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顾沙、胡东升、国家发改委宋群认为,在产业全球化趋势日渐深化的形势下,还应重建民族产业体系。
目前,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很强的重合性。一方面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多样化,特点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
业与服务业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扩散程度加大速度加快。改革开放以来的有限开放过程中,我国原有产业在跨国公司实施的浅度一体化战略和深度一体化战略中,虽一定程度上已纳入全球分工体系并提升了分工地位,但始终处于分工低端。
目前我国产业体系成份已有很大变化,外资已占相当比重。不可否认的是,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对外开放的负面效应,却是相当程度地使我国自己的产业配套体系和自主技术体系受到冲击和割裂,产业关联度逐步降低,外资对我国产业的产权控制、技术控制和营销渠道控制日益加大,我国产业对跨国公司产业的依附日益强化。
而在全面开放条件下,我国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有可能被进一步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中,对此政府应重新考虑新开放环境下民族产业体系的重建问题。
重建民族产业体系,并不是要恢复计划经济下那种产业体系,但在全面开放条件下,是否要沿着现有路线走下去,让更多跨国公司改造我国传统产业同时占据我国产业阵地?回答是不行,必须在吸引更多跨国投资和高技术加快我国产业发展的同时,重建新的民族产业体系,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由于外资进入,我国许多产业已进入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似乎原有民族产业在跨国公司战略面前难有作为,但这不等于不能培育自己新的民族产业。新民族产业的形成,不能靠传统办法,也不能完全靠政府保护,而要在竞争中形成。因此“十一五”时期应将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国家培育新民族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