼才是新鲜食用的最佳选择。供应着全球45%以上三文鱼的挪威有着长达21347公里的海岸线,并且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域之一。资料显示,大西洋三文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产自挪威的三文鱼是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鱼类,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胆固醇含量及心脏病发病率,营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关节炎、乳腺癌等慢性病非常有好处,并且对精神健康以及胎儿和儿童的发育也十分有益。(黄妮娟)(晓健/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