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三个层面看人民币升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9日 05:3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近期外汇市场伴随对人民币升值的猜测,出现了日元价格变化扩大趋势,进而使美元和欧元汇率也有波折。同时国内外金融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再掀高潮,尽管我国央行以及决策官员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程,但是市场炒作人民币的势头难以抑制。

  在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嘈杂、我们所处的自身经济周期和国际环境交织复杂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已不是单纯的货币价值问题,而是已经渗入太多政治因素,需要综合
应对的多层面问题。因此,我们在应对国际舆论时,也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来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综合分析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际三个层面的不同因素,探讨人民币升值的话题。

  首先,从长期和短期层面看,短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9.5%,经济信心强劲,但能否保证长期维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一个问题。高增长带来的高消耗、低收益、低效力是不容忽视的。现在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扭曲,经济增长与市场条件不适宜、经济价值与消费心理不适宜、政策手段与改革机制不适宜,经济生活依然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虽然人民币升值从短期看利好,可以减缓贸易顺差,促进外商投资,但是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是否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贸易结构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其次,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看,现在国内宏观经济调控还处于不确定状况,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过热依然存在,还需要抑制这两个方面的投资过热。宏观调控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实现软着陆。我国目前的宏观环境和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有力地支持人民币升值。而银行改革的艰难复杂局面,更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金融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银行则是金融核心中的核心。长久以来,大部分银行的痼疾颇多,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冗员过多,竞争力低下,这些决定了中国银行业必须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业改革的每一步都无比艰难。公司治理机制能否健全,最终能不能上市,即使上市了股票价格能不能上扬,保持稳定,对社会信心,包括对中行和建行两家股份制银行的长期前景都有重要影响。所以以国有银行目前的状况,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已经消化掉的不良资产、已经改善的资本充足率,都或许要打水漂,都有继续扩大的压力与问题,银行的改革将受到干扰。

  从微观角度讲,人民币加息到底有没有作用,到底应不应该加,还不能十分确定。中国经济还没有进入必须加息的周期,利率存在加或减发两个可能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定价能力,金融机构也好,企业也好,它的定价能力到底有多少,因为利率没有市场化,完全不能自主确定企业资本的价值。

  另外从技术层面来看,企业在对浮动汇率或者一揽子货币汇率的把握上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多元化后,对一揽子货币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当看到美元、欧元、日元的波动性,其发展方向是不清晰的。所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应该从宏观微观两方面看,不能单纯从宏观看问题,也不能单纯从微观看问题,应该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最后,从国内和国际趋势看,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相当复杂,不确定的未来趋势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具有压力和风险。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都期望各自货币贬值,以求刺激经济,拉动经济,维持经济增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当中,也面临着许多需要调整和改革的问题,而我们的实力和基础并没有发达国家扎实,如果在这时候人民币升值是跟国际趋势相左,升值是否适宜是值得研究的。

  一些国内学者根据西方货币学原理用数据模型来分析,主张人民币升值,但西方货币学原理的基础是经济非常发达、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环境,但现在中国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环境。所以在讨论人民币问题时,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东西,但也不能偏离国际,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我们在使用国外的模型之后,怎么结合中国的实情,的确需要研究。就像温总理讲的,我们谈论更多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但是为什么不多想想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问题,这样就有防范,对我们是一件好事。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