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原材料涨价催化中央空调市场裂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10:49 商务部网站

  2005年,国内的中央空调市场注定充满了变数。

  涨价!涨价!涨价!春节刚过,原材料涨价的消息就接连不断:纽约原油期货每桶已经突破57美元;铜价一度上升到3260美元/吨,离历史最高纪录仅一步之遥;世界三大铁矿石公司的矿石价格狂涨71.5%,将大幅度压缩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向下游行业转嫁成本的趋势越发令人担心……中央空调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以及3月1日新的节能标准出台,给本来
就充满变数的中央空调市场又增加两道门槛。从发展趋势来看,这轮原材料涨价以及新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引起的震动,一点也不亚于2004年的宏观经济调控。人们不禁担心:中国的制冷行业能否承受住这一轮冲击?

  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和生存

  在4月12日开幕的第十六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上,记者了解到,原材料涨价确实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企业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比拼的是综合实力。作为机械行业一个分支的溴化锂中央空调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位居第一集团的三洋制冷、长沙远大和江阴双良,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二线品牌烟台荏原、青岛LG和上海开利等企业,努力以低价格来冲击市场,扩大生存空间;而其他小企业只能在某些细分市场上求生存。由于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主要企业在技术、质量等方面差距不大,因此价格战成为近几年企业间竞争的利器,产品价格逐年走低,产品的成本控制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和生存的关键。

  首先要面对替代品竞争

  在制冷行业,电制冷中央空调产品作为替代品始终是溴化锂中央空调的最大威胁。由于电制冷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在一次性设备投资方面占有优势。在溴化锂中央空调的几大类产品中,蒸汽型产品相对于电制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如果用户本身拥有锅炉时,蒸汽型的优势较大。热水型产品也具有和蒸汽型类似的优势。而燃油型产品,由于油价不断攀高,再加上对开征燃油税的担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燃气型产品方面,由于西气东输,市场逐步扩大,前景广阔,如果今后国家对用气有优惠政策,从长期的运营成本等方面来看,燃气型产品有可能具有相对优势;但是如果电价下降,则对溴化锂中央空调的威胁增大。

  总之,用气还是用电将成为今后双方竞争的主要焦点。正是由于有电制冷这个替代品的存在,导致溴化锂中央空调厂家首先要面对替代品的竞争,只有在击败电制冷产品之后,才谈得上行业内部各厂家的竞争。因此企业即使利润已经大幅度减少,也不敢轻易提价给电制冷以可乘之机,导致产品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如果某个企业提价,很可能丧失原有的部分市场份额。

  招标采购加剧企业间竞争

  用户对行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用户与行业中的厂家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他们迫使企业降低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多的服务,并使行业内的企业互相对立,从而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由于制冷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各主要企业的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小,再加上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用户经常采取招标采购这种方法,来加剧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用户的影响力非常大,导致企业被迫以较低的价格供货。

  从总体上来看,价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随着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部分厂家表示空调出厂价格将会有小幅调整。

  原材料涨价引发向下游转移成本

  除此之外,供应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有很大影响力。在中央空调产品中,钢材和铜材占据着原材料成本中的最大比例。以钢材为例,当宝钢接受铁矿石71.5%涨价的消息传出后,反应迅速的部分企业虽然加大了采购量,但是许多钢材厂家迅速调高了出厂价格,显示出对今后钢材大幅度上涨的强烈预期。虽然有部分观点认为,由于今年继续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将适度放缓,可能导致钢材的需求量减少,而钢材供给则可能在下半年缓和,明年基本达到平衡,从而使价格出现回调。

  但是,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钢材等基础原材料的涨价趋势已经形成,因此,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钢铁企业除自身消化一部分铁矿石和煤炭等的涨价因素外,可以通过提高出厂价格向下游企业转移成本。而中央空调行业很难通过涨价来消化增长的成本,因此供应商的涨价就进一步压缩了中央空调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

  目前中央空调行业面临的总体形势:一是由于供应商转嫁成本,导致行业内各企业的成本会有较大上升;二是由于受到用户的挤压和替代品的制约,各企业无法提价,担心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各主要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旺季时,决不敢涨价,而是通过努力自行消化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尽可能维持价格,在竞争激烈时还将继续降价,以避免失去市场;三是由于价格下降成本增加,利润率将逐渐降低,这种竞争持续下去将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劣势而逐渐退出市场竞争,所让出的市场份额将主要被第一集团所瓜分,第一集团的企业可能会出现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有所增加而利润下降的情况,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新标准对中央空调影响不大

  原材料涨价已经令企业不堪重负,3月1日,国家制定的空调能效新标准又正式开始实施。这说明,经过多年高歌猛进的空调行业,作为强制性的市场准入手段,新标准将以横扫千军之势,强迫低效空调退出历史舞台,从而为节能产品腾出市场空间。业内人士指出,新的节能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家用空调市场,对中央空调行业影响不大。专家预测,随着节能标准的提高,五年以后会有一些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尽管如此,新标准的实施,代表了中国空调业的一个历史性拐点,它吹响了中国空调从规模优先向节能优先、从空调大国向空调强国迈进的号角。

  应该让市场淘汰不合格产品

  虽然新的节能标准对中央空调行业影响不大,但中央空调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无疑又给中国企业对外竞争增添了一道门槛。有专家认为,该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虽然对规范中央空调企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应该再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来规范市场,应该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产品认证制度,让市场来淘汰那些不合格的产品。

  在国外,为了不让产品进入到本国市场,国外通用的办法就是提高技术准入门槛,而中央空调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实际上是在遏制国内企业的发展,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扫除障碍。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中央空调生产企业对这个问题反映很大。他们呼吁应该尽快取消生产许可证制度,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些国际通用的产品认证制度。据了解,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经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批准,成立了中冷通质量认证中心,到目前为止,已经对14个企业进行了产品认证。中国制冷工业协会秘书长扬炎如说:在国外都是通过认证方式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外商进入会推动技术进步

  在制冷展上,记者还发现除了大连冰山、烟台冰轮、长沙远大、江阴双良、浙江盾安环境等国内知名厂商参展外,美国、德国、西班牙和韩国展团阵容强大。由此看来,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外商极具诱惑力。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外竞争对手,国内企业又该如何面对呢?

  在制冷行业,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就纷纷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完成了向中国转移制造基地、研发中心等工作,实现了本土化生产。

  有专家分析认为,外商把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原因:一是在中国很多大学里都有制冷这个学科,而国外制冷只是附属在某一学科中;二是开发同样的产品,在国外大概要几千万美元,而在中国几百万美元就够了。除此之外,外商要想占领中国市场,如果不在技术上领先,他们就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空调行业技术进步。

  据记者了解,在中央空调行业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用在核电站的冷水机组都是国产的,而一些比核电站用的机组技术含量要低得多的空调却要进口。

  用技术决胜市场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秘书长杨炎如指出,从建筑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到2010年以前,中国中央空调行业都会处在高速发展期。但去年宏观调控的影响,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今年上半年的订货要比去年减少10%左右。

  现在的中央空调市场变得很成熟,一些厂家不是靠产品销售数量来拉动市场,而是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来拉动市场。过去一些企业都是把销售额的2%用在技术开发上,现在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中央空调的技术门槛非常高,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都需要有很高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持,决不像普通家用空调那样,可以靠螺丝刀和扳手起家随便生产。专家分析,一些大的中央空调生产企业能够决胜市场的秘诀就在于强大的技术实力。

  总之,今年因上游原材料涨价而形成的对行业的冲击力,远远大于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及新的节能标准的出台,还将进一步加大2004年度宏观经济调控对行业的影响。预计经过两三年的调整后,中央空调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将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甚至同其他行业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信息来源: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子站)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