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制度创新变贸易大国为贸易强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 08:44 中国企业报

  陈 华/文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实现这一目标,需保持经济长期稳定、高速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创造”,必须调整优化我国对外经贸结构,变贸易大国为贸易强国。

  实现对外经贸战略调整

  面对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和纠纷上升的动荡形势,首先是从思路上实现战略调整,形成有层次、多元化的出口格局。我国外汇储备已比较充裕,外汇短缺时代不复存在,弥补资金缺口而引资的理论需要修正,摒弃为出口而出口、为创外汇而出口等传统观念。其次是有选择地进行出口。对能源、原材料等稀缺性、一次性资源要少出口甚至不出口;对创汇少的一般加工产品少出口;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两高两低”产品不出口。三是调整低价倾销、薄利多销的出口思路。少出口,多创新。四是调整引资政策。要有选择地引资,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引资越多越好。五是清理对外资优惠政策。内外资应一视同仁,做到凡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同样对内企、民企开放,形成内外资平等竞争、有序互动的格局,政府只作用于创造开放公平的环境,而不是提供优惠和人为扶持。

  运用游戏规则寻找共赢

  世界已进入贸易摩擦时代,共赢取向成为各国外贸政策的选择。中国如何与世界共赢。首先是要强化合作,这是避免对抗的明智之举。中国多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与43个国家召开了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会议,主动避免了摩擦。近几年,区域经济与合作日趋活跃,各种区域贸易安排特别是兴建自由贸易区不断增加。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已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突破进展。二是采用国际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应健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加快符合世界规范的贸易技术壁垒TBT体系建立,实现与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体系的对接。三是中国企业主动出击,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外企业有效规避反倾销的对策是到实施反倾销的国家投资建厂,或改变出口策略,化整为零,变整机出口为核心部件出口,降低出口额,增加出口利润等经验均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借鉴。

  建立外经贸预警制度安排

  面对外经贸领域突发事件,应建立外经贸预警制度,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化解。

  ——建立跨部门和机构间的协调制度。加强商务部、海关、商检、进出口商品行业商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建立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机构的合作,争取谅解与支持。

  ——发挥行业商会的自律作用。行业自律制度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属于非政府组织NGO,是自发组织和发展起来的,自我管理和约束,一般是自愿原则建立的非盈利NPO组织。发挥行业商会作用,开展行业保护、行业协调、行业监管,促进合作与交流。

  ——建立出口预警制度,重点监控“量增价跌”商品。全国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已率先推出该制度,其做法一是对出口商品按出口货值由大到小排序,列出出口货值200种商品;二是在200种商品中筛选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的50种商品由高到低排序;三是筛选出口最终目的地集中于某个国家或地区,或该国、地区数量上升快,同时价格下跌的大宗出口商品重点监控;四是通过一定渠道向监管部门、行业商会、出口企业发出预警通报。中国商务部已设立监控出口委员会,预防“突然的供应过剩”以及毁灭性的竞争。

  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三大主要环节中,我国只有加工制造、装配环节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研发和营销两端均处于劣势。要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既要稳定和延续中低端产品比较优势,又要创造和积累中高端产品比较优势。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应扶持向中高端产品生产环节延伸,逐步积累比较优势。在一般贸易中,扶持出口优势行业。重视和发展服务贸易,增加服务出口的新产品、新业务。同时更新观念,扩大国际贸易业务范围。通过信息化建设,发展国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转口、转运业务,使中国成为周边经济体的转口贸易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国际调配中心。

  以研发R&D投资衡量一个国家的知识储备水平。美国企业依靠的是联邦基金向国家和私人基础研究机构提供大笔资金。日本则是通过相互竞争的工业家之间的合作来运作,关键技术由通产省提出研究计划,工业家们在研究最初阶段联合起来,一旦取得一定成果,就重新恢复各自的独立性。欧盟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二,日本、韩国则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日韩知识储备很高,同是来自亚洲的溢出效应,适应和吸收的成本会比东盟较低,加大从日韩美欧进口资本品,对中国较为有利。要鼓励外商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出口采购中心;鼓励外资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其溢出效应;鼓励外资设立出口型企业,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转到中国,落地生根,转型升级,从而带动中国的产业升级。

  作者系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