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在新起点上实施“走出去”战略(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08:58 商务部网站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在这个大背景下,过去几年我国各界积极参与“走出去”战略的推动并取得一定成就。然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走出去”战略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战略的内涵并没有得到明确界定。随着入世后过渡期来临,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进程将出现新格局。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
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走出去”获成绩战略本身有隐忧

  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内涵,过去几年来商务部解释为“包括对外投资及其他跨国经营活动”,具体指海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三项业务。

  根据这样的理解,为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商务部会同其他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通过区域性试点局部放松外汇管制;鼓励有盈利的企业扩大再生产,允许企业进行利润再投资;对境外加工贸易、对俄森林资源开发、对外工程承包等活动提供专项支持;近期又加大了国别产业目录等信息服务力度,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营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

  入世三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相关的各项业务总量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强劲,2001至2004 年,对外直接投资从 7.07 亿美元增长到 36.2 亿美元;2004 年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174亿美元,合同额首次突破 200 亿美元,达到238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在一些国别和地区市场出现萎缩的情况下,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跨国经营活动的地域市场和行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对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从传统产业向以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和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代表处在内的商业分销领域扩张。截止2004年末,信息产业、商业分销业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而且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即便在制造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从传统的纺织、轻工和普通家电业,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拓展,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的企业逐渐增多。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显著提高。除向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外,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提高还表现在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变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正由传统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新方式转变。过去三年,京东方、海尔等企业的跨国并购此起彼伏,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国际知名品牌IBM个人电脑全球业务更是震惊全球,跨国井购和股权置换已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中,我国企业获得工程合同的主要方式是国际公开竞标,使得日本政府和企业自叹不如。同时我国企业在探索以BOT为主的新项目融资方式中,也取得进展。中国水电技术进出口公司、中国化学工程公司、四川电力公司等企业陆续以项目发起人身份在境外开展BOT,项目进展顺利。我国企业在开曼群岛和维尔京群岛等国际避税港投资的增加,也说明我企业的跨国经营已越来越多地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资本运营手段进一步提高。

  然而伴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加之我国部分经济和政策要素资源的作用已进入停滞的“平台期”,如继续按原有发展格局实施“走出去”战略,将面临“成长中的烦恼”,导致战略进一步实施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和隐忧。

  第一,战略构架不清晰

  从宏观层面看,1998年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然而“走出去”战略作为一项事关民族生存和发展大局的国家战略,其内涵却一直比较模糊,目标和战略框架不清晰,这直接影响了战略的实施。如果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选择,那么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寻求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新形势下,已经对政府的“走出去”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操作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如果我们不能重新审视过去几年的经验,对战略本身的内涵、战略重点及实施措施进行重新构建,中国将错过高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期。

  第二,政策措施不得力

  “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够,也是新形势下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制约因素。

  目前与“走出去”战略相关的政策在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均显不足,政出多门,甚至部分政策相互掣肘,具体表现在政府管理越位、监管不到位和促进服务缺位几个方面。

  第三,企业国际化战略与控制能力低下

  从微观层面看,实施“走出去”战略,必然体现在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进程上。而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面对国内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还要同时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管理制度尚未探索清楚,就不得不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因而尽管我国多数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是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发资源,但许多企业并不明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从降低各项成本的角度,实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的管理和控制水平还很有限,由此导致跨国经营的风险伴随跨国经营的规模扩大而增大。

  如跨国公司在任何地方的投资决策,都是将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决策和经营,据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所以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中,并没有降低成本这一项,相当多的企业首次对外投资或开展其它境外业务时,并没有进行战略规划;跨国经营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脱节;许多企业海外分支机构与国内母体企业之间,是水平一体化或简单垂直一体化,即在生产经营环节上重复或简单分工,而海外子公司之间同样缺少呼应和协调,甚至相互竞争;即便有些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进行过战略论证,也很少能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内在因素变化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战略管理和控制手段落后,制度不健全,风险丛生。一些企业不计成本地开拓海外市场,有些海外企业没有控制地进行风险投资,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这一切现象的背后,均是企业忽略战略管理和控制的直接结果。

  在新起点上构筑“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就是要解决我国国外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定位问题,因此我国政府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多地是在操作程序上做文章。但在新形势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应从“战术型”向“战略型”转变,在新起点上构筑“走出去”战略的框架,在观念上突破旧有框框,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企业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制定行动纲领。

  首先是对“走出去”战略提高认识。

  政府应深刻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时代背景和要求,提高判断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密切结合起来,把推动“走出去”与我国参与新一轮产业转移结合起来,从国防、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走出去”的重要性,把“走出去”战略当作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是赋予“走出去”战略明确内涵。

  要对“走出去”战略进行科学规划,包括制定“走出去”战略的中长期和近期目标,提出“走出去”战略的框架和重点,包括产业导向、能源安全、市场导向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等。尽管“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际市场需求,为企业的国际化指明方向,恰恰是政府的职责,以求减少企业发展成本,降低风险,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产业导向看,将有限资源集中到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产业领域,应该是“走出去”战略的产业导向。

  我国能源战略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产业中,除继续引导资源类企业到海外开发资源外,还应鼓励制造业企业把高能耗的生产环节,向境外能源供给便利的地区转移,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东道国的产业结构、税收和就业率。同时顺应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鼓励我国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承接跨国公司的外包服务。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第一需要,除了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建立营销渠道外,还应推动中小企业以联合体或出口代理方式,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共同享有同类产品的品牌,如使用专业外贸公司的品牌,中小企业只做供应商。

  从知识产权战略来看,中国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不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就没有办法摆脱“低质量产品--低价竟销--遭遇反倾销或知识产权侵权”的梦魇。但企业在国内投资搞研发,往往事倍功半。到欧美发达国家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已成为部分企业获得成功的途径。因此政府不仅要鼓励大型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创造并拥有自主的工业产权,还要鼓励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通过境外投资,获得专利技术和产品外观设计,提高技术含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从地区市场战略来看,过去我国一直倡导企业重点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但由于世界主要消费市场依然在北半球,加之国内企业因规避贸易壁垒等原因,普遍具有开拓欧美市场的意向,因此政府应因势利导企业重新塑造区域市场战略,为企业进入欧美市场提供便利和服务。

  同时应根据国防安全的需要,在“走出去”战略中构筑周边国家的经济战略。此外还要关注对外投资引发的出口贸易替代。

  由于早期的制造业投资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而且规模有限,因此没有发生替代传统出口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企业对欧美市场投资的增加,出口替代必将随之而生。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过去5年中国对外投资已经带动了 762 亿美元的货物出口,因此针对新的贸易格局变化,应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

  这一切都要求政府在新背景新起点上构筑“走出去”战略。

  作者:邢厚媛 研究员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 主任)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