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 05:40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郭永刚 何磊) “发达国家可以在人均GDP8000至1万美元时改善环境,而我国很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时,生态、社会和政治危机会交织在一起提前来到。”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天在北京财富论坛“隐约逼近的环境危机”专题讨论会上表示。 潘岳说,中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排
他还说,50多年来,中国人口由6亿增长到13亿,而可居住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已从600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00多万。我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患上支气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如果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发展下去,随着15年后我国经济总量翻两番,染污负荷还可能增加4至5倍”。 潘岳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第一项工作是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第二项工作是在浙江、四川、内蒙古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试验。考核内容包括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和公众满意程度。“环保指标将与政府官员的升迁挂钩。”潘岳说,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考虑,明年将这3个地区的官员政绩向全社会公开。 第三项工作是调整行政规划区域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第四项工作是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技术。而这项工作需要价格、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引入社会投资。 专家计算,环保投入至少要达到GDP的1.5%,中国的环境才会有所改善,而中国的环保投入一直在GDP的0.5%左右徘徊,直到1999年才勉强达到1%。 “2004年,中国环保产业的收入总额为2500亿元人民币,今年将达3000亿元,5年后有可能达到5000亿元以上。这种发展速度,相信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在今天的论坛上,潘岳还当了一次“推销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