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原料药生产过热致无序竞争 四大家族陷内忧外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15:32 商务部网站

  刚刚进入2005年不久,华药、鲁抗、石药、哈药四大以原料药及其抗生素生产为主的国有制药龙头,就遭遇了内忧外患。

  由于农副产品、能源提价等因素,在进入2005年后继续存在,导致制药企业的原料、生产成本上升。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2005年1月1日起除注射用青霉素钾盐、钠盐以外,其他药品粉针剂的生产均不得使用普通天然胶塞。但更换丁基胶塞之后,使得
本来利润就很少的抗生素粉针的生产更是雪上加霜。

  行业过热导致无序竞争

  “这些制药企业面临的内忧外患,有成本增加的因素,也有结构调整的政策性因素,但深层影响原料药企业盈利的是生产企业数量与产能的增加、行业过热。”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顾问俞观文表示。

  “发达国家原料药转移生产趋势日益明显,这是中国原料药产业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基于这一判断,中国制药企业进入原料药生产领域温度持续升高。

  以青霉素原料药生产为例。近年来,作为我国医药工业重要战略品种的青霉素生产发展很快,但也逐渐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并直接导致青霉素市场供求失衡,引发青霉素价格大战,已对青霉素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全国青霉素原料药生产厂家也由五六家迅速增加到十几家。

  目前,国内各大生产企业还有扩产趋势。来势最猛的首推位于河南新乡七里营的华星药厂。经过近几年的连续扩产,华星药厂的青霉素年产量已经达到5000吨,还在上第四期、第五期工程,准备扩大到万吨生产能力,要超过华北制药,争中国第一。

  外资也看上了中国青霉素生产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境外厂商对已停产的湖北黄石药厂、河北冀东药厂进行注资。印度一家企业在山西太原投资建设了年产3000吨青霉素企业。珠海一家合资企业在四川新建年产3000吨的青霉素工厂。

  加大宏观调控促使产业升级

  据了解,我国新上的青霉素项目多数集中在青霉素原料药、青霉素粉针等初级产品,而下游深加工产品特别是以7ADCA为中间体的下游产品——半合成青霉素发展一直逡巡不前,低技术含量、低加工青霉素品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受中间体合成技术的限制,7ADCA长期依赖进口,我国的头孢菌素生产起步较晚。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青霉素深加工品种约有50种,而国内可以生产的仅有9种,形成一定产量的只有6种。我国青霉素原料药目前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而半合成青霉素产量却不足世界总产量的10%。

  俞观文表示:“青霉素等原料药的产能已经大于销售需求,但国内的一些企业还对此继续投入。虽然国家发改委已经有关于制止医药行业重复建设的文件,但还只是指导性文件,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急需有关部门像对待钢铁行业一样,有确实的措施来限制青霉素等原料药行业的投资热。”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开始转移原料药生产,因而对我国原料药需求加大,我国制药企业均看好这个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国内各大生产厂商纷纷扩产。这不仅仅表现在青霉素产品上,维生素C等其他原料药同样也存在这种状况。

  专家认为,由于宏观调控乏力,重复建设生产原料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原料药产量增长幅度大大超过需求量的增长,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一降再降,最终使原料药生产陷入低价竞销的“怪圈”。俞观文认为,当前国家应加强对青霉素等原料药生产的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实施总量控制、限产保价等措施,控制生产和审批新的青霉素等原料药及粉针生产项目,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和技术合作等形式走联合发展道路,避免低水平重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国内生产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青霉素等原料药的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以增强青霉素等原料药的消化能力。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子站)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