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年中国并购年会 > 正文
 

谢其龙:跨国并购交易流程以及常见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17:42 新浪财经

  2005年中国并购年会于2005年4月28日下午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全球并购的中国机会与价值”。新浪财经作为网络媒体支持,对此次盛会做了全程直播,以下为香港德勤总裁谢其龙先生在会场上的精彩观点:

  我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是对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的一个回顾。另外就是跨国并购交易的流程以及一些问题。

  2003年到2004年回顾一下亚洲的并购活动,在2004年的并购活动交易的金额达到了2400亿美元。我看到在亚洲地区发生的并购活动其实绝大部分的交易合投资是来自于我们亚太本地区,金额达到1960亿美元,占到全地区交易金额的80%。那么在亚太区的并购市场上最活跃的国家是日本,第二位是澳大利亚,中国是占17%。

    跟前些年呈现的趋势是一样的,就是跨国并购最热门的行业还是金融服务业,然后其次是电信业和资源业。亚洲的并购交易占到了全球交易总量的15%,占交易总数的20%。那么在亚太地区的交易金额第三位是中国和香港,第四位是台湾。

    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瞩目的数字。你可以看到十大并购交易当中中国占了两个。刚才几位演讲嘉宾也提到FDI的问题,这张图上也显示出来历年中国的FDI数额都在持续的增加,到上年达到了606亿美元。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上投资者在中国的并购,我们看到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并购活动十分活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位的外商投资国家,2004年实现外商投资606亿美元,占全球的10%。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放松了外商投资领域的政策限制,最主要放开的就是包括金融服务业、零售业等等。

     那么在外国投资者眼里,中国不仅仅是生产的成本很低,而且市场的增长潜力也是非常大。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基于我们在中国做的跨国投资这类的业务,虽然有很多的外商对在中国投资都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们确实需要克服很多的障碍和难题。我们看到跨国并购最热门的行业还是制造业、消费品行业、金融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在上一年度最引起广泛关注的两个国际并购案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在海外并购活动的一个是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还有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的双龙汽车。那么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基本上他们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市场,然后用国外的品牌,并且希望拥有更多国外的资源。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并购交易的流程以及目前并购交易当中我们看到的一些问题。通常来讲,一个典型的并购交易主要有四个阶段组成。

    从一开始制定并购的策略,到目标的筛选,到并购交易的执行以及交易之后的整合和实施,这四个阶段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那么我们看到不同的国际并购战略实际上每次都有所不同,有的是觉得战略的定位是要提升企业价值,有的并购企业是为了收购好的品牌以及核心的技术,还有的是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另外有的企业是通过并购可以占领国际市场和获得全球的地位,或者说是为了实现市场和利益,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有一些是为了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第二个阶段就是筛选阶段,如果做这种全球性的并购或者是跨国并购的话,通常之间要最初选100个以上的目标,看哪些适合它的战略。然后筛选阶段从100多个根据公司的战略考虑,筛选下来变成10到50个侯选目标。然后如果能从这些里面再选出少于10个并购目标的企业。

    然后到了交易的执行阶段就是交易的一些基本条件,还有基本的内容达成一致。然后为了能够确定最终的并购价值,必须要做出调查,然后要为整个交易设定一个最好的架构。然后在这个价格双方达成同意之后就到了法律合同条款的阶段。那么这些就是我们看到在整个交易并购的实施和整合阶段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业务和公司层面的问题,那么你解决问题越快速有效的实施和整合,就是使交易成功的关键。那么这个是我们看到的境外投资者在中国遇到的常见问题,比如他经常觉得我们的交易的透明度不够,还有一个很突出的就是国内企业常用的估值方法和国际惯例有很大的差异,还有就是中国的外汇管制方面的问题。

  那么说到中国的投资者去境外进行一些并购活动也有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跟国外的法律环境和会计制度都缺乏一些了解,而且对于一些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来讲融资的渠道非常有限。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