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股改的楼梯声响过以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 09:17 中国企业报

  “五一”节前后,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备受期待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公布了清华同方、金牛能源、紫江企业和三一重工等首批4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企业名单,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但沪、深两地股市对此的反应却是强烈反弹,节后头两个交易日大盘连续下挫,不断创下中国股市新低,投资者信心受到重挫。

  很显然,震荡的市场表现无异于重重煽了有关监管部门一记耳光,大大违背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政策意愿。由此,人们也更加增添了几许对股票市场改革的猜想。

  本来,中国股市上存在着的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限制,股市上存在着三分之二股权不能流通的制度安排,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早已被中小投资者所唾弃的严重弊端。在此种形势下,启动针对体制沉疴的股权分置改革,按照常理应当被市场看做重大利好,但市场却恰恰做出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这不能不说是改革的尴尬。

  对于市场不买此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账的原因,坊间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往的几次国有股减持对市场的冲击投资者仍然记忆犹新,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二是众多中小投资者认为为此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而出台的规则与制度仅是一般程序性规定,可能会面对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对改革试点效果心中没底。

  其实,对于股权分置的认识问题,社会各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早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股权分置是人为精心炮制出来的,是一个虚假的命题。在现实股市中,规则的重要性往往要大于非规则的现实情况。但中国股市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从开市的第一天起,就以潜规则的形式存在,股票定价就是因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特殊设置而形成的溢价格局,所以才有了流通股价远远高于非流通股的现实,两种股权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则。而如果要修改规则,高溢价发行的股票的支撑基础就消失了,股价也没有必要高高在上了,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就是过去和现在不能衔接,一切就要推翻重新再来。因而,如果对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命题进行求解,就不得不进行虚构了。

  或许,学者对进行改革试点的股权分置的解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臆测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推理的逻辑还是相当严密的,而且还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如果相关层面能够与学者的解读进行对照改革的话,最终找到的方法和路径可能会更加直接有效。

  “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是过去人们经常对一些部门改革努力的调侃,如今它已经绝对不再是中国股市改革的真实写照,因为监管层近期出台有关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以及一系列后续行动的实施,不仅让投资者看到了监管层坚强的改革决心,更看到了政策的取向和发展的大势,市场不买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账应该是暂时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效应必将延续显现。

  相信目前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已经正式启动、市场正在磨合最佳方案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必将会进入大幅度提质增效的“后股权分置”时代,而且恐怕在市场上曾经受到过伤害的投资者以及监管层自身都会更加积极理性地去面对那个让人期待的“后股权分置”时代。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