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8日讯(见习记者袁春秋)济南地产果品产量低、品质差、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能走进国内大超市和走出国门的中高档果品寥寥无几。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济南南部山区林果综合开发项目对接会上获悉的。
参加会议的有关专家表示,集约化程度不高、高档果品少、品种结构不合理、市场信息缺乏等“四大软肋”捆住了济南地产果品发展的脚步。首先,集约化程度不高。由于南部
山区的地产果品的经营模式主要以小作坊为主,面积小且分散,加上品种杂乱,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差,缺乏市场应变能力,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其次,高档果品少。南部山区的果品由于主要是中低档果品,产量低,品质不高,能走进国内大超市和走出国门的中高档果品寥寥无几,致使地产果品的销售只能限于国内一般市场,并且价格低、效益差。第三,品种结构不合理。南部山区现行的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提高后对果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的消费需求。第四,市场信息缺乏,销售渠道不畅。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仍然是南部山区果品销售的主渠道、主方式,大量的果品仍靠果农的自销为主,外销运转不畅,没有形成产供销合一。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科研院副院长杜卫东等专家表示,济南南部山区的地产果品要扭转眼前的尴尬境地,一味埋头搞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延长果品的冷藏保鲜、配送运输、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和培育多层次的流通中介组织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地产果品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矛盾,实现产供销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