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两岸新局·经贸:两岸筑梦共同市场 合赚世界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6:3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记者 萧曼平实习生黄润浏两岸建立“共同市场”乃大势所趋,无法阻挡,这是台湾避免被“边缘化”的必然选择。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不排除“共同市场”可以采取CEPA模式来操作。但“共同市场”并非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最终形式,两岸最终会实现经济一体化,“共同市场”只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两岸建立共同市场”随着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为了热点话题。这个“共同市场”能否建立起来?会以什么模式存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经济室主任李非教授5月7日接受本报电话专访时表示,台海两岸建立共同市场
乃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但“共同市场”并非台海两岸经贸关系的最终形式,两岸最终会实现经济一体化,“共同市场”只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共同市场”是必然选择

  连战此次访问大陆期间呼吁,两岸应展开经贸交流,建立共同市场。“两岸共同市场”这一概念是前国民党副主席、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萧万长在此前首先提出的。李非教授认为,“两岸共同市场”虽在名字上与CEPA相去甚远,但在基本含义上应该一样。李非认为,两岸建立共同市场是大势所趋,前景看好,这是台湾避免被“边缘化”的必然选择。专家指出,近年来,海峡两岸贸易持续大幅增长,台商对大陆投资持续增加,台湾经济对祖国大陆的依赖度持续上升,台湾经济的“中国化”在不断延伸。台湾经济“中国化”进一步的发展,就是海峡两岸经济的一体化或经济大融合。李非认为,台湾是一小岛,无法独立发展,必然依附于大国经济体系或者是大国经济体系链环的一部分。近年来,海峡两岸贸易发展一年一个台阶,2003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5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700亿美元,达到783亿美元,超过台湾外贸总额的1/5,相当于台湾与整个欧洲的贸易总量。据预测,到2006年,两岸贸易总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将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量的1/4以上。特别是大陆于2001年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到2004年,台湾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大陆市场出口额占台出口总额的比例上升到约40%;目前,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仅2004年一年台湾就从大陆获得近500亿美元的出口顺差。在某种程度上,台湾经济依靠大陆这个火车头的拉动与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内地与港澳建立的CEPA安排以及中东盟自贸区的筹建,都对台湾提出新的挑战,东亚地区日趋活跃的区域经济合作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投资转移效果,都使台湾面临“边缘化”的隐忧。如果台湾不与大陆建立“共同市场”,将难以躲避被淘汰的结局。

  经济一体化需20年

  李非认为,两岸若建立起“共同市场”,也不应该是两岸经贸关系的最终形式,而只是两岸经贸关系的一个发展阶段。李非介绍说:“严格意义的‘共同市场’是通过机制政策协调后的,统一货币及关税(或豁免关税)的共同市场,但两岸最终应会实现经济一体化。此次连战提到的‘共同市场’,应该已经将其意义放大为‘经济一体化’了。”李非估计,两岸的经贸关系发展将会经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自由贸易阶段,通过关税优惠、贸易优惠排除贸易障碍,加强两岸间的经贸合作;中级阶段则是通过机制协调,统一降低关税或豁免关税,统一货币等,从而形成“共同市场”;而高级阶段则是实现经济一体化。“按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看,估计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需要约20年左右的时间,”李非说。

  环渤海湾将是热点

  两岸“三通”是两岸建构“共同市场”的前提之一。如能实现两岸“三通”,会否催生出类似珠三角东岸走廊的新的“世界工厂”区域?李非认为完全有可能。李非介绍说,因为地缘方面的优势,福建的厦门、福清这些地方有可能像广东的东莞、江苏的苏州等城市般高速发展。但总体看来,若两岸“三通”实现了,甚至是“共同市场”形成了,台商的投资重点应该会落在环渤海湾经济圈。中国东部沿海地区20多年的增长积淀,已为环渤海湾经济圈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家认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湾经济圈正加速崛起,尤其是京津冀北地区,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增长极,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成为拉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若两岸实现“三通”,进而形成“共同市场”,李非认为,这将为台湾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带来极大帮助。“三通”不通,不仅让台湾民众耗钱费时,岛内产业也被严重拖累。两岸经济结构已经渐成一体,客观上需要物畅其流,不让直接往来,运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两岸实现“三通”,进而形成“共同市场”,将使得台湾的产业结构从此能够遵照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经由市场运作,这将极大地降低台湾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大陆企业,“三通”的实现及“共同市场”的形成将是件“好坏参半”的事情。“对于那些与台湾有联系的企业来说是有益的,因为成本降低了,但对于与台湾没有任何联系的大陆企业,‘三通’的实现及‘共同市场’的形成将提高台湾企业的竞争力,而这些大陆企业无疑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李非说。

  国际投资将倾向“共同市场”

  若两岸实现“三通”,进而形成“共同市场”,跨国公司在两岸的投资布局会有何变化?李非认为,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在投资布局上都会着眼于整个亚太市场的布局,而非仅仅着眼于大陆或者台湾。在“共同市场”没有形成、“三通”实现不了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上,将会为避开台海两岸诸多的人为贸易障碍选择非大陆、非台湾的“第三地”进行投资。但假若两岸实现“三通”,进而形成“共同市场”,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上就会更多地考虑大陆及台湾,甚至将亚洲市场的总部放在大陆或台湾,这对两岸的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穗风/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