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前沿观察:别让高消费主义冲击中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 11:57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邓聿文

  5月8日的《羊城晚报》报道,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统计,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家庭。具体来说,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55%和122%,青岛、杭州和深圳等中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例也平均达到了90%左右。而在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2003年的个人平均负债比例则只在115%。

  我认为,京沪市民负债高于欧美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尽管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居民的家庭负债都是不可避免的,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负债消费意味着人们看好未来经济发展,但是,我们的GDP毕竟才刚刚迈上人均1000美元的门槛,即使以北京为例,2003年职工的平均收入也才13000元人民币多一点,过度的高负债消费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崇尚节俭、量入为出。负债消费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才逐渐兴起的,当时国家为了启动内需,鼓励居民进行消费。此外,由于银行对个人信贷的资信、支付能力的审查并不严格,客观上也鼓励了居民的信贷消费。而中国城市居民的个人信贷消费主要还是房地产,所以地产商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和巨额利润,也是迫使居民必须负债消费房地产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提,这就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对中国的侵蚀。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外来消费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的时尚视觉叙事等对社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代西方生活方式强烈地冲击人们的意识,消费者的欲望处于整个中国消费史中最膨胀的时刻。我们看到,年轻人买房、买车通常是“一步到位”。可以说,中国加入WTO,一方面使得中国成了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费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主导性的地位。

  尽管许多人看好未来,且从经济学角度言,适度负债消费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然而,如前所述,在中国的负债消费群体中,有相当多其实是尚不完全具备消费实力的“负翁”。而且,从长期来看,家庭高负债能够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也是有条件的,这就是存在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但我国的保障体系正在建立之中,社会信用体系更是不完善,缺乏家庭高负债的基础,故而消费者在承受债务能力方面比起欧美国家来要弱得多。另外,对银行和社会来说,如果大中城市出现大量因无法还贷而无家可归的人,那么,银行可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安定也可能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消费主义的盛行会在国家还未壮大时就过早消耗掉继续发展的资本。

  由此来看,对居民过度负债消费的控制实际上也就是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控制。从根本上说,纸醉金迷的消费主义侵蚀着国家求富求强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对流行于中国的消费主义要保持应有的警惕。

  (侯颖/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