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房贷收紧已成定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视角本报记者 姜业庆

  房地产泡沫的幽灵近来一直游走在利益集团和监管部门之间:一方面开发商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停地通过各种声音传导着“不存在泡沫”的信息;一方面监管部门则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考虑,一直在预警“泡沫可能会出现”。

  但不管怎么着,从现在的情势来看,监管部门可能会重拳出击房贷市场,以抑制一些大城市过快的房价上涨,并抑制房屋买卖中的投机行为,预防极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

  最为明显的信号是,近几天来,无论是央行、银监会的高官,还是大的商业银行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可能“收紧房贷”的信心。

  “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房地产贷款业务还没有经济周期变动的考验”,4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在“第一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谈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判断时这样指出,“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是近年来房地产贷款的大幅度增长。”

  参会的青岛市城市商业银行一副行长将此话解读为“央行可能正在制定有关收紧房贷的具体政策”。

  同样也是在26日,银监会表示,近日将对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青岛、重庆8大城市,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进行全面检查。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此前银监会已经督促以上8大城市的商业银行进行了自查,检查内容包括各类房地产土地储备的贷款及风险状况、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的来源与销售情况等。而此次银监会将组织有关省市银监局对银行自查情况进行抽查,房地产贷款风险较大的地区和问题较多的商业银行将“难逃法网”。虽然银监会并没有直接说明检查原因,但是“市场供求结构明显不合理,房屋空置率明显提高,租金收益率波动明显,存在以高档住房为主的不合理贷款需求”等字眼在银监会的表述中相当刺眼。有专家认为这是掀起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次新的风暴,“房贷增长过快自然难逃其咎。”

  记者发现,作为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对于房地产泡沫的判断与项俊波的如出一辙。在4月23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出席会议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不是太大,但该起到的作用一定要起。”这句话被部分业内人士理解为,周小川在暗示对房价不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央行将会全力出击。

  其实,央行可以说是第一个向高涨的房价直接发起挑战的部门。121文件表明了央行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贷款风险的警惕态度,而去年10月底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内央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行了两次调整。信贷政策的调控对象由供给方转为需求方,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对房价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

  但是,现在对这一政策的质疑声开始逐渐显现。支撑质疑的是国家统计局4月20日公布的数据:2004年商品房的价格上涨14.4%,2005年一季度,继续上涨了12.5%;与此同时,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324亿元,增长26.7%。

  于是有专家据此作出判断,“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可能会促使中央银行采取更为谨慎的结构紧缩政策”。该专家的话音未落,便有商业银行在房贷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

  记者注意到,目前,中行上海分行已收起了房贷审批权:一些支行的房贷业务审批权已收归分行。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朱民的解释是“为了防范风险”,显然,一些大的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房贷市场的风险,并且有意识的在进行防范风险。

  从我国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才刚起步几年来看,所积累的数据尚不足以看出中长期的水平。并且,现在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扩张期,经济景气的上升掩盖了房地产贷款业务隐含的风险。但经济景气状况总会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一旦进入萧条期,房贷还款的违约率就会上升。以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为例,日本遇到房地产泡沫后,银行呆坏账步步上升,再加上日元升值的因素使得日本经济步入了长达十多年的衰退期。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非常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不说十几年,就是有一年的衰退期或者是低迷期都将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